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坤 崔苗苗
摘 要:競技舞龍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時間不長,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競技舞龍運動員選材標準不清晰,高等院校舞龍教練員執教能力不強,相關管理規定不健全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的發展。本文利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通過綜合分析高等院校競技舞龍的項目特點和技術特征,制定科學的選材標準,不斷提高競技舞龍運動員技術水平,為高校競技舞龍教練員選材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 競技舞龍 舞龍選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150-02
舞龍這項古老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集體育、民族鼓樂、藝術為一身,以集體性、表演性、健身性等為主要特點,向人們傳達著歡樂、吉祥、喜慶的情感,深受人民喜愛。1995年,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指導下,中國龍獅運動協會將舞龍運動作為民族特色比賽項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再加上中南大學“百家龍獅進校園”活動的普遍開展,各地高等院校紛紛積極加入并組建了舞龍隊,舞龍這項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富有民族文化底蘊的運動,有如奔騰的江河在高等院校蓬勃開展,使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高等院校得以傳承和發展。隨著華人的遷移和世界級校際交流,舞龍運動已向國際化、專業化、科學化發展,舞龍運動遍布世界各地。國際龍獅總會和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每年都會舉辦眾多世界級舞龍比賽,推動著舞龍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大發展。競技舞龍,區別于傳統舞龍運動,在于舞龍套路動作的統一性和規范性,是高等院校體育競技化的必然產物。競技舞龍運動在高校開展,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進而達到全民健身的作用。但由于舞龍運動在高等院校開展的時間不長,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競技舞龍運動員選材標準不清晰,高等院校舞龍教練員執教能力不強,相關管理規定不健全等[1]。這些因素都制約著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的發展。高等院校應綜合分析競技舞龍的項目特點和技術特征,制定科學的選材標準,通過現代體育訓練理論與方法、加強項目管理才能使競技舞龍運動員在短時間內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增強競技水平。
1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的項目特點
1.1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隸屬于體育范疇
舞龍運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運動項目之一,隸屬于體育的范疇。舞龍運動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祭祀舞蹈,后演變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它以舞蹈、武術、體操等技術為基礎,通過舞龍運動員根據音樂節奏按照一定的順序性呈現給觀眾,是高等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主要內容,舞龍是體育專業學生專業必修課。2004年,“龍獅文化進校園”活動標志著舞龍運動在高等院校的普遍開展。隨著高等院校體育運動項目的競技化發展,競技舞龍油然而生,成為高校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途經。大學生體育協會舞龍舞獅分會每年都舉行大學生龍獅運動錦標賽,高等院校相繼組建舞龍隊,通過科學化訓練,力爭在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1.2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的藝術表現性
競技舞龍運動極富藝術性,主要集中表現在舞龍道具制作藝術和運動員的表演藝術。舞龍道具的巧妙制作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藝術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龍頭高昂、龍身唯美、龍尾高蹺。比賽時運動員穿有帶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服裝,服飾的款式、色彩要與龍體相協調。競技舞龍運動員在表演上要體現項群理論技能類的難美性特征,舞龍動作要求形象逼真,富有美感,主要表現為競技舞龍運動員的體型美、表情美,舞龍動作的編排美、節奏美和舞龍造型動作美等,要具有藝術表現力。
1.3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身體素質的高要求
競技舞龍的動作技術是指運用各項身體素質完成舞龍運動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良好的舞龍技術動作可以充分利用運動員的體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舞龍比賽套路動作,取得優異的成績。競技舞龍運動是最大限度的發揮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在邊長為20m的正方形場地上運用走、跑、跳、穿等技術完成各種舞龍基本動作、難度動作和造型動作。競技舞龍的動作分類有8字舞龍動作、游龍動作、穿騰動作、翻滾動作和組圖造型動作[2]。競技舞龍運動時間為7~10min,需要較強的心肺功能和有氧運動能力。尤其是舞龍過程中,這些動作都要求競技舞龍運動員依靠較強的速度、力量、耐力、彈跳、協調、體能等身體素質才能完成。例如:做舞龍運動員做舞龍動作時,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保證龍體流暢性的基礎上,把握音樂節奏,利用較高的身體素質才能實現奔跑、跳躍、技巧等難度動作的協調統一。
