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 魚得海 王瑞麟
摘 要:在我國校園足球事業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各個級別的高校比賽越來越多,其中由在校生參加的“校園組”的比賽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而5人制足球比賽的組織方式及其自身的項目特點,很適在各高校中開展,這使得全國、各省市乃至各學校中,5人制足球的比賽越來越多。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球隊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在高校5人制足球比賽中進攻的方式運用效果進行全面的剖析、總結,并將其提煉成為對我國“校園組”五人制足球在訓練、比賽、教學中,具有指導意義的應用性理論知識。
關鍵詞:校園足球 5人制足球 進攻 效果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a)-0183-02
當今世界足壇,一些足球強國例如巴西、西班牙等國家在培養青少年球員時,都會首先讓球員們接受5人制足球的訓練。參加5人制足球的訓練與比賽,較傳統足球其優點在于,在相同的時間可以獲得更多的觸球次數,可以獲得更多的決策機會,還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完善個人技術以及小組之間的戰術。以上幾點對于提高和培養青少年球員技術、意識及基礎較差的球隊尤為重要。5人制足球還可以鍛煉攻防轉換的能力,培養攻防轉換的意識,這些在當今足球比賽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我國校園足球5人制比賽越來越多,缺乏5人制足球專業知識成為制約其賽事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國高校中只有一些專業類院校及個別學校擁有了解5人制足球的教師,這使得各隊之間的運動水平差距過于明顯,從而制約了賽事的發展。目前在我國,由于普通學生在高校的學業要求以及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使得普通高校生參加系統的足球訓練成為奢望,訓練時間無法保證,訓練人員無法確定,這給帶隊教師在訓練實施中帶來很大困難。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歷,通過查閱5人制足球的相關文獻、觀看比賽錄像,對比賽中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球隊的進攻的方式及效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嘗試找出“校園組”5人制足球比賽中進攻方式的特點及效果,從而探究其規律,為今后在“校園組”的比賽層次內提供理論參考依據,使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球隊進攻的效率,提高球隊的訓練水平,提升高校“校園組”5人制足球聯賽整體水平,促進我國“校園組”五人制足球聯賽的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球隊參加2017年陜西省高校5人制足球比賽,共計12場比賽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與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5人制足球不同比攻特型的運用特征進行了系統研究。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國內外研究現狀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與書籍論著發現,目前在我國關于5人制足球發展與技戰術研究領域,多數停留在高水平5人制球隊中的技戰術研究,而且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但作者發現針對高校普通生5人制足球進行的技戰術的研究幾乎沒有,故而無法為其群體進行訓練與比賽中提供理論依據。目前我國的校園足球和全民健身皆提倡的是大眾化,為其提供在運動過程中的理論依據,成為重中之重。同時,隨著我國足球事業的不斷發展,參與5人制足球能夠提高球員個人和小組技戰術水平,其無論是作為11人制足球的重要補充,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運動項目,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享受足球運動帶來的樂趣,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2.2 進攻方法及運用成功界定
(1)個人突破,是一名持球進攻隊員運球,越過一名防守隊員的方法。
(2)傳切配合,是指兩名進攻隊員通過一次傳球和一次跑動越過防守隊員的配合方法。
(3)背套,是兩名進攻隊員通過傳球,無球進攻隊員從持球隊員身后并向進攻方向背套跑動,持球隊員用傳球或運過的方式越過防守隊員的配合方法。
(4)墻式二過一,是兩名進攻隊員通過兩次傳球越過一名防守隊員的配合方法,其中第二觸球隊員一次觸球傳給向前跑動的第一觸球隊員。
(5)交叉掩護,是持球的進攻隊員利用隊友交叉跑動,運球或傳球越過防守隊員。
(6)“支點”,即在組織進攻過程中,攻方前鋒在中路或邊路,背對或側對進攻方向,得球后利用身體護球,通過其他無球隊員的各種跑位創造空當、形成射門機會。
(7)反擊,是在本方后場搶斷球后,通過3次以內的傳球形成射門機會。
運用成功界定為使用以上7種進攻方法形成射門即界定為成功。
3 結語
3.1 比賽中進攻方法運用特征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足球隊所參加的12場陜西省高校五人制足球賽中,其進攻方法運用特征(見表1)。
由表1可見,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足球隊所參加的12場陜西省高校5人制足球賽中,傳切配合運用的次數最多到達255次占比重的32%,其是最主要的進攻方法;然后是個人突破,其次數為159次,占21%;“支點”配合和防守反擊的使用次數近似,低于個人突破;而墻式二過一、背套、交叉掩護這三種進攻方式則運用較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為墻式二過一、背套、交叉掩護這三種進攻方需要較高的技術能力及良好的協同性作為基礎,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校園組”5人制的組別中,由于沒有完整的周期訓練,球隊員的技術水平較差,故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
3.2 比賽中進攻方法運用效果分析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足球隊所參加陜西省高校5人制12場的比賽中,進攻方法運用效果分析(見表2)。
由于背套、交叉掩護及墻式二過一這三種進攻方法運用次數較少,不作為分析研究對象。由表2可見,西安交通大學“校園組”5人制足球隊所參加的12場陜西省高校5人制足球賽中,成功率最高的進攻方法是反擊,其次是“支點”、個人突破這2種進攻方法,而使用頻率最多的傳切配合成功率則最低。分析其原因為,傳切配合進攻方法想要成功,對穿跑兩人的技術能力和協同性的要求較高,而進行傳切配合最多的情況是攻防人數均等的陣地戰,跟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反擊,反擊情況的出現是利用對手進攻的失誤去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反擊方往往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情況,這也大大的提高了反擊的成功率。而個人突破和“支點”這兩種進攻方式則需要球隊中有個人能力突出的隊員,當球隊中有個人能力突出的隊員時可以采用這兩種進攻方式,來提高進攻效率。
4 建議
(1)教練員在訓練中,盡可能多的進行傳接球練習用以提升傳接球能力,以保障進攻戰術的運用,從而提高進攻效率。
(2)強化反擊意識,明確反擊的打法,可以使球隊獲得更多以多打少的機會,從而提高進球的可能性。
(3)教練員應該了解自己隊員的技術特點,引導隊員在場上運用符合自身特點的進攻方法,時刻鼓勵隊員去爭取勝利。
參考文獻
[1] 劉東,王偉明.從兩屆世界杯看五人制足球發展趨勢[J].湖北體育科技,2014(3):221-223.
[2] 郝祥哲.試論五人制足球的開展對中國足球發展的有利影響[J].運動,2011(6):5-6.
[3] 任定猛.五人制足球訓練比賽理論體系構建與技戰術訓練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4] 金成平,夏青,黃傳勇.我國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發展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