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東 陳曉丹 連文沖
摘 要: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全民健身運動,十九大報告將全民健康列為體育第一項任務,這和我國體育教育的思想不謀而合,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體育教育在根本上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終身運動意識以推進全民健康。然而根據《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我國高職學生體質近年來連續下降,甚至出現大學生力量、速度、爆發力不如中學生的情況,這非常不利于我國全民健康運動事業的推廣,因此本文在全民健康視角下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的改革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全民健康 高職 體育教育 體質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c)-0102-02
2013年10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確立了以增強學生體質為核心的目標,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研究結果,我國學生體質呈現出階梯式下降,大學生不如中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生體質更差。針對高職生的調查表明,隨著年級的增高,我國高職學生體質呈現出下滑趨勢。和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職院校體育健康的發展還比較落后,在美國健身體育教學是一種重要模式,德國為了保證體育課時間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學生可以選擇在夜晚上體育課,日本高校的體育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對健康生活的認識,體育課程內容注重身體健康以及運動和身體安全的保護。這是非常值得我國高職體育教學借鑒的,如何在體育課中獲得終身鍛煉意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正確的鍛煉方式,學會處理運動創傷和保護身體安全都是我國高職體育課教學改革應該重點關注的部分。
1 我國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的現狀
1.1 我國全民健康發展現狀
習主席在2016年8月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的著名論斷,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是實現全民健康的根本途徑。為推動全民健身,實現我國全民健康,提高我國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起,將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提倡每天至少參加一次體育運動,學會兩種以上健身技能,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體質評測。在全民健康中,青少年是重點實施對象,因為這關系到我國人民未來的體質。我國目前居民參加體育運動的比例在1/3左右,城市居民較高,不到2/3。但是全民健身運動的強度和水平卻不夠好,廣場舞成為了最主要的全民健康運動,這種集娛樂和表演性質于一體的健身運動,比起籃球、足球、長跑、游泳等有氧運動來說,效果較差,而且如果缺乏正確科學的運動方式,可能還會造成損傷。具體來說,我國人民群眾普遍沒有受過科學系統的體育鍛煉,對運動損傷缺乏處理能力,不具備科學鍛煉能力。以游泳為例,我國多數國民不會游泳,近3000所高校中,明確提出游泳要求的不足1%,而且基本和海運有關。
1.2 我國高職學生體質現狀
《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連續下滑,高職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中學生。在800m和1000m測試當中,有高職生中途體力不支的現象發生,以長跑為例,大二階段部分學生長跑體能可能會提高,但是大三大四可能就會慢10~15s左右。《報告》指出這是由于大學階段“放養教育,使學生不運動所致”,而自從2007年中央7號文件出臺以來,我國學生體質有所回升,改變了20多年來持續下滑的局面,但是高職學生的卻仍舊下滑,以爆發力測試為例,女高職生的水平低于初中和高中生,而力量測試高職男生和中學男生體質處于同一水平。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副主任潘紹偉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高校里只有20%左右的學生喜歡運動。因為許多高職院校大三沒有體育課,所以體育鍛煉全靠自覺。
2 我國高職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運動量的減少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智能手機的必備,我國高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過去因為缺乏娛樂項目學生可能會選擇打球、踢球、跑步等運動,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學生沉迷網絡的現狀,有些學生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還有些學生花大量時間躺在床上。一定程度上,因為智能手機改變了人類的行為方式,加上我國學生傳統觀念里對體育運動缺乏重視,就造成了在互聯網面前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導致運動量大幅減少。
2.2 體育課程效果不佳
我國高校很少有像清華大學那樣重視體育的,而高職院校由于自身地位問題,往往更重視成績,在體育課上建設不足。比如體育教師在設置課程時缺乏對學生興趣愛好的關注,而目前對體育教師課程開發的能力要求明顯過高。《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將身心健康發展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關于健身育人的課程內容較少,許多學校以《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競技運動作為本校體育課程內容的實施標準,很顯然不利于體育課程的建設。
2.3 體育教育不重視體質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重視競技體育成績,忽視體育健康的情況就很嚴重。在英國,規定學生從小就要學會游泳,但是在我國每逢奧運會,游泳都是奪金項目,但是多數國民不會游泳。高職院校發展體育也重視成績,忽視對學生體質的培養,許多來自于山區的學生既不會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但是學校并沒有針對這方面給他們訓練。
3 提升我國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的體育教育改革思路
3.1 明確健康第一的教學目標
國家要在整體上明確各個教育階段的目標,做好各階段體育教學的銜接,以體育健康為根本目標,根據不同階段設置教學內容。在高職階段,學生必須要具備保障身體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從事相關運動的專業知識,體育運動對于健康的意義要作為必考內容納入評價體系。基本體育健康、運動損傷處置和科學鍛煉必須作為掌握項目,學生的肺活量、爆發力、力量速度、協調度、耐力等方面必須要納入考核指標。首先要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和活力,體育教學以快樂教育和終生教育為原則,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習慣基礎上再深入糾正運動技術。除了體質達標,還要注重對心理健康的培養,對長期泡在電腦前的學生采用強制運動的方式。
3.2 設置豐富有趣的課程
要根據本校學生體質情況自由設置體育課程,注重有氧運動。如果沒有條件開設游泳課,那么就要以田徑課為基礎,比如適當開設跨欄、中長跑、跳高和跳遠等。課程設置上師資和場館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執行力。為了增加體育課時,一些室內課程可以安排到晚上,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自主選擇體育課程,如果學生沒有個人興趣,那么針對他們的不足培養特定課程,比如不會游泳的教游泳,不會騎自行車的教自行車。
3.3 廣泛開展課外體育
僅僅靠體育課上的108課時是不夠的,高職院校必須要廣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比如一二九長跑、跳繩比賽、游泳比賽等,此外應該多開發開外趣味性運動會和賽事,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趣味運動會項目,以實現全員參與。
參考文獻
[1] 李龍,唐曉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育改革[J].運動,2013(12):87-88.
[2] 苗艷紅.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6):3,5.
[3] 周蕤.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9):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