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民 時朵
“要素置換法”是指在不改變體育游戲結構的情況下,通過不同條件要素內容的置換,創編體育教學游戲的方法。
現代體育游戲資源豐富而多彩,獲取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寬廣,為體育教師創編目標明確、指向清晰的體育教學游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為此,廣大體育教師需要掌握一些體育教學游戲創編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運用技巧,以此來促進體育教師創編與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體育教學游戲創編的基礎知識
(一)創編體育教學游戲的意義
體育教學游戲是體育教學主要的教材之一,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體育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師生共同發展的“良師益友”。因此,為各水平段學生創編適合他們發展的體育教學游戲是體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體育教學游戲創編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創編體育教學游戲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體現體育教學游戲的內涵,能面向全體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有助于達成課程標準對應的某一學習目標。
2.健身性與安全性相結合原則。游戲主要動作方法要有健身性,能幫助學生鍛煉某項身體素質、提升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基礎運動能力等,還要具有安全系數高、沒有明顯超過大部分學生運動能力、不易發生傷害事故、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的特點。
3.趣味性與教育性原則。創編的體育教學游戲具有“好玩”“有趣”的特質,符合某一水平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活動特征。游戲內容具有積極的教育價值,不易產生消極負面作用。賞罰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采用無損學生身心健康的處罰方法。
4.可操作性與啟發性原則。體育教學游戲的過程利于操作,能適應對應年級的教學需要,場地、器材、方法、規則的設計簡單、實用,具有一般學校都能有的條件;還能給師生提供發揮和想象創造的空間,具有舉一反三的啟發作用,有助于促進擴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智力水平。
(三)體育教學游戲表述的體例
1.游戲名稱;2.游戲目標;3.游戲準備;4.游戲方法;5.游戲規則;6.教學建議。
二、體育教學游戲創編的基本方法
體育教學游戲不能憑想當然去創編,必須經過學生實踐的檢驗。教學現場的教育、教學效果是檢驗此游戲今后能否大面積推廣使用的唯一標準。體育教學游戲(以下簡稱:體育游戲)創編的途徑有許多,方法也各不相同,以下的思路與操作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常用的創編思路
1.從動作入手進行創編。常態下一個體育游戲的主要動作方法,小學低年級1~2個動作;中、高年級2~3個動作,中學3~4個動作組合為宜,難度系數不能高。當需要發展學生某一動作能力或提高某一身體素質時,可以在學生所學過的體育教材中找出對應的動作,加以變化或組合,制訂規則,就能使之成為一個新游戲。如,鍛煉學生內耳平衡器的能力,正規的前、后滾翻固然可以,但趣味性較差,還不容易提高練習密度。但設計一個“炸油條”(兩臂伸直躺在墊子上,連續側滾動,似油條在油鍋內翻滾)的體育游戲,能達到鍛煉效果,具有好玩、容易增大練習密度、安全系數高的特點。因此,體育教師從游戲主要動作方法的角度去創編新體育游戲是一條重要的思路。
