李曉航
農村經濟發展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部分,如何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是當今的熱點問題,本文從電子商務的角度出發,介紹了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困境做了分析,羅列出發展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最后對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經濟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前言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民人數占全國人口的一大半,農村農業農民的相關問題是我國發展的重要部分。經調查顯示,農村經濟增長1%,國家GDP就會增長0.51%。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工作的重心,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多途徑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必須對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建設的關系有清晰的認識。
二、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和第三方支付系統,商家在互聯網平臺上推銷自己的產品,消費者利用網絡了解并購買需要的商品的商務運營模式。消費者的支付的貨款會暫時保存在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機構,等到消費者收貨后第三方機構再將貨款交給商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家和消費者的交易安全。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交易活動,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促進了了商品交易模式的發展。
三、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困境
(一)農業信息不暢通
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業信息、農業技術信息、農產品管理和農產品配送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業信息溝通不流暢。農業信息包括農產品市供求信息、農業資源更新及分配信息、農業病蟲害防止信息等。方方面面都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現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對農村種植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經不能再單純依靠農業物質投入和勞動力投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要學會依靠智力和科技,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農業信息的不通暢,使農業經濟的發展帶有一定的落后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增加農業經濟效益。
(二)農產品缺少競爭力
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競爭力,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農民的農產品營銷觀念差,沒有相應的營銷手段,不能主動去適應市場的需要,對于市場的把握和選擇沒有知識和經驗,只能被動地等待市場對農產品的選擇,在市場交易中缺乏主動性,導致農村經濟對市場波動風險的抵御能力差。二是我國農村經濟普遍以“個人承包”為主,每家每戶各自經營自己的農業產品,經營規模小,作物的總產量比較低,在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小,加上在作物的質量和運輸上都不占優勢,所以難以形成有效地市場競爭力。
(三)物流配送覆蓋面不足
雖然網絡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一般農民都能消費得起的產品,但是電子商務除了網上的在線交易以外,還需要全面覆蓋的物流配送線下系統的支持。在城鎮地區,網上交易的產品能送到家門口,或者是住址附近的快遞站點。人們進行電子商務活動十分的方便。在廣大的農村,由于道路交通問題和電子商務交易量相對比較小,快遞站點一般只建立到鄉鎮一級行政單位。農民進行網上購物后必須到鄉鎮領取快遞包裹,在進行農產品發貨時也必須通過鄉鎮一級的快遞站點,十分不方便。不健全的物流配送影響了電子商務活動的便利性,使許多農民對于電子商務不感興趣。
(四)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電子商務的參與十分的簡單,但是具體運行就需要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來進行。大部分農民思維相對固化,對于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對于新鮮事物的認同程度低,擔心網絡電子交易的安全性。培養出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又不愿意留在農村參與農村經濟建設。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一直沒能與農村經濟發展掛鉤,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缺少新鮮血液的注入,因而活力不足,發展進程緩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的進一度發展。
四、通過電子商務發展農村經濟的有利條件
(一)國家政策環境優勢
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三農問題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各級政府也會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一些支農惠農的政策會大大減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阻力,各項改革措施也會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農村經濟的整體面貌會更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對于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建設也會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上的支持。
(二)互聯網普及的優勢
即使在電子商務不發達的一些農村,互聯網的應用也已經體現在各個方面,農民會使用智能移動終端進行通話、視頻,在網上獲取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資源,互聯網已經成為農民交際、娛樂的重要途徑,農民對網絡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只需將農民對互聯網的應用從交際娛樂轉移到農產品銷售上就可以了。互聯網的普及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三)電子商務具有成功的案例優勢
農民對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不高,除了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外,農民主觀上擔心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性,對電子商務能否帶來真正的收益持懷疑態度。電子商務從興起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歷程,其中大量的實踐經驗已經充分證明了電子商務對于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電子商務本身的可盈利性是通過電子商務發展農村經濟的最有利因素。
五、對于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及時獲取一條信息可能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在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首要就要擴大農民的信息途徑。互聯網時代,在網絡上發布產品信息所付出的代價極小,傳播的范圍卻極廣。通過村委會,有組織的向村民介紹收發商業信息的渠道,并派專人對農民進行指導,使農民學會在網絡上發布自家產品的信息。外地的商家能夠及時知道在農村地區存在著大量物美價廉的農產品,通過農民留下的聯系方式進行交易談判;農民能夠及時把自己的農產品銷售出去,銷售價格還會比被動市場選擇時更高,商家和農民都能夠獲得利益。
(二)促進規模化合作生產
個人承包分散經營使得各家的產品產量都比較小,即使能夠在網上發布產品信息,也難以吸引到商家的注意,同時小規模生產既浪費了勞動力資源,又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因此可以在農村推行規模化合作生產。各地結合自身的情況,推動生產同樣農產品的農戶進行合作,擴大生產規模,對農產品進行專業化管理。規模化化合作生產還能提升農戶對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提高種植技術,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大量優質的農產品更能在市場交易中占據主動權,甚至可以形成品牌效應。
(三)完善物流配送系統
農村地區的物流配送是阻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該將配送站點開設到每一個村莊。考慮到開設站點的花費問題,可以與村莊的個體經營商戶進行合作,借用個體戶的商業門面,使個體戶兼職配送站點負責人,以減少配送站點擴張中的費用,等到農村電子商務規模擴大時再進行正規化修整。
(四)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人才是第一發展要素,農村電子商務的運行需要專門的人才,對農產品網絡銷售進行管理、上新、聯系客戶、發貨等,可以通過兩方面進行,一是對農村中接受新知識較快的農民進行專業培訓,受訓人完全掌握電子商務知識后可以教導其他人,使農民自己成為比較專業的電子商務人員。另一條途徑是引入電子商務人才,尤其是農村本地出身的人才,提高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待遇,政府可以給予農村電子商務技術人才適當的補貼,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農村電子商務建設。
六、結語
電子商務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增加農產品銷售,指導農業生產方向,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互聯網銷售平臺,農民可以更及時的獲取到農業信息,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自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國家和政府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農村經濟更快更好地健康發展。(作者單位為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