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珠
[摘? ? ? ?要]戲劇分析是戲劇欣賞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因為只有分析到位,理解才會透徹,戲劇的價值和藝術感受才會看得更加真切。對戲劇做具體的研究,發現中西方戲劇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是由民族的審美、文化特征等造成的,所以要很好地分析戲劇藝術,首先需要對戲劇的結構做全面性的探討。通過對比中西方戲劇結構差異,研究點線藝術和板塊藝術的不同,旨在為欣賞戲劇做指導。
[關? 鍵? 詞]點線;板塊;戲劇結構
從戲劇欣賞的角度做具體的分析可知,中國傳統戲劇和西方戲劇在表現手法上具有明顯的差異,首先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線性表現比較突出,即通過一條主線引出較多的表現內容;其次是西方的戲劇表現塊狀比較突出,即在集中的結構中突出體現戲劇沖突,從而達到思想表現的結果。這兩種戲劇結構是中西方戲劇的顯著差異,是兩種文化的差異。對這兩種結構做分析,可以更加真切地體悟中西方戲劇在結構藝術上的差異。
一、中西方結構藝術的差異概述
中西方結構藝術的差異就目前的研究來看是十分明顯的,具體分析這種差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戲劇的結構藝術,進而從整體上對戲劇做判斷。以下是關于中西方戲劇的結構差異敘述。
首先,就中國傳統戲劇而言,其結構為比較典型的線性藝術,所謂的線性藝術主要指中國傳統戲劇將各個故事點以時間線為軸進行穿插,由此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故事線,所以整個戲劇所要展現的故事時間層次性比較突出。就線性結構的具體分析來看,其中有個顯著的特點是情節點眾多。從具體的分析來看,貫穿于時間線上的故事點比較多,而且這些故事既有獨立性,又存在著聯系性,獨立性使得故事內容具有了豐富的特點,而聯系性又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所以中國傳統戲劇無論是完整性還是具體的情節表現都十分突出。
舉個簡單的例子,《白蛇傳》是我國昆曲、京劇、越劇等劇種的代表性劇目,劇情也大致相同。該劇的矛盾沖突是從法海破壞許仙和白素貞的婚姻開始的,而在法海出場之前,整個故事經歷了下山、游湖、偕傘、結親、驚變、盜草、索夫、水斗等,整個故事發展是一條波浪起伏的線。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任何一個時間點的情節展開,均會有其他人物加入,整個故事的豐富性表現得特別突出,但是故事整體的完整性卻沒有受到影響。簡單來講,線性結構藝術使我國的戲劇不僅有了完整性,而且具備了情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其次,西方戲劇的結構藝術和中國傳統藝術完全不同,其表現為較為明顯的板塊藝術。其實所謂的西方戲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劇”。板塊結構藝術和點線結構藝術的顯著不同是前者重在一點空間內的矛盾沖突表現,而后者重視的是完整故事中的高潮塑造。簡單來講,話劇的鋪墊和沖突表現是在一個時間節點內完成的,而中國傳統戲劇卻不是,其沖突的表現需要前面情節做鋪墊。我們在欣賞話劇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其有空間的轉換,而每一個空間變換都不是平淡無奇的,因為空間內必然會有矛盾沖突產生。
舉個簡單的例子,曹禺先生的《雷雨》,這是典型的具有西方特點的話劇,該話劇在具體的表現上很好地體現了西方戲劇的結構特點。從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兩個空間,其中一個是周園,另一個是魯家,但是無論是周園還是魯家,都有沖突表現,所以這部劇在具體演出的時候需要經過多幕的形式將空間進行集中,目的就是要在單一的空間內做集中的矛盾展示。簡言之,《雷雨》在結構上是典型的板塊裝,其于一個空間內做矛盾沖突表現的藝術手法是西方戲劇的典型特征。
二、中西方結構藝術差異的形成
中西方戲劇在結構藝術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差異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文化上的不同。從具體的分析來看,中國人重視傳承,所以對于“延續”極其重視,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中國人都講究有始有終,所以在戲劇創作的時候會有明確的事件起因、經過、發展以及結果。而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對于個體的價值強調特別突出,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個人價值的表現比較突出,這使得西方戲劇創作往往會圍繞一個人展開,所以由人為中心成為一個板塊,由此形成了板狀結構。其次是審美上的不同。中國人重視圓滿,對于故事、戲劇也一樣,他們希望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是有頭有尾的故事,所以在戲劇創作的時候將故事線交代得很清楚,這決定了戲劇的線性結構。但是西方人不一樣,他們強調出彩,即故事可以不完整,但是必須要精彩,所以板狀的結構更適合這樣的表現。
綜上所述,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戲劇審美和文化差異造就了兩種戲劇在結構藝術上的差異,所以要深刻地分析和理解兩種結構藝術的特點,需要從文化和審美入手,這樣,戲劇結構藝術的理解會更加準確。總的來說,了解了中西方戲劇結構藝術上的差異,會為戲劇創作和欣賞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料。
參考文獻:
[1]王榮.中西聲樂藝術的文化價值探討[J].戲劇之家,2016(17):87.
[2]王艷.點線面的藝術:淺談書籍版式設計中點線面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75.
作者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