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近幾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效率和行政效能也都面臨著更明確、更具體和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社會市場環境中,只有加強管理,才能夠有效地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但是,在事業單位中卻依舊存在著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就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解決。在本文中,就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
在當前社會中,對于事業單位而言,若是想要實現現代化的管理,那么不僅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也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精細化的內部管理制度。從本質上來說,積極地建立起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保證事業單位的資金安全運轉來說,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情況卻不盡人意,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進一步地完善。
一、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內容
(一)概述
所謂的內部控制制度,其實就是行政事業單位在單位內部所采用的一些組織規則、調節方法和措施,具體涉及到控制環境、監督決策、以及風險評估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是行政事業單位用來管理和控制采財務的重要制度。
(二)本質
1、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體現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指出了加強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在這方面,從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來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便可以有效地優化單位內部的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科學地完善單位內部的決策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從而建立起一種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單位的廉政風險防控建設。而這,就是事業單位切實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體現。
2、是《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具體要求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該條例的核心就在于規范單位經費管理,并且分別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支出管理、采購管理等各項經費支出都予以了明確的規定。在此之后,中辦、國辦、財政部以及國管局等政府部門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積極地強化資金管控、規范經費管理。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把資金管控放在核心位置,然后通過建立相關的制度來規范經費管理,從而在機制上切實地落實相關條例的要求。
二、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內部控制意識,促使所有人員都能夠重視內部控制
在當前社會中,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其實就是內部控制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因此,若是想要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那么單位管理者就必須要充分地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地發揮出自己在單位中的模范作用和帶頭作用,引導單位內部全體員工都積極地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從而使得單位內部全體員工都能夠重視內部控制工作。從實質上來說,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和高效運行,是離不開事業單位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的。因此,單位管理者就應該加強對員工的內部控制思想教育,加強對這方面的培訓,深化他們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
(二)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要求,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包括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的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單位各項管理制度并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
(三)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完善內控制度的監督機制
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事業單位本身所處的環境是具有動態性的。因此,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方面,也需要建立起相關的監督機制來進行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從而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在這方面,主要包括三點: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科學的內部自我評估機制,用來監督內控制度的運行情況,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其次,積極地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以此來動態地監管內控制度的運行全程,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問題;最后,事業單位還需要充分地發揮出外部監督的作用,加強監督的力度。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的對策
(一)積極地實行內部牽制制度
在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內部牽制制度是一項基本制度,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內部牽引制度的實行,一般需要落實“不相容職位相分離”的原則,從而對出納等相關的崗位職責進行限制性的規定,同時,還需要科學地設計會計以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這些崗位的職責權限,從而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規范員工的行為,從而使得內部管理制度可以穩定、有效的運行。
(二)強調內部管理制度與實際的結合,提高制度的實用性
制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規范性。但是,又由于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有著不一樣的特點。所以,在建立內部管理制度的時候,除了要保證事業單位所建立的內部管理制度符合管理制度的本質特點之外,還需要強調該制度與事業單位的實際相結合。只有充分地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那么這種內部管理制度才具有切實可行的意義。而如果事業單位不顧自身的特點和發展實際,只是一味地照搬其他單位的制度,那么所建立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僅無法發揮出有效的作用,甚至還有可能會給單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對此,事業單位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三)在建設內部管理制度的時候需要保證制度的時效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建設進程逐漸加快,各大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單位內部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也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就會造成單位內部原因的規章制度在形式上、內容上出現滯后性,無法適應當前的形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業單位在建立內部管理制度的時候,就必須要遵循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并且積極地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對單位內部的管理制度進行合理地修訂、調整和完善。在現在的社會形勢中,事業單位必須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單位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而不斷地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使得內部管理制度能夠充分地適應這種變化,從而更好地促進單位內部員工、結構以及制度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促進單位得到更好地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事業單位來說,不管是內部控制制度,還是內部管理制度,都是一種推陳出新、任重道遠的制度。這兩者在促進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也開始面臨著新的要求。因此,事業單位就必須要從思想上予以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制度的建設。(作者單位為銀川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