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歡 李盼
摘 要:為進一步促進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快速發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方法,對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目標、教育類型、課程內容、師資狀況、學生狀況等進行系統調查,發現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以下建議:完善激勵和監督機制;豐富夏令營類型;優化課程設置;加強人才培養。
關鍵詞:青少年 夏令營 戶外運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239-02
夏令營是當今學校、家長十分推崇的一種重要的開展戶外運動教育的方式。本研究通過對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現狀調查,得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為湘西州政府或相關協會、民營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提供借鑒。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以2015—2017年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為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萬方信息數據庫、查閱檢索大量與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相關的期刊和著作,并對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為論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實地考察法
實地走訪2015—2017年湘西州夏令營主辦單位,并重點對12名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教練員進行深度訪談,了解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真實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2015—2017年參與湘西州夏令營的營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6份,問卷回收率98%,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7%。
2 結果與分析
2.1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開展狀況概述
據調查及總結歸納后發現,近三年來,由湘西州政府、協會、民營教育培訓機構主辦的夏令營活動較少,但可喜的是,2017年以來,湘西州夏令營的舉辦數量整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舉辦地方面,主要集中在吉首市及周邊縣的旅游景點;舉辦時間方面,主要集中在7~8月,其中以7月為主,8月為輔;舉辦時間方面,最短為2d,最長達一個月,其中,5~10d為眾多主辦單位選擇的日長;招生對象方面,營員年齡跨度十分大,其中,最小年齡為5歲,最大年齡達25歲(見表1)。
2.2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目標
據走訪調查發現,湘西州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目標主要圍繞在增強青少年體質;緩解學習壓力;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戶外生存技能與技巧;了解自然環境等。不同類別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目標的側重點不同。如有些僅著重于其中某項教育目標,而有些則各教育目標均不同程度涉獵。
2.3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類型與內容
據實地調查發現,湘西州夏令營主要包含學術夏令營、體驗類夏令營、體育夏令營三大類。關于戶外運動教育課程內容方面,不僅涵蓋常規的登山、素質拓展、體育運動、趣味活動,還融入了湘西州兩大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如土家族的擺手舞,苗族的苗鼓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引入課堂豐富了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見表2)。
2.4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師資狀況
教練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理論素質高低是影響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通過與教練員深入交談,湘西州夏令營共有戶外運動教練員12人。其中專職教練員5人,占教練數量總體比例42%。兼任教練員7人,占教練總體的比例為58%。戶外運動教育教練員數量存在總體偏少,且專職教練員數量少,兼任教練員數量多的情況。兼職教練員數量多易產生專業技術水平不過硬、經驗缺乏等弊端。關于教練員的學歷方面,大專及大專以下學歷占83%,教練員整體學歷有待提高。為進一步規范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夏令營管理人員應朝著招聘一批高學歷、懂業務、有能力、敬崗愛業的高素質教練員而努力。
2.5 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學生狀況
2.5.1 學生性別與年齡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學生的性別比例相差較小,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呈現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學生年齡方面,湘西州青少年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6~12歲和12~18歲兩個年齡區間,所占比例總和高達92.6%。6歲以下學生僅占3.2%,多數家長認為,小孩子年齡太小不適宜參加夏令營活動。18歲以上年齡僅占4.2%,這個年齡段學生大多處于本科或碩士階段,大多選擇打游戲、看電視劇、外出旅游等休閑娛樂活動。
2.5.2 學生對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滿意程度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34.8%的學生對湘西州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感到滿意,47.4%的學生感覺到一般,17.8%的學生感到不太滿意。結果表明,湘西州青少年戶外運動教育課程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均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3 結論與建議
(1)開展夏令營數量少,普及率低。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夏令營主辦單位的鼓勵、規范和監督。同時,多牽頭組織舉辦形式各樣的公益夏令營活動,讓更多的貧困學子也有機會參與。
(2)夏令營類型單調,以學術、體驗、體育夏令營為主。建議夏令營主辦單位依據市場需求,舉辦探險、軍事、游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夏令營活動。
(3)課程內容以體育運動、素質拓展、趣味活動為主,野營、登山、定向越野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活動相對薄弱。建議相關單位根據戶外運動教育目標,結合青少年的喜好,合理規劃課程開展內容。
(4)管理人員稀缺,戶外運動教育教練員數量少,技術水平偏低。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對夏令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培養,多組織開展夏令營各項專項培訓。同時,主辦單位還應重視教練員的選拔和培養,提高入職門檻,強化教練員的崗前專業化培訓和日常培訓。
(5)學生參與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滿意度不高。建議主辦單位從夏令營類型、組織管理、教育方法、課程內容、師資、場地設施等全方面加以改進與完善,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夏令營戶外運動教育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詩玉.對我國夏令營旅游產品市場開發的研究[J].產業經濟,2007,4(7):12-13.
[2] 周紅偉,傅鋼強.我國青少年戶外教育開展現狀調查及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3(4):24-26.
[3] 胡美如.浙江省夏令營的現狀及需求調查報告[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7,32(2):65-71.
[4] 趙霞.青少年戶外教育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15(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