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小蘭
[摘 要] 視唱練耳是中職幼師生的必修課程,它旨在培養和提高幼師生聽辨音高、聽記節奏、單音、雙音、和弦、旋律短句等基本音樂能力。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和課程觀是解決學生厭學視唱練耳的關鍵。信息技術滲透并參與包括音樂教育在內的課程教學已經達到了無法想象的境地,部分中職學校也建立了“錄播室”“云課堂”“雨課堂”“智慧課堂”等,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也采取了一體化教學和混合模式教學,極為重視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教學設計。現代中職學生人人持有手機,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置于當前信息化教學環境,確保中職幼師生音樂基礎能力能夠真正適應幼兒園崗位需求,極大地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助力;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20-02
視唱練耳是將基礎音樂理論、視唱、聽覺等音樂基本技能集于一體的課程,分為視唱和聽覺訓練兩大部分。簡而言之,就是能識譜和能聽曲,視唱練耳課程就是對學生進行這兩方面的訓練。視唱練耳是中職幼師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它是后續聲樂、鋼琴、彈唱等課程的基礎課程,在幼師專業課程中有著突出的作用和地位。
眾所周知,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刻的意義。音樂教育也不例外,很多老師及專家都在致力于數字化音樂教學方法的探索,教學模式正在不斷得到完善、優化和超越。嘗試運用,投身音樂教學的改革,不斷將視唱練耳課程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有效對幼師生進行識譜和聽曲辨音的訓練,提高幼師生的綜合音樂能力,為將來從事幼教事業打好堅實的音樂基礎。
一、中職幼師生音樂素養低
(一)學生音樂基礎差,教學難度系數高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校幼教專業招生,沒有考核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和素養,而且現實中來自農村的學生占比較大,農村音樂教育較為薄弱,沒有識譜技能,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改變,幼師招生較其他專業火爆,招生時對報考的學生考核要求相對較低,中職學校幼師專業音樂教師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班級授課人數增加、學生音樂基礎差異較大、集體授課內容的局限、回課時間不足,教學進度難以保證,因材施教變成了一句空話,學生音樂能力提高難以保證。
(二)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改革刻不容緩
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改革刻不容緩,課堂上,授課老師使用鋼琴、黑板、粉筆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視唱伴奏、聽寫彈奏、樂譜核對,教學形式極為單調枯燥,學生在課中容易產生厭倦、輕視或害怕的情緒,學生認為學習視唱練耳“陽春白雪”,畏難情緒高,深入學習的動力不足。把音樂課堂變成了學生可怕的課堂實在太悲哀,音樂的呈現是如此多彩,視唱的學習本來的面目不是如此,有那么多的音色、混聲、和聲和風格,只要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視唱練耳教學中,呈現多元的教學模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數碼MIDI系統用不同的速度播放不同音樂風格,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耳朵聽著音響,眼睛看著樂譜。手上打著拍子,愉悅地跟著唱樂曲,而且現在的學生對電聲好奇,沒有抵抗力,很容易參入互動。另外,手機應用中視唱練耳的APP尤其多。
(三)打破教學內容的局限,呈現多彩音樂世界
平常教學中,教師用鋼琴彈奏,學生模唱,這是教學的主要方式。然而,超出教育者想象的是當代學生對數字化音樂環境中音樂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性的好奇心是多么巨大,從音色上來講有木管如長笛、短笛、各種調的單簧管、雙簧管、各種調的薩克斯、巴松……弦樂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貝司……銅管如各種調的小號、長號、圓號、大號、次高音號、次中音號、次低音號……打擊樂如小軍鼓、大鼓、定音鼓、架子鼓、镲、三角鐵、馬林巴、鋼片琴、沙錘……從音樂風格來講有嘻哈、古典、流行、爵士、搖滾等。在如此豐富多彩的音樂現象面前,僅僅用單一鋼琴的音源來教學,確實滿足不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生對多聲部音樂作品的聽覺反應無法感受;對風格不同的音樂作品無力感受;對多種樂器參與不同音色的音樂作品不會感受,何談提高學生讀、唱、聽、記能力。
(四)幼師生視唱練耳內容
由于立足于幼師生今后的崗位要求,能正確彈唱適應于幼教的音樂作品,所以幼師生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含無調號、一個至三個升降調號的各種調式的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的教學。
二、信息技術助力視唱練耳教學實踐
(一)利用信息技術制作音樂日益成熟