2.從形式入手進行創編。體育游戲的活動形式一般比較簡單,過程也不復雜。依據傳統游戲,改變其形式,就能創編出新游戲。如,傳統的“小手球”游戲,沿襲的是傳統比賽理念,射中對方的球門得分,可得分較難,沒辦法激發大部分學生的得分欲望和參與熱情。筆者根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的課程標準理念,引進“三步球”的形式,改編成“簡易三步球”(規定每人拿球只能走三步,必須將球傳出;不射對方球門,而是將球傳給本方守門員,就能得分)游戲。這種從改變形式的視角去創編新游戲的思路也是切實可行的。
3.從器材入手進行創編。正規的體育游戲器材種類較少,但可以作為游戲器材的代用品卻比較多。同樣的游戲你用皮球,我就用紙球;你用呼啦圈,我就用“膠圈”(自行車外胎);你用體操棒,我就用紙棒……同樣能達到同類游戲的效果。紙盒、泡沫板、小木塊、廢舊橫幅、氣球、報紙等大量安全、環保的簡易物品,都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樣,經過理性的梳理和實踐的檢驗而成為可用的新體育游戲。因此,我們從游戲器材的角度去創編新游戲也是一條值得研究的思路。
當然,體育游戲創編的思路較多,如,從規則的角度、從生活的角度、從健身的角度、從引用的角度、從教育的角度等,也都可以創編出大家想要的新游戲。教學實踐證明,器材、教(學)法和教材三大創新途徑是體育教學創新的主要思路與重要的外顯形式。
(二)常用的創編程序
1.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最有利于目標達成的動作類別;
2.根據動作類別,依據創編原則設計具體的動作方法;
3.構思體育游戲活動過程,安排隊形與場地,初定游戲名稱;
4.制訂體育游戲規則;
5.進行可行性教學實驗或嘗試性比賽,檢驗現場體育游戲活動效果;
6.根據體育游戲效果,對游戲動作的難度與數量、場地范圍、隊形、規則及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
7.對調整后的體育游戲再次進行可行性教學檢驗,對教、學、比、變的方法提出教學建議,并整理成文。
(三)常用的創編方法
1.場地設置。除部分體育教學游戲可以利用學校現成的場地外,大部分體育游戲需要課前畫好場地。
(1)依據學生的人數、活動范圍選擇場地。場地的大小要適宜分組活動。
(2)選擇安全的場地。游戲活動地面要平整、干凈,不宜在有碎石和沙子的硬地,以及結冰的場地上做游戲,場地邊界要與建筑物保持足夠的緩沖間隔,以免學生在活動中摔倒或撞傷。
(3)場地界線要清晰。場地的各種界線是體育游戲評判犯規的依據,除盡量利用原有場地標志線外,臨時使用的各種點、線都要標志清楚。如,邊界線、起點和起點線、終點與終點線、中線、返回點……既可以用粉筆、石灰粉畫……也可以用標志盤、繩、膠帶、即時貼等作為場地標志。
2.器材使用。體育游戲的器材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有專門的器材,大部分器材都是簡單實用的代用品,需要體育教師根據所創游戲的目標要求,選擇合適的器材。
(1)利用現有的器材。如,各種球、欄架、體操凳、體操墊、跳高架、接力棒等。
(2)利用自制器材。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如,紙箱、紙盒、飲料瓶、包裝繩、廢報紙、自行車輪胎、汽車輪胎等,經過分類整理、加工改造,在保證基本衛生條件的情況下,就能作為體育游戲器材。
(3)利用生活物品或玩具。如,氣球、塑料槍、塑料桶、松緊帶,以及彩紙、彩帽、彩巾等,都可作為新游戲的器材。
3.隊形安排。常用的隊形有3種:橫隊、縱隊和圓形隊形。
(1)橫隊。橫隊包括一列、二列、三列橫隊以及多列橫隊等。橫隊一般適合于一些集體性游戲,如,“多人搭肩跳”“綁腿跑”等。
(2)縱隊。縱隊包括一路、二路、四路縱隊以及多路縱隊等。縱隊一般適合于接力類游戲,如,“爬行換物”“障礙跑”“運球往返接力”等。
(3)圓形。圓形主要適用于圈內追捕、圓形接力跑等游戲,如,“喊數抱團”“十字接力跑”“撒網捕魚”等。
將以上常見隊形進行適當的變化,就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隊形,如,馬蹄形、半圓形、扇形、同心圓等隊形,此外還有散點形狀等。
4.動作方法。體育游戲的動作方法主要分為3類。
(1)游戲準備的動作方法。學生準備做游戲時要有準備動作方法。如,迎面接力時,學生應該站在起跑線后做出站立式起跑的動作,同時要將手臂盡量向前伸,以能夠快速接到同伴傳遞來的交接物為宜。
