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博
摘 要:由于網球屬于“揮拍運動”,因此多數傷病容易出現在上肢關節,影響運動表現。目前,肌內效貼作為一種防治運動損傷、提高運動表現的手段,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運用體育學科相關知識和方法,分析發現肌內效貼在改善網球運動員上肢運動表現方面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循證依據。
關鍵詞:肌內效貼 網球運動 運動損傷 運動表現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008-02
網球作為技能主導性的、高強度、隔網運動項目,由于高強度、高頻次的揮拍運動常導致上肢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運動損傷[1,2]。肌內效貼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白貼的彈性貼布,由于其彈性、無藥性、防水性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運動損傷的防治。本文在綜述肌內效貼對肌肉功能以及運動表現作用的基礎上,總結肌內效貼在防治網球運動損傷中的作用,為肌內效貼在運動損傷防治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肌內效貼的作用和可能機理
肌內效貼主要借助其彈性回縮發揮作用。根據形狀的不同,肌內效貼大致可以分為四型,即I型、Y型、扇形或爪型,不同的貼扎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3]。其作用和可能機理是[3,4]:(1)減輕疼痛和腫脹。貼扎后產生皮膚皺褶,增加局部皮膚和肌肉之間的間隙,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帶走疼痛因子;(2)增強感覺輸入。貼扎刺激皮膚機械感受器,加強本體感覺輸入,從而調控骨骼肌活動;(3)通過力學效應改善肌肉功能;(4)矯正姿態。通過減輕異常肌張力,調整關節對位對線,幫助筋膜和肌肉功能重建。
2 初肌內效貼對網球運動員上肢運動表現的影響
2.1 肌內效貼對上肢肌肉力量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肌內效貼可以提高上肢肌肉力量。其中,肌內效貼應用于肩胛骨,可以有效增加排球運動員肩旋轉的力量[5],增加5次屈曲力量的峰值力矩[6]。
此外,有研究得出相反結果。Karahan等[7]以Y型貼扎方法干預肱三頭肌,發現不管是即時作用還是一周后的延遲作用肌內效貼均沒有顯著提高伸肘肌的肌肉力量。對健康網球運動員的一項單盲、隨機試驗發現,前臂應用肌內效貼后等長和等速收縮時腕伸肌和腕屈肌的峰值功率、平均功率和總做功量均沒有顯著改善[8]。
由此可見,肌內效貼在增加肌力方面并沒有顯著效果。然而,以上研究人群存在很大異質性,因此肌內效貼的作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論證。
2.2 肌內效貼對運動疲勞的影響
運動疲勞作為人體在運動中出現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的表現,在運動損傷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肌內效貼具有延緩運動疲勞的積極作用。其中,一項采用等速肌力評估測試系統的研究發現,貼扎肌內效貼的網球運動員腕屈肌在連續50次等動向心收縮中最大力矩的衰減更為緩慢[8]。而且,貼扎肌內效貼的6名運動員在比賽期間都沒有出現下肢痙攣或者小腿肌肉組織的抽筋[9]。股直肌應用肌內效貼后,急停起跳著地時的膝屈曲角度增加、著地初期膝內收力矩減小,降低了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風險[10]。
2.3 肌內效貼對關節活動度的影響
肌內效貼對關節活動度的作用還存在差異。一項針對有肩峰撞擊綜合征的棒球選手研究發現,肌內效貼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肩胛骨活動度[11]。對健康女性手球運動員的研究同樣發現,應用肌內效貼后運動時肩胛骨后傾的維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肱骨屈曲的30°、60°、90°不同角度下,肩胛骨上提的角度也顯著增加[12]。而Keenan等[13]研究肌內效貼對健康人和肩峰撞擊綜合征的患者肩胛骨運動學特征的影響,發現肌內效貼對健康人和肩峰撞擊綜合征患者均沒有顯著作用。差異產生的原因可能與受試者基本情況、貼扎方式、貼扎部位、主觀影響等多種因素不同有關,未來研究應從肌內效貼的作用機制方面進一步闡明以明確其作用方面。
3 結語
肌內效貼作為一種簡單、便利、安全的手段在運動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網球運動員上肢應用肌內效貼可以減緩運動中的疲勞出現,增加關節活動度、防治運動損傷。然而,現有文獻的不足、受試者的健康狀況不同、運動水平不一、主觀影響等因素的存在,導致肌內效貼的作用方面仍存在爭論。因此,未來研究應該進一步探明作用機制,闡述作用原理。并且,在今后的研究應引進更多的醫學技術,從機制水平客觀、明確的闡述肌內效貼的機理。
參考文獻
[1] 張成勝.大學生網球運動常見損傷的致因及預防措施研究[J].商情,2017,4(35):135.
[2] 陸光平.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醫學動物防治, 2008,24(5):349-351.
[3] 傅維杰,劉宇,李路.肌內效貼在運動損傷防治中的應用及展望[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3,32(3):255-260.
[4] 祁奇,王予彬,陳文華,等.肌內效貼在運動損傷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10):971-974.
[5] Harput G,Guney H,Toprak U,et al.Acute effects of scapular kinesiotaping on shoulder rotator strength, range of motion and acromiohumeral distance in asymptomatic overhead athletes[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17,57(11):1479-1485.
[6] Foil B M.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application on isokinetic muscle power and muscle endurance of handball athletes[J].Journal of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2013,22(2): 967-976.
[7] Karahan AY, Yildirim P, Kucuksarac S, et al.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elbow muscle strength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trial1[J].Journal of Back and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2017,30(2):317-323.
[8] Zhang S, Fu W, Pan J, et al. Acut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fatigue in the forearn of tennis players[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16,19(6):459-464.
[9] Merino MR, LesiasNP, Iglesias NP. The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calf's injuries prevention in triathletes during competitionpilot experience[J].Journal of Human Sport and Exercise,2011,6(2):305-308.
[10] 趙承坤.股直肌肌內效貼扎對人體疲勞前后急停起跳動作生物力學特征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6
[11] Hsu YH, Chen WY,Lin HC,et al.The effects of taping on scapular kinematics and muscle performance in baseball players with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J].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09,19(6):1092-1099.
[12] Herzeele MV, Cingel R, Maenhout A, et al. Does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otape change scapular kinematics in healthy female handball play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3(34):950-955.
[13] Keenan KA, Akins JS, Varnell M, et al. Kinesiology taping does not alter shoulder strength, shoulder proprioception, or scapular kinematics in healthy, physically active subjects and subjects with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J].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2016(24):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