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睿
[摘? ? ? ?要]美聲唱法最早起源于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廣和普及,逐漸在歌唱類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流派。美聲唱法具有一套完整的訓練、發聲以及知識訓練系統,至于在演唱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突出展現自身的特色。而在我國聲樂發展的進程中,將美聲唱法融入中國的聲樂作品中可以帶給聽眾更加優美的音樂享受。主要講述美聲唱法對我國聲樂藝術的影響,并探究將美聲唱法融入我國聲樂作品的過程中應關注的問題。
[關? 鍵? 詞]美聲唱法;中國聲樂作品;有效融合
美聲唱法最初起源于17世紀期間,后逐漸在意大利的各類音樂表演中發展壯大,在處于鼎盛時期的歐美樂壇占有一席之地。在演繹音樂作品的過程中使用美聲唱法,就可以使演唱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與感染力,并且體現出一種連貫的表現形式,而歌曲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可以通過美聲的表達傳遞給觀眾。因此,這類唱法十分符合西方人的性格要求,西方人熱情、追求自由的特點在美聲唱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種獨具西方特色的文化風格造就了美聲唱法,而其獨特的美學效果能夠為聽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享受。因此,如何將美聲唱法中的優點與中國的聲樂作品相結合,是廣大音樂愛好者和學者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美聲唱法對于我國聲樂藝術的影響
在20年代初期,美聲唱法逐漸被引入我國,隨后在我國的音樂發展中不斷成熟完善,目前已經滲透于我國音樂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并成為當前聲樂專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階段,也有許多從事音樂教學的組織機構在對美聲唱法進行著研究。因此,美聲唱法可以很好地融于我國的聲樂藝術教育中,并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一方面,我國的聲樂流派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美聲唱法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傳統的聲樂表現都源于戲曲表現中的原音,因此,歌曲音域的范圍比較狹窄,缺乏能夠與世界優秀的音樂藝術形式進行融合的聲樂橋梁。當下中國聲樂領域已經成功引入了美聲的唱法,這也標志著中國聲樂與世界聲樂之間已經成功建立起了有效的溝通和連接,這個標志促使著中國聲樂的本土演唱系統能夠與外來先進的文化有機融合,并實現良好的銜接。
因此,在美聲唱法的積極影響下,我國的聲樂藝術的演繹方式逐漸發生轉變,一些戲曲演唱中也融合了美聲唱法,現代化的民族聲樂文化藝術框架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形成,這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流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將美聲唱法融入我國聲樂作品中應關注的問題
(一)掌握共鳴技術的應用
在我國民間,有一種稱之為口腔共鳴技術的唱法。在聲樂教學中,可以將美聲方法的混合共鳴有效地結合到聲樂當中。歌曲家在演唱過程中要注重結合腔調的大小而改變聲音的音色,另外,還可以通過真聲和假聲的選擇運用來調節演唱方式。
例如,演唱《沁園春·雪》時,可以引用混合共鳴的發聲方式來體現歌曲韻律,同時也要結合實際的發聲情況來合理地進行調整,在保證完整地表達作品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使用共鳴技術。
(二)注重擴大曲目的范圍
在中國的民族聲樂唱法中融進了西方的美聲唱腔后,還可以正確了解西方聲樂文化的魅力所在。歌唱家需要將民族聲樂唱法和美聲唱腔進行充分的對比和分析,突出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和不同之處,在取其精華、去其糟泊的過程中深入反省自身的不足。同時,歌唱家也許要深入地對歌曲曲目進行研究與擴大,發展我國的戲曲,積極完善我國的體系發展空間。例如,《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等抗戰歌曲都可以融入美聲的唱法,形成我國獨具特色的歌唱藝術。
(三)注重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
歌唱家在學習美聲唱法的過程中, 要注意增強對自身發聲技巧和發聲方法的訓練。正確控制呼吸頻率對于發聲是十分重要的。應首先讓腹部的肌肉保持放松的狀態,同時讓橫膈膜自然放松,隨后收緊小腹自然地帶動氣體的進出。因此,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于練習的歌曲曲目,要控制好曲子中發音的節奏,控制好自身的氣息頻率,使自己肋骨兩側的肌肉始終保持擴張的狀態,有利于促進自身美聲唱法中發聲技巧的形成。
總之,美聲唱法自引入我國之后就對我國的聲樂藝術文化形式和演唱技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西方美聲唱法的許多優點和精髓也被我國的民族聲樂充分吸收和借鑒,期間兩種聲樂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促進了我國本土聲樂藝術的創新與發展,為我國的民族聲樂走向全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小春.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J].藝術科技,2014(12):23-24.
[2]張天慧,李巧偉.探究美聲唱法在中國聲樂作品教學與演唱中的咬字問題[J].音樂時空,2015(15):12-13.
作者單位:四川省音樂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