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溧 陳園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供應鏈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國際地位,供應鏈不協調的問題也應運而生。如何解決供應鏈不協調現象是現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本文通過列舉具體的不協調現象,并從宏觀和微觀兩種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提高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實現供應鏈的最優化。
一、前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以及全球信息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為了尋求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有效的供應鏈管理變得極其重要,也就是說,供應鏈管理效率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競爭的勝負。供應鏈有效協調是指在供應鏈的決策與計劃系統中,產生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協調采購,生產,銷售,物流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計劃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及時對庫存目標,生產目標,服務目標,財務目標,市場目標進行調控,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和運營效率。
二、供應鏈有效協調的意義
(一)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
供應鏈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消費者的一條信息鏈,資金鏈,物流鏈,同時供應鏈也是一條增值鏈。而供應鏈協調便如同鏈條的潤滑劑,加快了供應鏈的運行速度,更加符合當今快速發展的市場節奏。
(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現目前的經濟市場適用優勝劣汰的原則,而供應鏈在宏觀與微觀的協調進一步加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企業的蓬勃發展,讓企業在經濟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
(三)提高客戶滿意程度
供應鏈的有效協調宛如為供應鏈注入新鮮血液,讓之煥發生機,顧客對產品的要求和期望能夠通過供應鏈有效并及時逆向傳達到制造商手中,顧客的滿意程度便會隨之提高,進一步刺激經濟的增長。
三、供應鏈運行中的不協調現象
(一)牛鞭效應:當處于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依靠其下游企業,需求信息確定其最終的生產及銷售方案時,無法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流沿著供應鏈逆向傳遞且被逐級放大,最終導致需求信息越來越大。
(二)雙重邊際效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為了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整個產業鏈條經歷兩次加價,企業利益最大化與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相違背,最終導致渠道沖突。
(三)曲棍球棒效應:即為企業在一個固定的周期,前期銷量很低,后期銷量突然暴增,并且這種現象周而復始,最終導致訂單分布不均,庫存增加,資源裝置與緊張并存。
(四)物料齊套比率差的現象:基于分布式的供應商為了滿足制造商的要求,各自將原材料及零部件送達制造商手中,往往會導致供應商投資巨大,后期成本增加,最終使得供需雙方矛盾緊張,供應商各自為政而導致原材料緊缺的現象。
四、供應鏈不協調的解決辦法
(一)從宏觀角度解決供應鏈不協調的問題
1.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在全球信息一體化的今日,為了解決跨國際,跨企業,跨單位獲取數據的延遲和查詢數據的障礙問題,同時也是為了克服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企業之間的相互猜忌,健全信息機制的腳步刻不容緩。牛鞭效應是供應鏈運營中普遍存在的高風險現象,企業可以通過健全信息共享機制來解決或避免需求變異放大的影響。
2.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術業有專攻,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提高供應鏈效率,在社會分工體系中,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供應鏈各企業之間在一段時間內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協作關系。加強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就是解決雙重邊際效應的根本性辦法。。
3.集中控制供應鏈,無論供應鏈中流通的環節再多,過程在復雜,供應鏈的決策者只有一個,即核心企業,因此供應鏈的最優決策即為核心企業的最優決策。因此,我們要集中控制供應鏈,以解決.曲棍球棒效應,尋求最優解。
4.供應鏈契約,其本質是一種協調機制,通過改變供應鏈的協調結構可以實現穩定,高效的供需關系,實現利益共享,達到最優解,即使供應鏈未達到最好的協調,也存在帕累托最優解,物料齊套比率差是生產企業常出現的問題,改善與供應商的信息交流,提高與供應商的協同能力是解決物料齊套比率差的重要措施。
(二)從微觀角度解決供應鏈不協調的問題
企業內部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是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如何能夠保證企業內部有效的溝通與協調:
第一步需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界定好各部門之間的接口界面,調節好各部門職能。一旦某個項目出現問題,能夠快速找到該項目負責人,及時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第二步增加部門之間溝通途徑,使部門之間信息傳遞更為方便,快速,提高部門溝通效率。
第三步鼓勵企業中各節點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適當引入競爭,增強部門能動性。
第四步需要分清問題的主次,先解決當前的主要問題,再解決次要問題,當主要問題都得不到解決,次要問題便會春風吹又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供應鏈有效協調能夠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減少企業沖突,達到”雙贏”的目標,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解決供應鏈有效協調的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針對供應鏈有效協調的問題展開了思考,闡述了當今社會常出現的不協調現象,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解決了供應鏈的不協調問題,并列舉出供應鏈有效協調的意義。希望能為推動供應鏈的發展貢獻一點綿薄之力。(作者單位為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本項目受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通訊作者(指導老師):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