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若鋒 屈冬林 張友 黃學武
筆者從本學期開始實施《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體能模塊安排在高一階段,并作為第1個模塊內容進行教學實施,效果良好,現從體能模塊教學的整體規劃、單元設計和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以拋磚引玉。
一、從教學資源條件進行體能模塊的整體設計
(一)在《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內容框架下
《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體能模塊包括體能發展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測量與評價體能水平的方法、體能鍛煉計劃的程序與方法、有效控制體重與改善體形的方法和內容”[1]。這是對體能模塊內容的界定,學生通過18個課時的學習,其學業質量水平應該達到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達成課程目標。在實踐操作時,需要考慮“將發展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和與動作技能相關的體能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協調發展,為學生增進健康和掌握運動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礎”[1]。為此可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規劃。
1.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具體化。在理解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依據課程總目標和分目標,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具體化在體能模塊的學習目標中。如,將形成鍛煉身體的健身知識、技能作為運動能力方面的學習目標。
2.將學生體能發展內容生活化。在設計體能模塊的教學內容時,依據《課程標準(2017年版)》體能模塊的“內容要求”“教學提示”,結合本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情,盡量將體能模塊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符合。如,改善體形、提高心肺耐力的技能,鍛煉身體的健身方法等。
3.將體能學業質量評價操作化。體能模塊教學的效果須進行簡單易行、操作方便的學習質量評價。如,在運動能力方面,重發展體能的知識技能;在健康行為方面,重學生主動適應環境、課外體能練習的完成情況;在體育品德方面,則以主動克服困難、遵守規則、超越自我為主。
(二)在學校現有的體育教學資源中
體能模塊的教學活動實施需要考慮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環境氣候等,因地制宜地規劃體能模塊的18個課時的教學活動。
1.依據場地與器材設計內容的排序。作為系統的專門性的體能模塊教學活動,需要掌握學生體能發展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形成相應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需要進行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靈敏性、平衡能力、協調性、爆發力、速度、反應時等內容的教學,這其中需要相應的教學場地和器材,因此,在進行體能模塊的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學校場地與器材的情況,依據場地的大小與分布特點,器材的多少與使用狀態,進行教學內容的排序設計。
2.依據環境與氣候設計練習的負荷。在體能模塊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氣候與環境的問題。如,筆者所在的廣州地區,在體能模塊教學的9~10月份,氣溫仍然較高,對此,在設計運動負荷時要有所考慮。
3.依據學情進行分班教學。高中階段的男女生在身心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對于體能模塊的教學活動要分男女生進行教學活動實施。如,筆者所在的學校高一有20個教學行政班,每次課4個行政班同時授課,由此,按學生男女比例情況,將他們分成“體能教學男生1、2班”“體能教學女生1、2班”。
(三)在學生已有的體育運動能力上
經過小學、初中的體育學習,高中生具備了相應的運動能力,對進行體能模塊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高中生來自本地區的各所初中學校,其運動能力差異較大,如何選擇和設計好體能模塊的教學方案,需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考慮學生的共性。高一學生通過中考,掌握了體育中考項目的相應動作技能,但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動作技能發展體能,缺少相應的體能知識和方法,更缺少發展體能鍛煉的意識,這是學生的共性,在進行體能模塊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共性。
2.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高中學生在運動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合理地選擇和設計學習目標和內容。
3.考慮學生的發展性。在體能模塊教學中,關注體育文化的傳承,注重學生體能發展認知能力提升,讓學生在體能練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通過相應體能的練習和方法的掌握,養成發展體能的鍛煉習慣。學生有了良好的體能鍛煉習慣,才能自覺主動發展自己的體能。
二、按照動作發展規律設計體能模塊的單元
(一)動作技能學習
發展學生體能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而身體練習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將身體動作作為基本單位,在一定技術動作規范的要求下,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形成動作技能。從身體練習的角度來看,學生發展體能的過程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通過相應的身體練習而形成發展體能的動作技能。在進行體能模塊的教學單元設計時,要從掌握基本的身體動作入手,考慮如何通過有效的身體練習使學生形成發展體能的動作技能。
