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可叮
[摘 要] 以《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的通知》要求為依據,結合團隊制作的作品——中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廣西區推薦國賽作品《枕前位的分娩機制》。從教學分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淺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與同行的中職教師分享大賽的收獲與感悟。
[關 鍵 詞] 教學設計;信息化;原創枕前位;分娩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98-02
下面我將以我們團隊的作品《枕前位的分娩機制》為例,與大家分享參加大賽的幾點感悟與經驗。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
(一)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知識能力儲備情況
學生在第一學年已經學習了解剖與組織學基礎、生理學基礎和藥理學基礎等課程,為這學期學習的課程——婦產科基礎做好了理論鋪墊。
2.生理和心理特點
學生都是“95后”的青少年,他們生理和心理趨向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肯定。他們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難以理解抽象的、繁瑣的知識點。同時,他們喜愛新鮮事物,喜歡電子設備,喜歡動手,樂于實踐,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也喜歡團隊協作的方式。
3.教材選用總體分析
本節內容出自“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由瞿向紅、吳曉琴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產科學基礎》,是供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助產專業學生使用的新版教材。
(二)教學設計
1.設計理念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圍繞解決課堂任務這一主題來開展。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板塊來完成。整堂課是在理實一體化教室進行的,以任務驅動法為主線,依托“藍墨云”教學平臺來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以6人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
2.教師教法
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主導者”的角色,而是課堂的“引導者”。所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對課堂任務一目了解,對這堂課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2)情境教學法
在理實一體化教室創設分娩情境,利用美國Gaumard(科瑪)智能仿真產婦演示真實的分娩過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實踐教學法
學生掌握了枕前位的分娩機制后,利用教具演練枕前位分娩機制的7個過程,為陰道助產分娩技術做好鋪墊,實現“做中教,做中學”,最大限度地進行課程講解,提升學習技巧。
(三)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課前在藍墨云平臺發送預習任務清單,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用三種手段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完成課前預習工作。
手段一:原創的手繪微課精煉教學重點及難點。
手段二:原創闖關游戲,寓教于樂,一舉兩得。
手段三:原創趣味順口溜,幫助學生記住枕前位分娩機制的七個過程,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記憶技巧,提升學習能力。
2.課堂實施
以任務驅動法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整個教學實施過程劃分為“導入新課—布置任務—完成任務—課堂自測—總結評價”五個教學環節。
導入新課以近兩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的女主角產子的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思考“寶寶是怎樣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
布置任務是指教師在藍墨云平臺推送這堂課的任務清單,學生在手機終端的藍墨云APP平臺上查看。既可點明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可以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明白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識。
完成任務是整個課堂的核心部分,圍繞著兩個任務進行,同時任務一對應的是教學重點,任務二對應著教學難點,完成了任務,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圍繞任務一:以枕左前位為例,正確闡述分娩機制。我設計了“觀摩—探索—闡述”三個步驟來完成。
步驟一:觀摩。通過原創圖片和三維動畫資源,將教學重點生動、連貫地展現出來,達到初探重點的目的。
步驟二:探索。登錄藍墨云查看“大家來找茬”的活動,在藍墨云終端觀看教師利用教具制作的三段操作錯誤的視頻。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指出每段視頻的錯誤之處,完成任務表一。達到深究重點的目的。
步驟三:闡述。6人小組中又分成3個小組,每2人為一組,互相描述枕前位的分娩機制(以枕左前位為例),并按照評分標準進行互評。最終突破重點。
完成了任務一,繼續攻克難點,通過“觀摩—演練—解析”三步驟完成任務二:以枕左前位為例,演練整個分娩過程。
步驟一:觀摩。使用“映客”直播APP,智能產婦“諾愛兒”和新生兒模擬人演示胎兒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肩及胎體娩出的過程。
步驟二:演練。學生利用骨盆教具及胎兒模型演練枕左前位的分娩機制,在整個演練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錯誤和問題。大家參加藍墨云的調查問卷,在分娩機制的七個環節中選出最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根據系統的統計,學生選出最難理解的知識點是內旋轉與俯屈。
步驟三:解析。針對調查問卷統計出來的難點,老師采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1)教師使用3D Body三維交互解剖軟件,展示與俯屈和內旋轉相關的骨盆平面并繪制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的相關徑線。
(2)請學生在智能手機端的3D BodyAPP進行相同的操作。
(3)請學生思考胎頭和骨盆平面及徑線的關系。
(4)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具視頻,形象地講解教學難點。
到了這一步,很多學生已經理解了胎頭俯屈及內旋轉的原因:為了以最小徑線通過骨盆各個平面。但是還有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學生表示不太明白俯屈與內旋轉的機制。
(5)利用原創的二維動畫,以上難題就迎刃而解了。二維動畫針對教學難點,動態展示了胎頭俯屈及內旋轉的過程和原因。
觀摩原創二維動畫。將肉眼觀察不到的胎頭動作得以動態呈現出來,最終攻克教學難點。
(6)最后教師利用教具邊演練邊講解,學生邊觀看正確的操作視頻邊演練,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3.課后提升
(1)布置案例分析作業,引導學生思考,進行知識的拓展。
(2)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產房見習[2],實地觀摩,為下一章節的助產分娩技術做鋪墊。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從教師的角度出發
有助于提高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團隊三人經過討論、論證,不斷磨合。既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瞬間,也有靈感激發時刻。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們團隊經過不斷的嘗試產生很多原創,如“原創手繪微課”“原創闖關游戲”“原創教具視頻”“原創二維動畫”,有效解決了教學難點[3]。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使學生學習的形式更多樣化。微課、闖關答題游戲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再拘泥于教室。云課堂、智慧職教等資源庫發展迅猛,使學生的信息來源不僅僅有教師。所以,合理應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為教學服務,學生樂于接受,利大于弊。
綜上所述,信息化手段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個教學改革的方向,合理信息化技術,將為我們的課堂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郭彩丹.我的教學方法之分娩機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66).
[2]周淑瑤.枕左前位分娩機制說課[J].科技視界,2017(31):75-75.
[3]陳巧娟.側俯臥位對枕后位與枕橫位轉至枕前位的矯正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5,5(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