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超 張遠平
[摘 要] 中職學校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并以電子檔案為基礎建立面向就業服務的應用平臺,使面向畢業生的就業服務部署在網絡,從而構建包含畢業生綜合素質的指標體系,為學校、畢業生和企業的雙向選擇提供了一條靈活的途徑。在實施過程中,如何設計電子檔案,培養電子檔案維護與管理的意識,提高電子檔案就業服務功能的實效,都是值得進行策略性研究的問題。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電子檔案;就業服務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16-02
學生在校的電子檔案是指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階段的學習、生活、參加社會實踐等事實記錄保存起來而形成的結構化數據信息。它在資料保存、學生評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其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旦跟就業對接,就能成為學校推薦學生就業的窗口,同時也為用人單位帶來非常有益的參考價值。近年來,高校學生電子檔案在就業服務方面已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在中職學校卻鮮有應用。其實,和高校一樣,中職學校也有學生就業要求。根據中職學校的特點,以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依托,推行基于電子檔案的就業服務,只要策略得當,措施到位,必定也能很好地為中職學生及用人單位提供優質的服務。
一、中職學校學生擇業模式的發展現狀
以東莞為例。目前,東莞正處于產業轉型期,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制造業發展處于調整期。由于內地經濟發展較快,企業招不到員工的狀況日趨嚴重。這意味著企業對中等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從近幾年中專學生的就業情況分析,企業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要求仍然存在著不適應的矛盾。多數畢業生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招聘、就業專業不對口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這就跟職業學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方向產生了偏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能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學校推薦學生就業的渠道單一。當前職業學校往往都是在畢業季通過舉行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的方式推介學生。表面上場面大,但簽約率低。有些企業對中職學生的招聘只是走過場,這表明,企業對傳統的招聘會形式已經不夠重視,畢竟,僅僅通過短暫的面談和對簡歷的簡單瀏覽就確定錄用畢業生顯得有點草率。企業也需要從成本和實用角度去考慮招聘的效果,在有選擇權的條件下,他們也希望招到最合適的人才。只是評估一個學生的能力和潛力,就看企業有沒有那個耐性了。
其二,畢業生材料形式陳舊,不夠豐富。學生能提供給用人單位的材料通常只包括成績單、體檢表、畢業生登記表、獲獎證書等幾樣紙質材料。形式千篇一律,既不全面,也體現不出個體的差異性,難以使用人單位擇優錄用。
二、基于電子檔案的就業服務功能的內涵
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更好地為學生就業服務,必須實現檔案的信息化、電子化,利用網絡途徑實現資源共享。電子檔案內容組織形式不一,但涵蓋學生的方方面面。因此,挖掘出能展示學生綜合素質并面向就業的元素就可以明確就業服務的功能定位。而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職業素養、在校表現、個人性格特點等方面。這些信息,可以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整合,形成電子檔案并建立綜合性評價體系。建立學生的電子檔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科學規劃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一般來說,可以把電子檔案劃分為三類:
(一)電子學檔
電子學檔是通過使用電子化技術,把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活動、教學資源、過程性評價等信息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學習檔案,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情況、學習能力和專業能力水平。
(二)德育電子檔案
德育電子檔案記錄學生在思想品德、日常行為表現方面的情況,如參加集體活動、好人好事或違紀行為等,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體現素質教育的優越性,是衡量德才兼備人才的指標之一。
(三)體育與心理電子檔案
記錄學生的體測成績數據、體檢結果、心理測試的結果,反映學生的體質和心理素質。在企業招聘的要求中,員工的意志力和性格特點越來越受到重視。
顯然,電子檔案本質上只是傳統紙質檔案的電子版。要使電子檔案的元素跟就業服務掛鉤,需要運用軟件開發的手段,提取、整合其中的信息,形成一個面向教師、學生和企業的共用性平臺。這相當于利用現有的檔案信息在前端構建一個開放性的互聯網人才市場,使學生能被擺上市場推銷出去,而企業則能方便快捷地綜合評估學生的能力。如同電子商務沖擊實體經濟一樣,基于網絡形式的就業推介平臺也許會顛覆傳統的招聘模式,使招聘效率和性價比達到最大化。運用信息化技術以及互聯網的優勢,建立畢業生就業與企業對接的窗口,使人才市場就像建立在學校的門口一樣,拉近了求職學生與用人單位的距離。基于電子檔案的服務功能的體現如下圖所示。
三、實施電子檔案就業服務功能的策略
(一)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中職學生電子檔案
根據ER模型和面向對象的思想,設計學生的電子檔案。學生綜合素質是一個非量化的概念,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電子檔案應該具有伸縮性和可擴展性,能根據實際需求編輯或增刪電子檔案的內容,例如,在評價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時,可將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志愿者活動等納入內部指標體系。此外,心理健康指標、誠信度等信息也可以收集好作為檔案材料供企業參考。
(二)增強師生使用電子檔案的意識
首先,師生的教學互動能形成電子學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電子學檔教學平臺布置任務,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實行發展性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結果、個人體會這些關鍵成果會被保存到電子學檔中。因此,教師和學生都要適應基于電子學檔的學習環境和評價模式。其次,在品德教育方面,應制定合理的道德規范,鼓勵學生多做對他人有好處的事情,在個人道德檔案上添光彩。同時告誡學生違紀現象可能會登記在案。最后,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明確個人檔案對就業、升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