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飛 胡健華 盧凌濤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發現并分析西南地區當前中小學體育存在的問題,結合“健康中國2030”大背景,認為:西南地區應該加快校園大健康理念落實,促進思想觀念轉變;進行血液再造及新鮮血液吸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政府參與學校體育,以解決學校體育的后顧之憂;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協同發力,保障“健康第一”觀念的確立;改變體育教師僅教“體育”的局面,發揮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的職能;鼓勵結合鄉土文化、民族體育等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終身體育需求。
關鍵詞:健康中國2030 西南地區 中小學體育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033-03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logical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to find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ports in southwes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ig background of the “healthy China 3030”, think that the southwest should speed up the concepts of health to carry out in campus, promote the concepts of change; To carry out blood reengineering and fresh blood absorp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The government should participate in school sp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chool sports.School leaders,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y first”;The change of PE teachers only teaches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and plays the ro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We will encourage innovative models of teaching such as loc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orts to meet the students' lifelong physical needs.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2030; Southwes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develop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表示將中小學的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作為重點發展,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機制。到2030年,“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h;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1]。青少年時期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期,其身心健康不僅關系自身、家庭的幸福,也關系國家、民族、社會的未來,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學校體育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增強學生體質。同時學校體育也是實現健康中國目標的主要路徑之一和最基礎部分。青少年是實現全面小康基礎的基礎,而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區域,西南地區的中小學學校體育起關鍵作用,將其放入到《綱要》的大背景下去進行新思考,刻不容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貴州省六盤水市3所農村小學、2所城市初中和1所鄉鎮高中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CNKI數據庫為主要的信息來源,以“西南地區體育”“健康中國2030”“健康教育”等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查找,并通過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查閱了相關的書籍、論文等,為本文研究提供充實理論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從客觀實際出發,通過對文獻資料和實際情況分析發展路徑。
1.2.3 實地調研法
對貴州省六盤水市3所農村小學、2所城市初中和1所鄉鎮高中進行實地了解調查,從各個學校當前體育開展現狀,師資力量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加快校園大健康理念跟進落實,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
雖然說大健康理念已在中華大地鋪開,但只能說這是相對的,這條路是漫長的。西南地區的經濟、教育、文化等相對落后于中東部地區。近年來,西南地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及一系列政策傾斜下,中小學體育取得了不小的發展,但依然還存在很多凸顯的問題。“體育不是正式學科;健康就是不生病”等觀念在多數家長和學生間大量存在。《綱要》要求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作為重點發展,為學校體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南地區的中小學健康教育在《綱要》的背景下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突出的問題。為此,學校領導、教師要積極地進行觀念的更新,引導學生、家長對體育,對健康的重視,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考核范圍,讓體育與健康真正的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學校領導帶頭創新思維,鼓勵行動,將大健康理念內化與心外化于型。監督體育教師對大健康理念的推進,對學生、家長、教師開展日常性與集中性宣傳工作,尤其是學生,從根本上認識體育與健康的重要性,最終形成以健康為主導的家庭體育氛圍,改變過去家長、學生,甚至極少數教師的體育就是跑步、玩耍的觀念。體育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發揮體育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的功能,引導學生建立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為《綱要》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完善血液再造及新鮮血液吸收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自身的各種素質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南地區的教育得到突破性的發展,但音樂、體育等小學科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語文、數學等主科的發展,特別是體育與健康,在少部分學校還是可有可無的科目。此次調查的農村3所小學中(300~450人/所),僅有2所小學有體育教育本科畢業教師各1人,學生與教師的比例在200∶1區間;2所城市初中的狀況相對小學較好,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在150∶1區間,而且教師都是體育教育本科畢業,鄉鎮高中的情況基本和城市初中保持平衡。在以“健康第一”為發展目標的今天,學校體育的發展凸顯關鍵的作用,體育教師隊伍將會是學校實現《綱要》目標的關鍵一環。“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關系到學校體育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2]。完善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中小學體育教師血液再造與新鮮血液補充的重點,體育教師的素質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對學生世界觀,道德觀等形成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興則國興”,國興教育是基礎。因此堅持以完善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措施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提升西南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通過人才引進,促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改善;加強與地方高校的聯系,進行教師交流、培訓、繼續教育等,使教師接受新思想,了解新時期學生的體育健康需求。
2.3 政府參與學校體育,以解決學校體育的后顧之憂