1.依據動作符號學習掌握動作概念。動作符號學習是“以特定的身體動作符號來形成動作技能記憶,是運動技能學習的初始階段”[2]。身體動作是一種符號的形式,是發展體能練習的基礎,通過身體練習進行發展體能練習的符號概念表達。如,在體能模塊的教學單元設計時,將第1個單元設計為依據動作符號學習掌握動作概念的單元,進行6個課時的學習。其教學單元是由“第三套中小學生廣播體操——放飛理想”作為主要教材內容,將廣播體操中的身體動作元素與發展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靈敏性、平衡能力、協調性、爆發力、速度、反應時等所需要涉及的身體動作組成動作符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形成發展體能練習的動作概念。有位移動作概念(走、跑、跳等)、徒手動作概念(站立、屈體、伸展)和器械動作概念(接球、踢球、運球)。
2.依據發展規律學習體能。當學生了解和掌握了相應的身體動作概念,有了進行體能發展練習的基礎,需要引導學生將這些身體動作進行合理的身體練習形成動作技能,再將各種動作技能按照發展體能的規律進行設計,形成發展體能練習的各種鍛煉模式,由此,將體能模塊的第2個教學單元設計為依據發展規律學習體能的單元,進行8個課時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多種發展體能鍛煉身體的練習模式。
3.依據意義學習內化體能練習。在體驗多種發展體能練習模式的基礎上,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體能練習的實踐應用,能夠將所掌握的發展體能練習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融入相應的發展體能練習的模式中,并在課外體能練習中進行內化。為此,將體能模塊的第3個單元設計為依應用意義學習內化體能練習的單元,通過4個課時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發展體能的練習對自身學習活動的意義。
(二)體能體驗
發展學生體能須經過不斷重復的身體練習,如果讓學生進行可持續性的體能練習,就要讓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能練習體驗,而這種體能練習的積極體驗是通過嚴格與規范的練習行為、良好和適宜的運動認知、成功或失敗的心理感受而獲得的,這就需要將相應的運動健康知識與動作技能結合,讓學生認識理解,并進行內化于心。為此,以體能鍛煉計劃的形成作為學生進行體能知識、技能和方法學習的主線。
(三)體能評價
對于高中生來說,體能模塊的學習效果,可依據“體能模塊學業質量水平”的5級水平進行評價,但在模塊的教學過程中,可從以下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1.從個體體能發展評價知識技能。從學生個人體能發展計劃的制訂、實施,確定學生是否掌握發展體能的基本原理和練習方法。如,健身運動處方的制訂。
2.從運動負荷的控制評價對身體的控制程度。學生在發展體能的練習過程中,運動負荷的控制是較重要的環節。如,學生依據“自測心率”的情況與自身對運動負荷狀態的感受,靈活運用或調整重復、間歇、連續、變換、巡回等練習方法進行身體的控制。
3.從體能練習行為評價鍛煉習慣。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發展體能練習的習慣,則會經常性進行發展體能的練習,使體能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狀態,這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依據身體練習體驗進行體能模塊的教學實施
在進行體能模塊的整體規劃與單元設計基礎上,依據身體練習體驗理論與教學操作模式進行教學實施,通過師生共建的體能教學課堂,讓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能身體練習體驗,使學生的體能練習保持可持續性發展。
(一)用練習行為規范體能發展的動作
發展體能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并結合營養衛生、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氣、陽光和水)和心態調適等,這些發展體能的手段都要依賴于身體運動,而身體運動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因此,在體能模塊的教學中,要用身體練習行為規范與體能發展相關的身體動作。
1.體能模塊課堂教學常規的形成。體能模塊的教學與其他模塊的教學有一定的區別,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體能模塊課堂教學常規。
2.體能練習身體動作技能規范。發展性的體能練習,既有單個的身體動作,如,俯臥撐,也有由多個單個動作按一定邏輯關系所組成的動作技能,如,跨越障礙。在體能模塊的教學中需要對這些身體動作、動作技能等進行規范。
(二)用運動認知豐富體能發展的知識
體能模塊的學習,不僅有身體動作、動作技能、運動技能的學習,也有發展體能的鍛煉身體方法及與之相關的營養衛生知識,因此,需要運動認知豐富體能發展的相關知識。
1.感知身體動作的基本要領。學生通過聽講解、看示范進行感知,并通過自身的身體練習體驗,充分感知發展體能所需要的身體動作的基本要領。
2.創建動作技能聯結方式。發展體能的練習是由不同的多個動作技能而組成,如何進行合理的聯結才能保障發展體能的練習有效,需要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創建動作技能的聯結方式。
(三)用心理感受拓展體能發展的方法
學生體能模塊的學習過程既有課內的學習,也有課外的拓展練習,只有讓學生對體能學習的內容形成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才能內化學生于的知識、技能中。
1.引導學生主動感受“先苦后甜”。發展體能的練習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場地與器材和自然環境等的多種困難,需要讓學生主動地感受發展體能練習中的“苦”,如,耐久跑的“極點”現象,之后再感受成功之后的“甜”。
2.利用教學情境體驗成功學習。學生的體能學習與練習,只有與所獲得的實際效果相聯,讓學生能看到實際效果,特別能對當前的學習生活形成積極的影響,讓學生有成功的感受,才能認知與理解體能練習的意義。
[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一般項目“基于身體練習體驗的運動技能學習層次研究”(項目編號:GD16CTY0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2]鄧若鋒.運動技能學習層次構建[J].體育學刊,2018,25(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