(2)游戲過程中的動作方法。這是體育游戲創編設計中的核心要素,是體現體育游戲鍛煉價值的所在,更是達成游戲目標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發展位移速度,就要設計跑、爬、鉆、跳等動作方法;發展上肢力量,就要設計使用投、撇、拋物件等動作方法;發展靈敏素質,就要設計突然變向、滾動等動作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就要設計2人以上配合才能完成的動作方法……因此,根據不同的游戲目標,依據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體育技能的原則,靈活運用好奔跑、跳躍、角力、投擲等基本動作方法,是體育游戲創編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3)游戲結束的動作方法。游戲結束動作的設計要簡單,并且能快速做出,如,“雙手斜上舉”“2人同時舉球”“全隊抱臂看齊”……這些表示“我們的游戲結束了”的動作雖然簡單,但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卻是保持秩序、形成既有熱烈場面(配合歡呼、吶喊聲),又有良好隊形外觀的重要舉措,還是裁判評判勝負的一個重要依據。
5.游戲過程。體育游戲活動過程的設計,要遵循安全、合理和順暢的原則,如,“捕魚”游戲,必須是扮“漁夫”學生少,而扮“魚”者多,以提高競爭性與趣味性;“十字接力”游戲,必須逆時針跑,交棒后回到圈內本隊的隊尾,以保障游戲的次序;面向對方的投擲類游戲,必須持輕物從肩上投出,以提高肩上投擲動作的質量。所有體育游戲都要明確緊急暫停信號,一旦遇到學生做出危險性的動作,教師應立即使用此信號,果斷停止游戲,并及時采取提示性或懲戒性措施,以保證體育游戲的教學安全。
6.勝負標準。體育游戲的勝負標準根據學生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完成速度、高度、遠度、準確度、合作程度、進步幅度、努力態度等質量來評判。不同的勝負標準會有不同的游戲結果與教育效果,其標準要明確指向本課教學目標及游戲目標。
7.規則制訂。體育游戲的規則制訂是體育游戲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在制訂規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明確犯規與合理、失敗與成功的界線。在體育游戲教學中,要明確哪種動作是合規的,哪種動作是犯規的;什么情況下的動作是規則允許的,什么情況下的動作是失敗的。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與實踐,找出取勝之道。
(2)明確對犯規者(隊)的處理辦法。在規則中要有對犯規者和犯規隊伍進行處理的辦法。如,犯規隊成績無效、扣分、降級等,犯規者回到原來位置、返回重新開始、退出游戲、下場、扣分等。
(3)要確保游戲的安全性。規則的制訂要確保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是安全的,特別是在一些容易出現危險動作的游戲中,要明確哪些動作是嚴重犯規,以將危險因素降低到最低。如,在搶球時不能推人、撞人等。
(4)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體育游戲的規則不能固定不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共同制訂游戲的規則,并運用新的游戲規則進行體育游戲教學。
(5)要明確結果性的獲勝標準。如,最后一人交棒后,全隊所有人立正斜上舉,集體先喊“到”的隊為勝;進步幅度大者為勝;齊心協力隊伍未散架的隊為勝等。
三、體育教學游戲創編的技巧
(一)運用“要素置換法”
創編具有獨創性的動作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且趣味性十足的活動形式;顛覆傳統勝負判斷,具有教育性、激勵性和新穎性的評價標準;符合規則制訂“三要素”,大部分學生都能遵守的游戲規則;讓廣大體育教師接受和喜歡,愿意使用,經得起體育教學專家檢驗的一個全新的體育教學游戲的確較難,如能在全國賽場上展示并得到肯定更是難上加難。但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需要創新。時代在變、學生在變,體育游戲也要不斷地創新與變化,才能適應與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采用“要素置換法”,對一些師生都樂意廣泛運用的體育游戲,在不改變完整結構的情況下,對某些核心要素進行置換,創編,更加符合本地教學特點的體育游戲,成為體育教師創編新游戲的主要操作途徑之一。
(二)體育游戲創編的核心要素
1.游戲目標指向;2.動作方法與過程設計;3.游戲規則制訂;4.場地器材使用。
(三)運用“要素置換法”創編體育游戲的操作策略
