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文
[摘 要]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專業的第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人體解剖學的系統學習也是保證醫學專業各學科學習和臨床應用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但由于該學科的課程實際,導致很多學生不感興趣。就如何立足學生的發展和職業需要讓解剖學教學更加適合學生,并使之喜歡這門學科,這是學科教師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就此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 鍵 詞] 解剖學;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59-01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專業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也是醫學院校各類課程實施過程中安排時數最多、教學過程最長、投資最大、消耗教學資源最多、對其他醫學課程學習影響最廣的課程。人體解剖學的系統學習也是保證醫學專業各學科學習和臨床應用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由于該課程涉及的專業術語很多,理論教學占比重,很多知識點學生難以掌握,且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因此,如何立足學生的發展和職業需要讓解剖學教學更加適合學生并使之喜歡本門學科,這是學科教師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個人看法。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改革課堂教學體系
高專高職醫學院校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衛生服務系統培養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高尚的職業精神、優良的工作作風的衛生醫務工作者和服務人員。而具備人文精神和醫學基本知識應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醫護人員所從事的職業是專業知識非常強的行業,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我們應該把這一理念時刻貫穿到教學中,結合臨床實踐講述課本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剛入校的高職學生來說,相關的醫學常識比較匱乏,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融進臨床,日常生活相關信息,激發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講授肝臟的時候,結合如何診斷肝腫大,肝破裂急救以及肝臟的健康飲食等,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傳授肝臟的位置、功能、結構,更易被學生接受。再比如,肝門靜脈及其屬支的講述,除了講述它的屬支、吻合部位,還要與臨床緊密聯系,可以啟發性的問學生根據所學的解剖學知識,哪些病可以引起門靜脈高壓,發生門靜脈高壓后會出現哪些癥狀,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通過這樣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對于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當,并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考、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
二、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上好第一次解剖課
高職院校的學生尚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之一,這時候的他們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得大,但同時又具有了一定的主觀判斷性和一定的叛逆性,教師只有首先到他們的認可,學生才會從心理上接受所講授的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從教態入手。解剖學課程多數院校都是在新生的第一學期開課,所以面對新生,還沒有比較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態,教態主要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口頭語言一定要表達清晰,抑揚頓挫,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精神充沛,肢體語言要恰當,切忌有過多的小動作,體現一個收放有度、大方的教態。
三、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變換,增進課堂教學效益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對于一般性的內容,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具有信息量大、條理,分明、易于讓學生接受,能大大提高上課效率的優點。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動畫資料或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或網絡上播放,使學生對人體解剖有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
(二)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和模型
圖文并茂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些插圖能客觀地反映人體形態結構。模型能夠更加直觀的反應形態結構。大量圖片、模型信號的輸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積極思維,對提高教學質量將產生積極作用,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果。所以,插圖在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且處于重要的輔助地位。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合理地使用插圖,充分利用這些插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方法有觀察講授、板書歸納、對比法等。
(三)分析教材,降低理解難度
解剖課程對新生來講,很多名詞都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做好分析教材的準備,把本節課或本章節用一條主線貫穿起來,相關術語名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給學生聽。特別是基本組織這一章節,比較抽象,教師可以把名詞通俗化,如結締組織中的組成細胞作用,成纖維細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能夠形成纖維的細胞,纖維的作用明確后,學生就很容易記住和理解成纖維細胞的作用。
四、改變師生關系,促進互動交流
解剖課對學生來說,雖然難懂,但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學生對這門學科還是充滿著好奇心和興趣,只是在學習中的困難阻礙了他們這種好奇心的發揮,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點,積極密切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斷了解關于學生的相關信息,知曉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傾聽學生的心底呼聲,不斷捕捉和發覺學生的優點、閃光點,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人際氛圍,把師生關系變成朋友關系。尤其是通過與后進生的交流,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解剖學的自信心與進取心。這樣,既有利于教師的教,更有利于學生的學。教學就是教與學的完美統一,二者缺一不可。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掌控教學大綱,將知識化零為整,以就業為導向,傳授夠用、實用的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醫學基礎,進而為后續臨床課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