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鵬
摘 要:足球是世界第一大球類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現代運動的不斷進步,科學在足球訓練中的滲透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力學知識作為物理學基本原理,在足球運動中的運用非常常見。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足球訓練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運動體驗和身體素質,而加強對力學知識在足球訓練中的滲透,一方面體現了現代足球的特點,提高了足球訓練的科學性,確保學生訓練過程的安全高效,避免了運動損傷;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素養,進一步分析力學原理與足球,乃至與體育運動的關系,提高運動的積極性,為大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本文從足球運動的特點出發,結合幾種常見的訓練技巧,對力學知識的運動進行分析,以期對提高大學生的足球訓練水平有所助益。
關鍵詞:足球訓練 踢頂球 弧線球 力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a)-0036-02
足球是目前世界上開展最為廣泛,影響范圍最大的一種體育運動,號稱“世界第一球類運動”,球迷們對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的狂熱追捧就是最好的例證。相較于其他球類運動,足球運動規則簡單、便于操作、參與人數眾多、對抗激烈、懸念大、觀賞性強,是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每一次運動中,那些優秀運動員炫目的球技都會為球迷們津津樂道,如齊達內的創意十足的長傳、貝克漢姆精準的任意球、托爾多的神奇撲球等,這些足球技術都是運動員合理運用身體肌肉力量的結果,由此可見,在足球訓練中力學知識的滲透是無處不在的。隨著現代足球的發展,科學知識的運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尤其是利用力學原理解釋動作技巧已經成為提高足球訓練效率,避免運動損傷的必然選擇。接下來,筆者就結合幾種常見的足球動作,對訓練中的力學知識進行分析。
1 踢頂球的力學分析
根據力學基本常識,要想將球踢得更遠,作用在球上的力量就應相應增加,同時還應該盡量縮短腳與球面接觸的時間,即利用短促而有力的方式將球迅速傳出去。足球運動的基本踢球動作是大腿前后擺動,小腿微彎,這樣能夠拉大腳部與足球距離,便于腿部肌肉用力;利用大腿力量帶動小腿,并保證髖關節的靈活旋轉;膝部微屈則能夠拉長肱四頭肌,保持肌肉的興奮度,利用膝關節的轉動角度拉大肌肉的擺動范圍,保證腿部運動的沖擊力。這樣的踢球動作能夠有效保證對足球的沖力,提高足球在傳遞過程中的線速度。
在踢球的運動中,身體會以髖關節為支點形成一個轉軸,在傳球過程中,兩條腿折疊擺動,這樣的動作要比直腿踢出要迅捷有力,這是因為在折疊擺動中,大腿與小腿的質量能夠更靠近髖關節,也就轉軸的支點,因此其慣性也就越大,根據力學原理,在擺動運動中,慣性越大則速度越大,這樣就能夠在緊張的賽場上節省傳球時間,提高傳球效率,避免對方中途斷球。
在頂球運動中,這一力學原理也同樣適用。用頭頂球需要爆發力,頭頂之所以能夠發力是因為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的逐步分解與積累。在起跳爭頭球的過程中,運動員的踝關節、髖關節、膝關節需要協調運動,確保彈跳力能夠傳遞到足球;再如在跑動中迎擊足球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兩腿用力蹬力,并利用髖關節的支撐,做出擺動的動作,調整頭部與球面的接觸面積與接觸角度,明確傳球方向與力度,一般在短傳近射的過程中,運動員應該保證身體的最高點與腿部擺動的垂相契合,這樣才能集中發力,保證頭球的沖擊力。
2 弧線球的力學分析
弧線球是足球在受到非重心位置的發力,通常是腳背內側或外側,會在空中劃出一條曲線的一種傳球方式,弧線球通常也被成為“香蕉球”。弧線球在脫離正常的直傳軌道后,會出現“左旋”與“右旋”的情況。
從力學角度分析,弧線球在受力與傳接過程中會出現轉軸運動,即圍繞著某軸開始運動,并在軸距與矢量不為零的情況下構成力學機制。在弧線球中,球轉動的速度以及傳出的力量,與運動員發力的強度與方向有關,而方向具體表現為直傳軌道與球心形成的角度。通常來講,在傳球力度固定的情況下,方向越偏離球心,球旋轉的越快,球的水平速度也相對減緩,也就是說弧線球這時能夠快速傳出去,但是距離卻有限,因此不適合長傳。
弧線球在飛行過程中形成的曲線也會形成相應的動力機制。在弧線球形成后,由于球運動的方向偏離球心,因此必然會形成劇烈的旋轉,而在高速旋轉中與空氣形成的作用力必然也會相應增加。如果足球的飛行軌跡與空氣中氣流方向一致,接觸球面的氣流會隨著足球一起旋轉,并推動足球飛行;相反空氣中會形成一定的阻力,影響弧線球的方向,導致飛行軌道發生偏離。
基于弧線球的力學分析,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過程中,應做好力學機制講解,保證學生在傳球的過程中,既能夠有效發力,也能夠保證球的旋轉速度。腳背控球是弧線球的基礎動作,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基礎動作訓練后,應適當增加踝關節、髖關節的配合,如在腳背內側踢球的過程中,并扭動踝關節,擺動髖關節,形成“搓球”,在增加力度的同時,相也能夠提高球的旋轉速度。
3 身體平衡的力學分析
在傳接球的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是提高控球能力的關鍵。根據力學原理,身體平衡與支撐面密切相關,在踢球的過程中,一只腳著地,支撐面減小,重心偏離,身體平衡機制被打破,這時運動員應該適當調整重心,在跑動的過程中形成滾動支撐,即保證支撐身體的腳應先是腳尖點地然后自然過渡到整個腳掌,在緩沖的過程中,將支撐面逐漸擴大,支撐點逐漸轉移,進而保持身體平衡與穩定。身體平衡與重心位置密切相關,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因此,在傳接球的過程中,運動員應盡量調整身體重心,將重心下移,如在傳球的過程中,應該增加踝關節、膝關節、胯關節的彎曲角度,將力量轉移到腿部,并在腳部集中,但是這樣的動作卻會增加腿部、腳步關節與肌肉的壓力,因此,在調整重心的過程中,應注重對踝、膝、胯的調整,在重心位置變化的同時也應增加支撐面,以維持身體平衡,緩解對身體局部的壓力。
在足球訓練中,教師應深入講解身體平衡中的力學機制,確保學生在傳接球過程中不僅能夠穩定身體,還能夠適當調節運動對關節、肌肉造成的壓力。足球運動的對抗激烈,在搶點、斷球等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肢體沖突,而身體平衡對于避免運動損傷則非常重要。
4 結語
足球運動是力學與美學的結合,隨著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與進步,如何將力學知識科學地運用到動作中來,創造出完美有效的技術技巧則成為足球研究領域的重點。在大學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提高科學認識,注重對足球動作的力學知識分析,為學生講解并示范一些常見動作的力學機制,避免盲目運動造成運動損傷,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提高足球訓練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畔.足球高踢技術動作下肢環節鏈的生物力學特征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8):63-69.
[2] 于雪梅,牛健壯,牛崢,等.足球技術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綜述[J].武術研究,2017,2(8):150-153.
[3] 朱志強.足球訓練下運動員肌肉生物力學影響建模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6,33(11):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