1.“要素置換法”的核心是“置換”。“置換”是指對體育游戲所屬要素的內容進行調換或轉換。如,原來的動作是“單腳直線向前跳”,目的是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或保持平衡的能力。在不改變其他要素的情況下,將“單腳跳”置換為快速跑,游戲目標就指向發展位移速度了。原來男女生進行籃球比賽采用的是正規的比賽方法,如,將女生得分標準改為“球碰到籃筐就得分”或運球“可以走三步”,這樣一換,就變成了一個更利于競爭與對抗,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全新籃球游戲。
2.在“目標”引領下,利用原有體育游戲的架構,創編新游戲。在不改變原有體育游戲完整架構的基礎上,在“目標”引領下,對其中的某些要素內容進行“置換”,是既保持原有游戲風格,又能使學生較快適應新編游戲的快速之道。如,“目標”指向發展學生合作精神與配合能力,只要運用往返接力類游戲形式、場地、規則,就可以將單一評價的“比速度快”,置換為復合性的“一比不掉棒、二比速度快”;發展學生動作的協調性,將動作方法“跑”,置換為“四肢著地的爬行”;發展學生互助精神與合理利用規則獲取勝利的能力,就將前方的返回標志桿增加1個,讓學生自己協商站位與跑出順序,將“規則”置換為“單數學生繞第1個標志桿,雙數學生繞第2個標志桿”;想讓學生隊伍站得既整齊,還能增加趣味性,就將“直接交棒給排頭”的方法,置換為“繞過本組隊尾同學將棒交給排頭…… ”
在不改變原有體育游戲完整架構的基礎上,在“目標”引領下,對其中的某些要素內容還可以進行“重組”,如,將正規的手球比賽場地,由2個門重組成3個門,成為“三門球”;將足球場地改為圓形,足球門放在場地中間,就可打“中置足球”比賽;將足球與籃球比賽方法與規則重組,一種趣味性與對抗性相得益彰的創新性體育項目“手足球”就誕生了……
總之,只要思路開,方法自然來。教師在預設“目標”后,利用學生熟悉的原有游戲的活動形式、動作方法、評價規則等要素,置換或重組為能指向“目標”達成的要素,是一個創編新體育游戲的好方法。
(四)運用“要素置換法”創編體育教學游戲的特別提示
1.每次置換1個要素的內容,不要過多。
2.不要輕易改變原有游戲的完整架構。
3.置換內容與方法要可操作和安全。
4.評價標準的置換要符合課程標準的理念,不可忽略情感目標的達成。
(五)運用“要素置換法”的注意事項
1.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目標定位要準確。體育游戲目標是最重要的關鍵要素,必須依據課程標準,以“目標”來引領動作方法、游戲過程、規則等其他要素的設計。
2.發揚創新精神,改革創新不抄襲。教師應吸收傳統游戲中的精華,結合實際情況加以繼承、改造和創新,置換部分要素,使之適應現代體育教學“信息流、知識(技能)流和情感流”的需要,適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在設計名稱、器材使用、動作方法、規則評價、信號種類和活動形式上要有突破,就能賦予體育游戲新的內涵。
3.面向全體學生,簡便實用宜操作。全體學生參與是體育游戲最重要的屬性。因此,體育游戲置換的器材應簡便、安全、色彩醒目;場地使用,以1個籃球場為宜;基本方法和過程不要過于復雜,經過1~2次的試練即能初步掌握,有一定的練習密度,給學生留有游戲變化、延伸和擴展的余地,有利于促進學生擴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創新意識,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與課堂的實施。
4.強化安全意識,關鍵注意三要素。體育游戲要素置換與創編的設計既要適合教學需要,更要考慮到安全因素。除動作方法與游戲過程要考慮安全系數外,而場地安排、器材選擇和規則等要素的置換,是創編與設計新游戲安全的3個關鍵要素。體育教學游戲的場地安排,要注意地面平整不能有坑洼,跳躍類游戲盡量用軟地等;小學器材的選擇以軟、輕、圓為宜;規則制訂時,必須預設可能發生的不安全現象,制訂一條遏制危險動作及處罰的規定,以確保游戲安全。
參考文獻:
[1]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曹衛民.體育游戲教學方略[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7.
[4]王占春.小學體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曹衛民.試析體育教學游戲的創編[J]北京:中國學校體育,2004.1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S].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