近年來,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研究,進行工作的人有突破性的增長,尤其互聯網加深入用于各個領域,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方式正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基于信息技術的視唱練耳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利用計算機的軟硬件對音樂信息進行節奏、旋律、音色、混響等處理,變成可以播放的格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音樂作品富有抽象性、不可捉摸的特有屬性。
利用信息技術對音樂進行有效處理,以直觀、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創設接近真實的音樂環境,使學生去認知和感受,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助力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交互型音樂教學,教學內容逐步變枯燥單一為豐富多彩,營造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
(二)選擇有效的教學輔助軟件
Earmaster professional和Auralia,這兩款軟件是目前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軟件,它含有上千條不同的聽覺練習曲目,可以做構唱、視唱伴奏與練習。學生使用這兩款軟件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來分級別練習,使用非常方便,這些軟件中相當多都是以問答的交互形式,學生通過軟件進行音程、和弦、音階、節奏、旋律方面的練習。非常有趣味性,學生可以當成游戲,寓教于樂,教師也可以進行線下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能力,確定練習的難度。學生通過手機或者PAD循序漸進地練習和提高,基于信息技術的視唱練耳課程學習更具專業性和個性化。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手機、PAD等電子終端完成。
另外,恰當地運用作曲軟件和打譜軟件, 如Cake walk9.0、Sonar5、 MW3、 Zneore45、 Sibeilius7等, 助力視唱練耳學習。只要熟練操作其中任何一款軟件,都可以順利解決視唱練耳教學的一些問題。例如節奏錯誤,可以反復運用以上軟件練習,再如音程的辨音知識掌握不夠,也可以利用它們來糾正。再如,教師備課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軟件制作不同音色、音程、旋律等曲目,反復播放給學生聽,教師還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輔導,教學內容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擴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視唱練耳有難度和困難的同時,也有樂趣。
三、信息技術和視唱練耳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建立數字化音樂教室
智能音樂教室的建立意義重大,一方面它可以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解決學生課后學習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調動教師積極主動地用信息化技術投身教學課件的研發,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課程服務。
(二)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建立完善視唱練耳教學資源庫
建立視唱練耳教學資源庫是信息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運用的關鍵點,必須有充分足夠實用的優秀課件和微課,這樣才能更有力地助力學生學習視唱練耳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視唱練耳教學資源庫的建立是我們現代教師必為之事。視唱練耳教師首先要熟練操作、編輯、修改、輸出音樂創作軟件CakeWalk、打譜軟件Overture和視唱練耳軟件Auralia,制作出不同聲部、不同音色、不同風格的視唱練耳曲譜,在課堂中充分使用。作為教師要下大力氣刻苦鉆研音頻、視頻等制作軟件,做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件和微課充實到視唱練耳資源庫中,讓學生充分使用,不斷修改完善,有利于教學,也有利于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多彩。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助力視唱練耳教學,當然不能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從另外的角度擴展并延伸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一體化教學、混合教學模式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無處不在,視唱練耳教學有信息技術的陪伴勢必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蔣琳,李梅平.音樂軟件在練耳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07(3).
[2]陳希才.高師視唱練耳教學數字化模式與傳統模式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孫曉曼,權思.如何看待電腦數字化手段下的視唱練耳教學[J].交響,2005(3).
[4]沙晶瑩.淺談數字化音樂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效果體現[J].現代交際,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