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 周意晨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貨幣市場逐漸繁榮,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各種理財產品涌現,理財模式趨于多元。互聯網金融下的理財模式在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的同時,背后也蘊含風險。本文梳理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理財的主要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其面臨的風險,試圖以此找到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理財風險防范的措施,從而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理財模式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催生了互聯網理財平臺,其利用網絡的便利性,順應網絡用戶的使用習慣連接用戶與理財平臺,產生理財業務,縮短了投資者的決策時間。以簡潔的投資方式和短時間見到收益的產品效果吸引了大部分投資者,改變了傳統投資理財的模式。這一模式有利于各個收入層次的人群選擇與之收入相匹配的理財模式。
(一)p2p網貸
即網絡借貸,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當前我國 P2P 平臺發展已趨于成熟,預計在未來會成為一種主流的理財模式。p2p具有收益高的優點,其投資收益普遍在 10%~15% 之間,超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的2倍甚至更多;此外還能對風險采取補救措施,避免人們在使用P2P的時候出現不必要的財產損失。P2P在交易中引入了第三方擔保平臺,主要負責超過規定期限代理償付,提高了理財資金安全性;p2p還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其采取按月或者按季償付利息,到期一次性結清的方式,保證了投資者的資金流動。
(二)股票
投資者購買股票有兩種獲得收益的途徑:價格差和紅利。股票是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的投資理財方式,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股票必須慎重小心。不過由于互聯網的發展,股票買賣已經相當便利,各種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介入,不僅可以提供合適投資者的方案,還可以協助其進行買賣,作為傳統的理財方式仍舊有其巨大的優勢與吸引力。
(三)眾籌
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采用團購加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相對于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的融資方式更為開放,項目的商業價值不再是獲得資金的唯一標準,因此獲得融資的可能性更大,標準也更寬泛,為更多創業者提供了機會。它不是純粹的投資,是社會精英們分工合作,互相促進的過程,最后也是以盈利為目的,也可以作為是擴展人脈的一種手段。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存在的理財風險
在如今這個互聯網金融盛行的時代下,不同類型的互聯網理財都在快速的發展中,而且不同的互聯網理財方式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并且都有一定的風險性,下文就著重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理財的風險。
(一)回報風險
在投資理財中,不是有投資就會有回報,不是所有的理財行為都能達到預期收益,只要產生投資行為就會面臨風險。投資人對所投資的理財項目如果不具有充分的認識,只參考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便盲目買入,忽略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的相差,面對實際收益率時,產生心理落差。風險存在于投資行為中,會直接體現在回報上,單純的理解預期收益率就是實際可獲得的收益而忽略了風 險的存在,回報預期就會縮小。投資人需明白通貨緊縮的形式下預期收益會有所下降,投資面臨著回報風險。
(二)投資人的缺乏理性理念
隨著經濟水平的轉好,生活條件也逐漸提升,許多家庭有了富余的資金去投資,但步入投資這個門檻后,投資者存在著許多不理性的投資觀念。許多投資者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盲目跟風、急功近利、甚至不懂裝懂;部分人享受到投資收益便被回報沖昏頭腦,不再理性的思考理財策略,理財行為更加隨意;也有一些 人無法正確看待虧損,得失心過重;還有人欲望過大,滿倉操作,逆勢而行,直至傾家蕩產。投資者在理財時應充分考量自身經濟條件和家庭,形成理性的投資理念,理財的成功經驗是不可照搬的,需要充分結合自身情況才能達成。
投資人缺乏理性還表現在沒有制定理財目標、建立明確規劃,這是理財的重要思維。只有清晰的目標才能規劃前進的方向,在理財的路途上踏實走穩每一步。然而不少投資人忽略目標和規劃的重要性,放棄對未來做打算,目光具有局限性,無法得到長遠發展。對于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沒有相應的措施來應對,一旦情況惡化無法有效解決。因此理性理財的行為建立在完善的理財規劃和明確的理財目標上,他能讓投資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認知,在追求高收益投資的同時理性看到其背后隱藏的高風險。
(三)互聯網道德陷阱
道德風險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理財面臨的風險之一,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的信任度產生嚴重的影響,制約著互聯網金融理財的發展。互聯網理財平臺本身具有道德風險,平臺本身雖不參與融資行為,但是平臺上會出現為了籌集自身發展的資金,構造虛假籌集信息,造成道德假象,構成欺騙。其次還有本身具有詐騙性質的偽P2P網貸平臺,利用網絡的隱秘性構造虛假信息讓投資人落入詐騙陷阱。我國網絡信用體系并不完善,不同平臺的借款人信用信息與社會信用體系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對接,借款人的網絡道德信用無法得到證實,借款人產生違約行為成本很低,無法得到有效制約。
(四)網絡安全風險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網絡屬性,注定了其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網絡安全。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網絡安全方面的首先面臨著技術風險,常見的技術風險包括木馬軟件以及黑客攻擊。黑客規模日益擴增,他們利用專門的程序工具以及遠程技術對互聯網漏洞進行攻擊,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或者資金。雖然網絡金融平臺逐步走向規模化和正規化,加強了自身建設,但是相關技術風險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技術問題沒有攻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原因更加多變,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的防護技術卻沒有升級。
互聯網建立了龐大的個人交易數據庫,金融平臺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便會產生此信息漏洞,從而導致個人敏感信息泄露,最終為客戶帶來經濟損失,互聯網金融的便利變成了潛在威脅。各種網絡病毒也埋伏在互聯網中,在客戶進行理財交易時,滲透進用戶行為中,盜取用戶信息,甚至影響到財產安全。
三、防范理財風險的策略
(一)技術防控
網絡理財平臺應該對數據庫和數據傳輸進行防護,使用先進的加密技術為數據安全工作做好保障。各大銀行為確保網上銀行資金交易的安全開發了U盾技術,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也應該加快技術革新的步伐,對交易過程實行保護,保證資金安全,提高客戶端的傳輸效率和兼容性。引入先進的智能技術完善信息管理處理系統,對現有資源進行統一調配,提高網絡資源配置的效率。除此之外,還應該完善應用容錯系統,加強對其的研究開發,對內部技術以及信息進行備份,有效應對服務器故障,完善客戶體驗。
(二)法律防控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使得相關法律政策的制定還未跟上它的腳步,對于理財風險的法律管控還沒有落實。我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相關自律組織應展現它的引導作用,率先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擔任標準與規范的嚴格執行者,降低互聯網理財風險,以相關鐵律和條文作為武器,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可 持續發展為目的,整治網絡風險,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法律法規,推進行業標準與規范向法律條文的轉變,用法律來維護投資人的財產安全。
(三)自身監管防控
要維持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起行業自身全方面、多角度的監管體系,進行自我監控。相關政府部門建立條塊結合的監管模式,以此來避免政府監管缺位或者監管部份產生重疊的情況;互聯網金融理財行業自身要完善的自律條文,行業協會要起到帶頭作用,制定相關行業條律并擔任執行者,通過自我軟法治理和法律強制規定相結合,共同完成自我監管,防控風險。
(四)用戶自行分散風險
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里會減少破損,理財也需要將目標放到不同產品上,分散風險,這也是投資理財中規避風險的有效方式。投資集中在低風險領域,安全但是收益小;投資集中于高風險領域,面臨回報的高度不確定。面對互聯網中紛繁復雜的理財產品,投資人要仔細比對,靈活安排投資資金,將資金分散到若干理財產品鐘,避免將資金全部投入到一項理財產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也要切勿投資過多理財產品,造成自己打理的困擾,將理財項目控制在合理范圍,根據市場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變化適時調整理財方向和結構。(作者單位是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