1.4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的團隊協作
競技舞龍運動由龍珠帶領龍頭、龍身、龍尾在音樂或鑼鼓的伴奏下,將武術、舞蹈集于一身,按照一定的順序型、規范性和統一性,完成各種基本動作和難度組合動作的集體表演運動。龍珠引領龍頭,龍頭帶著龍身,龍尾相隨,要求團結協作,按照順序進行舞動保持動作一致。很多舞龍動作是在兩人、三人、四人或者多人的合作下才能完成,如:站腿舞龍、K式舞龍、躺肩掛腰四人組合舞龍等技巧動作,其中穿騰、翻滾動作最為明顯,每個把位的失誤都會影響舞龍整體的藝術表現效果。舞龍過程中首尾相承,遙相呼應,團隊協作能力要求較高。
2 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員的選材標準
根據我國競技舞龍發展趨勢和體育選材學相關知識,結合高等院校體育訓練理論與方法,競技舞龍運動選材標準主要集中在五個指標,即: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舞龍運動專項技術。
2.1 身體形態
身體形態是影響競技舞龍運動選材的重要標準。和武術運動員選材一樣,對競技舞龍運動員的精、氣、神也有明顯要求。對身材勻稱、體重適中的具體表現為身高要求男子170~180cm,女子160~170cm。體重要求男子60~70kg,女子50~60kg。另外,體能較強、肌纖維比例大、肌肉發達、下肢彈跳好、雙臂較長、體形優美等也是競技舞龍運動員從身體形態上選材的具體要求。教練員應充分注重運動員在身體形態上的各項指標,以達到科學選材的目的。
2.2 生理機能
競技舞龍運動由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混合供能,主要以有氧代謝為主.該運動本身的高負荷、高強度的運動特性和大幅度奔跑游龍時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是完成該項目的關鍵,具體表現為運動時心率、血壓和運動員自身的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方面。平衡能力是生理機能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有研究證明: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平衡能力,閉目單足站立是評定人體在靜止條件下保持身體穩定姿勢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而男子競技舞龍運動員非同期性運動項目,舞龍套路其圓曲、翻滾、攪纏、穿插、穿越的動作運動方式和美學特征[3]。
2.3 身體素質
競技舞龍運動員在7~10min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奔跑、穿越等比賽動作,需要速度、力量、靈敏、耐力、協調能力和柔韌性等綜合身體素質。在競技舞龍比賽中,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運動員的核心身體素質是具備較快的速度、較強的力量和持久的耐力。協調能力和柔韌性是難度動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通過對競技舞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綜合分析,得出運動員各項相關身體素質的數據,是教練員選材的一項重要途徑。
2.4 心理素質
競技舞龍運動動作技術是不斷的變化的,對身體各項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運動員需要大量動用人體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極易引起較強的大腦皮質興奮過程或抑制過程,從而產生興奮或抑制過程的擴散后作用[4]。在競技舞龍比賽時,要克服緊張的比賽氛圍,注意力高度集中,根據音樂節奏,有序的完成比賽動作。避免競賽焦慮。注重學生精力旺盛、堅忍不拔的心理能力,模擬學生在臨場比賽中可能遇到的心理方面障礙,是競技舞龍運動員選材的一項指標。
2.5 專項技術
競技舞龍專項技術包括8字舞龍動作技術、游龍動作技術、穿騰動作技術、翻滾動作技術和組圖造型技術動作。在競技舞龍運動員選材時,應充分考察運動員的舞龍運動專項技術能力,具備較高專項技術能力的運動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套路動作內容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運動隊中可以起到帶動整體運動技術水平的作用,是決定運動隊技術水平高低的關鍵。
3 結語
舞龍這項集體育、民族鼓樂、藝術為一身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高等院校開展時間不長,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競技舞龍運動員選材標準不清晰,高等院校舞龍教練員執教能力不強,相關管理規定不健全等。高等院校競技舞龍運動隸屬于體育范疇,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高身體素質要求,團隊協作能力的項目特點,深受學生歡迎。通過競技舞龍運動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舞龍專項技術等方面進行科學化選材,結合現代體育訓練理論與方法、加強項目管理,使競技舞龍運動員在短時間內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增強競技水平。
參考文獻
[1] 呂韶鈞. 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2] 花蕊.基與龍文化視野下我國競技舞龍運動的發展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4):402-403.
[3] 易芳.男子競技舞龍運動員的選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