政府行政職能部門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推進包括健康中國建設和學校體育有序開展的關鍵[3]。加強學校體育與健康的建設,僅靠學校與體育教師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特別是西南地區,社會對學校體育與健康的認識不深入,家長不理解、社會不支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教育部門、財政部門、體育部門等與學校共同對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工作齊發力。政府參與督促嚴格執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3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中實行一票否決制”的規定。這樣可以解決部分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弄虛作假行為,提高教育部門和校長的體育與健康認識,改變過去“唯成績論學校、論學生”的局面,真正落實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落實《綱要》內容,達到預期目標。由于體育項目自身的危險性,青少年體育保護意識弱等造成體育安全問題頻出,給當事學生、學校、體育教師以及家長都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最終導致學校怕出事,老師怕上課的局面。在調查中發現,學校主管領導和體育老師因擔心發生意外事故,體育課大多采用小強度的簡單肢體活動,軟式球類等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安全事故的出現學校和體育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與場地設施不健全、醫務監督和急救配備不足等也有關系。因此,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加強學校體育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完善相關責任制度,構建學校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學校體育安全事故保障體系,推進學生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制度,妥善化解意外傷害事故糾紛,加強學校主管領導與教師的安全教育培訓,搭建良好有序的學校體育健康環境。
2.4 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協同發力,保障“健康第一”觀念的確立
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家長三者是學校體育開展的3個手段,但目前三者并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家長缺少對孩子的體育健康關心,學校領導缺少與體育教師的互動,體育教師缺少與家長的溝通。因此,體育課形成“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學校領導是學校體育與健康管理落實的第一責任人,掌控整個學校體育與健康的大局;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與健康的實施者,作為“操盤手”掌控著學生體育與健康質量的好壞;家長是學校體育與健康的監督者,作為監督者觀察著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各自的實施情況,三者對學校體育與健康的開展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調查中發現:學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會大大影響到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體育基礎而設施的建設,學校體質健康水平的好壞;體育教師的學歷水平對教學方式、效果等有很大影響;家長的“唯分數論”思想也是不可忽視的要素。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西南地區學生的體質健康,《綱要》明確指出要“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h”,將“健康第一”思想提上日程,以“健康第一”理念指導學校體育工作,除學生的體質問題外,還應加強學生德育、心理、意志品質等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以體育為手段培育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2.5 改變體育教師僅教“體育”的局面,發揮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的職能
“體育老師輕松,上課就是跑步、玩耍”這是外行對體育教師這個職業的評價。但真的如此嗎?過去由于師資不足,學校不重視等原因,中小學體育課由其他科教師代替,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造成帶課教師無從下手教,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肢體活動,久而久之,形成了外界的不良評價。加之受體育課程標準的影響,過去的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時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術的教學,忽視對學生健康意知識的傳授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忽視了體育課程的健康功能。《綱要》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是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體育教師只會技能教學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而是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師時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及時轉變工作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素養和掌握健康知識[3]。《綱要》為體育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體育教學將明確由“體育”轉向“體育與健康”。新時期體育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改變過去體育課僅教學生技能的局面。體育教師是體育與健康標準的實施者,實現“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體育教師是關鍵。未來的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為目標的,教師要保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健康理念的養成。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積極組織指導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利用課余體育與家長和社會形成聯系,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體育健康理念奠定基礎。體育教師要提高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從思想落到實處,逐步將角色轉變為一名“體育與健康教師”。
2.6 鼓勵結合鄉土文化、民族體育等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終身體育需求
西南地區擁有許多寶貴民族民間體育資源。但由于社會風俗、地理環境等差異,形成了“十里不同俗”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西南地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群眾基礎深厚,學生長期生活在此環境中耳聞目睹。把這些項目中適合學生發展的項目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高的可行性。因此,體育教師要積極地探索符合學生終身體育需求的教學模式,因地制宜地去發現、利用和改造地方優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資源,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社會參與度高、健身效果好、易于學生接受的項目,將其融入中小學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實現《綱要》讓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由原來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轉向具有鄉土文化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與新時期體育要求相結合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地方民族文化和掌握發展民族項目,而且還有利于改變過去西南地區受體育器材限制體育課開展困難的局面。良好的體育與健康觀念和基礎,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前提條件[4]。
3 結語
全民小康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而青少年的健康則是基礎之基礎”。將西南地區的中小學學校體育放入《綱要》等政策文件下進行審視,抓住機遇,用新理念、新思想開創西南地區中小學學校體育與健康發展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審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
[2] 張佳慧,辛鵬.健康中國2030對學校體育發展的啟示[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3):4-6.
[3] 鄭淞,王宗平,姜國樂.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7,3(4):6-9.
[4] 李鴻江.建設健康中國,學校體育不是“旁觀者”[N].中國教育報,2016-09-30(8).
[5] 馬軍.關注青少年健康 落實健康中國2030[J]. 首都公共衛生,2017,11(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