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 楊曉婷
摘 要:滿足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的需求,推動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遼寧省深化體育事業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發展中仍存在目標偏移、治理合作性缺失、治理多元化不足等弊端。本論文提出了公共體育服務跨界治理的改革路徑,擬通過建立政府行政部門之間、市場之間、各級組織之間橫向協調機制,采取協商與對話的方式解決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當下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 跨界治理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229-02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于體育事業的關注也從競技體育逐漸過渡到對于公共性體育服務需求上來。2016年遼寧省體育局出臺了《遼寧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以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主線,為遼寧省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發展目標。目前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體系的發展和建設總體發展良好,但受到了政策制度的限制,供給機制尚不健全,供給總量較低,各地區間公共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失衡[1]。面對以上問題,跨界治理是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跨界治理指的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彼此之間的行政邊界與功能重疊的不同轄區的公共部門,在遇到某些公共事物治理問題時協調政府、市場、社會及公民共同解決[2]。跨界治理可以解決由傳統固定公共體育服務所帶來的困擾,克服公共體育治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地方治理本位意志性以及由行政區域劃分所產生的發展障礙,成為公共體育服務區域融合的紐帶與橋梁。
1 公共體育服務跨界治理的層次劃分
1.1 跨政府行政邊界治理
遼寧省各級政府對于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的建設雖很重視,但因為管理經驗不足,項目資金較為短缺,導致各區域之間公共體育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在城鄉間以及不同行政級別政府間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跨界治理遼寧公共體育服務即是要淡化這種由行政邊界所導致的發展困境。強調要各級政府間加強通話合作,樹立區域協作發展觀念,采取協商與對話的手段處理相關的治理問題,以集體的力量推動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順利進行。
1.2 跨公私合作伙伴治理
現階段遼寧社會體育及學校體育場館建設主要依靠政府的資金撥款,目前已出現政府無力經營或在社會承包后普通群眾無力購買服務的局面。通過跨公私合作伙伴治理在政府、社會、市場以及各級組織間平衡經濟性與公共性目標間的關系。在遵循公共體育服務行業的規律前提下妥善處理好多元主體之間的供給,對公共體育服務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避免因多部門行政干預所導致的信息與服務不對稱現象,實現公共體育服務資源與共享,實現跨公私合作伙伴間的共同參與。
1.3 跨組織部門間治理
按照市場發展的普遍規律,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過程中應起到監督的作用。跨界治理概念的提出既補充了由地方政府第一供給所帶來的經驗不足,也補充與完善了體育服務需求的差異化。它跨越了政府、社會和市場三大主體領域的邊線,也跨越了相關組織進行資源補充。組織部門內部之間的有效合作也是實現公共體育服務跨界治理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組織與市場運行的規范化治理,提高治理水平。
2 實現公共體育服務跨界治理的路徑策略
2.1 轉變職能加強跨行政區域的公共體育服務合作
遼寧省各地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是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3]。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財政保障水平低,體育場館開展本體業務艱難,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不足。實現各地區公共體育服務資源均衡供給主要在于調和、整理行政區域與經濟功能,轉變職能加強跨行政區域的公共體育服務合作,主要包括:以區域一體化為依托,籌劃區域公共體育服務的基礎建設;以豐富區域合作為載體實現公共體育服務信息資源的共享,降低服務的參與成本,合理利用現有資源;轉變各主體職能,以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實現區域體育公共政策的一致化和不同區域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
2.2 搭建多元化跨界協同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平臺
遼寧省以政府為主體對公共體育服務進行全面監管。這種治理機制便于管理與協調,但對于群眾需求無法做出及時滿足。此問題可以通過搭建多元化跨界協同的供給平臺來實現:從各自為政的思維中脫離出來,促進區域跨界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對公共體育服務的資源供給,政策制定應多向鄉鎮傾斜;扶持由體育產業為主營業務的社會企業組織,搭建社會各組織多元、跨界融合的供給平臺,實現信息與資源的共享;打造公共體育服務市場發展的有利環境,消除政府的行政干預,將體育產業的經營與運作交給市場,激活多元主體的供給力量。
2.3 打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跨區域治理服務管理的“無縫銜接”
目前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體制改革仍未脫離以政府為主導的管理型模式。政府在體育公共服務操作過程中暴露出監管體系不健全以及配套改革滯后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打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跨區域治理服務管理的“無縫銜接”,主要包括:通過相鄰政府間制度協助,解決服務交易成本以及治理過程中所存在的由單一政府無法解決的區域性問題;確立以群眾需求導向、競爭導向和結果導向的價值理念,實現服務網絡、服務監督、服務評價和政務服務渠道的無縫隙對接;從優化公共體育服務的外圍發展環境、創新運行機制以及梳理工作流程三個大方面展開,通過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委托、合同外包等形式,擴大供給數量,提高供給效率和質量。
2.4 跨界目標考核一體化管理與信息共享一體化技術
公共體育服務評價考核體系是檢驗公共體育服務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在跨界治理的公共體育服務評價與考核中,不僅要對供給滿意度指標進行考核,還要對相鄰地區的服務指標進行效益評估,應具有區域協同精神。信息共享一體化技術要求對于各區域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目標進行統一的策略規劃,所有的信息實現透明,為公共體育服務進行支撐。借鑒跨界治理在區域化協同治理中的成功經驗,形成以重點資源區域為重點,推動區域性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體系的建設;對現有效益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對于目標考核的一體化管理與信息共享進行監督性控制及引導;將各領域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與事業發展集成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核,從區域公共體育供需指標的完成到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服務水平,以及市場統一引導策略實現指標。
3 結語
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跨界治理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公私之間的合作關系和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關系。在借助多元化協同合作基礎上,挖掘單元內部潛能,并對獨立的成員之間進行協調,確保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過程中確立的目標或利益得以實現。打破行政界限、打破公私界限、打破不同區域社會組織間的界限,形成跨界治理的局面,將是實現遼寧省公共體育服務改革治理的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1] 梁青,王慧強.后全運時代遼寧群眾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30):168-169.
[2] 婁成武,于東山.西方國家跨界治理的內在動力、典型模式與實現路徑[J].行政論壇,2011(1):88-91.
[3] 盧志成. 我國城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概觀與創新發展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5(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