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平
摘 要:加拿大是著名的冰雪運動強國,BC省的溫哥華曾承辦2010年冬奧會。惠斯勒滑雪場作為冬奧會的室外雪上項目場館,在推進奧運會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賽后,惠斯勒雪場運營良好,獲得了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通過文獻資料、田野調查、比較分析的方法,對惠斯勒雪場的建設理念、政府關系、選址規劃、資源開發、盈利模式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對我國滑雪場建設、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冰雪產業 冬奧會場館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a)-0198-02
我國早在2014年國家頒布的46號文件中,就提出要:“制定冰雪運動規劃,促進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隨著2015年北京-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政府和人民對于冰雪項目的熱情與日俱增,冰雪產業迅速發展,正在逐步實現著“三億人上冰雪”的愿景。目前,我國冰雪產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但仍有不足。加拿大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由冰雪大國向冰雪強國轉變,冰雪產業發展質量高,其冰雪運動場館的設計、規劃、管理具有參考意義。通過對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場的管理模式分析,提出對我國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體育訓練基地發展的建議。
1 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特點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一直關注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毛澤東同志曾在第1屆全運會上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對當時大眾體育的開展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1]。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逐漸追求娛樂健身活動。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提出,使得各種體育活動加速發展,滑雪運動也開始走向大眾。尤其是2015年北京-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我國的冰雪產業獲得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但因為我國冰雪產業起步較晚,我國冰雪產業及體育場館業仍存在一些問題。
1.1 冰雪產業規模小
我國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只有少數地區可以開展冰雪運動,多分布于東北三省。我國冰雪產業起步晚,群眾普及度不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消費者的20%是固定的高水平冰雪運動愛好者,不成系統的、初步的滑雪體驗性消費人群占到80%,而國外冰雪產業消費人群只包括5%的初學者人群。
1.2 管理模式不明確
冰雪產業的產品生產、營銷質量和水平較低,從業人員沒有受到良好的技術培訓,責任機制不明確,市場較為混亂,政府的監管力度尚且薄弱。
1.3 消費質量低
我國滑雪運動裝備制造企業主要的經營形式為外商加工和貼牌生產,缺乏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造成我國冰雪裝備自主知識產權品牌過少且競爭力不足。我國企業的生產力參差不齊,群眾購買的多為低端制造產品。
2 我國冰雪場館中存在的問題
2.1 經營模式單一,利用率低
多采取封閉式經營,以運動比賽和運動訓練為主,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機會較少,面向公眾的開放率較低。部分向社會開放的大型體育場館得到有效利用的大多只占比賽廳面積30%的場地面積[2]。
2.2 市場混亂,機制不完善
現代社會經濟尚不完善,體育市場更是如此,一些經營者為了自身盈利而忽視了競爭道德。例如,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屢次爆出宰客行為,相關經營者提高房價,涉嫌價格欺詐。其中反映的是管理者服務意識缺乏和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2.3 政府監督、管理力度不高
冰雪產業剛剛起步,政府還沒有制定相關法律去約束。亞布力事件體現其管委會的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非市場化的商業環境也是其體育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3 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場的運營模式
惠斯勒山滑雪場位于加拿大著名城市溫哥華,是北美洲最大面積的滑雪勝地,也是加拿大滑雪道最多的滑雪場。惠斯勒還建立了度假村,被黑梳山和惠斯勒山環繞,包含了惠斯勒村和上村兩大部分,配套有高爾夫球場、公園、湖泊等優秀的旅游資源。多次獲得獲滑雪雜志《SnowCountry》“北美第一滑雪勝地”及“最佳度假勝地設計”等稱譽,備受全球人民的青睞。
因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惠斯勒滑雪場成為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室外雪上項目的場館。為冬奧會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在賽后利用上,創新了方法,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因此,了解惠斯勒滑雪場的運營模式具有借鑒意義。
3.1 建設理念:以顧客為中心
根據現代市場營銷的“消費者導向”觀念,惠斯勒滑雪場進行市場細分,明確了目標市場,并以此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考核制度。以“為本地或外地的旅游人口創造美好的度假體驗”為目標,逐步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3.2 選址規劃:在山區進行場館建設
能盡可能縮小占地面積。減少林木的砍伐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雪地較為完善。
3.3 政府關系:與政府構建權責明確的合作模式
惠斯勒滑雪場分別與省政府、惠斯勒山管理委員會、黑梳山管理委員會簽訂了《惠斯勒開發協議》和《黑梳山開發協議》。政府會對惠斯勒滑雪場經營范圍內的食品安全、纜車安全、房產建設等進行監管許可,雪場也會上交一定比例的收入。
3.4 資源開發:利用特殊的異質資源
綜合利用滑雪場的關鍵資源:人、設備、合作伙伴、品牌,才能創造價值增值,避免與其他雪場的同質化,從而獲得競爭優勢[3]。
3.5 盈利模式:收入增長穩定,收入結構合理
纜車、會員年卡的收入占大部分,業務成本主要為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和折舊費用,凈利潤和每股收益也實現了增長,滑雪場經營效果較好。
4 對我國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體育訓練基地的啟示
黑龍江訓練基地始建于1980年,坐落于大鍋盔山下,是黑龍江省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是我國最大的集競技滑雪與旅游滑雪與一體的綜合性滑雪場。建設有11條高端索道,還包括國內規模最大、世界領先的造雪系統。是我國冰雪場館的建設典型,借鑒惠斯勒滑雪場,可對其提出改進措施。
4.1 明確目標定位,創新雪場管理結構
多元化經營,以專業滑雪訓練、滑雪培訓、滑雪賽事、業余滑雪為目標。積極發揮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的作用,致力于政府活動和群眾活動,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借鑒惠斯勒滑雪場的管理模式,多渠道經營。
4.2 利用優質資源,科學規劃
均衡季節性產業發展,實現“春走、夏游、秋會、冬賽”,構建良性生態系統。利用地理環境優勢,開展踏青、登山、滑雪等特色活動。積極承辦各種高水平賽事,提高滑雪場的知名度,促進滑雪產業進一步發展。
4.3 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培養復合型人才
政府深化改革,將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制定良好的政策和法律、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和壁壘,營造一個公平而穩定的商業環境。同時,加強體育經營管理隊伍的建設,培養體育人才[4]。
5 結語
我國冰雪產業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雖然呈現出了各種問題,但潛力大、效益高,能優化體育市場結構。而加拿大作為冰雪強國,其場館建設符合標準。所以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適應我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嘉林,闞軍常,劉石.中、加兩國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的比較研究[J].冰雪運動,2010(5):1-5.
[2] 袁廣鋒.北京奧運會場館功能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我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現狀的反思[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1):23-25.
[3] 郝伊楠.亞冬會后長春市大型冰雪場館綜合開發與利用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 劉書勇,楊紅.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比賽場館后效應分析[J].冰雪運動,2008,30(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