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雅艷
一、案例背景
2017年為了迎接全區的全校性的廣播體操比賽,學校準備先進行校級比賽,這幾天就一直緊鑼密鼓地嚴格按事前制訂的計劃,練習著每一節操的動作細節。但不知何因,五年級的學生最近練習廣播體操都無精打采的,是我講解的動作不夠全面,還是口令不到位?我陷入了困惑之中。
二、案例描述
一天早晨,我還是按照往常一樣訓練完就回辦公室了。剛坐下不久,有2名五年級的學生跑進來,“氣勢洶洶”地遞給我1封信,一言不發就走了。
按照以往的情況猜測,信里面估計就是女學生之間的小秘密。但是為什么她們倆的態度是這樣的呢?也沒了之前的笑臉。
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了信,印入我眼簾的第1行字就是“建議書”。信的大致內容這樣說的:“第1,龔老師,我們從來也沒有承受過現在你給我們練習廣播操這樣的強度,每天都把我們累得腰酸背疼,能不能強度小一點?第2,你每天都讓我們重復做這幾個動作,既枯燥又單調。三、四年級不好,你就應該讓三、四年級練,為什么每次都要我們五年級的陪著一起練?”
看著這2條讓人驚訝的建議,讓我感覺到這2名五年級的學生是早有準備的。
最近其他學生的無精打采估計跟她們的“煽動”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交流有關聯,肯定許多學生都有這樣想法,只是她們2人匯總了其他人的想法給我提了2條建議。
要說五年級操做得好嗎?也算不上特別好,相比三年級好一點,但是精神狀態遠不如四年級,到底怎么樣才能讓他們既有精神和積極性又能把動作做整齊呢?
思考一番,我心里有了主意。
午飯后,我假裝散步,走進了這2名學生的班級。
一旁的男生趕緊轉頭匯報說:“龔老師來了,你們2名女生要倒霉了。”
還有的說:“誰讓你們寫信的,萬一最后給我們班評分最低怎么辦?”
只見這2名學生臉漲得通紅,低著頭什么話都沒說。
我半開玩笑地說:“怎么,上午進我辦公室的那股沖勁和勇氣呢?”說完,我面向全班:“同學們,因為時間緊迫,老師在沒有征求你們意見的情況下制訂了這套訓練計劃,可能,我們有的小朋友覺得有點不合理,我現在過來要感謝這2名同學給龔老師提了這么寶貴的意見。”學生們的表情有點意外。
“你們有什么好的訓練方法跟老師說說,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全校廣播操做整齊、做精神、做準確。”看到第2組中間有個空位置,我干脆走過去坐了下來,面對著所有學生。這時候,班級的氣氛一下子變得不那么緊張和嚴肅了,有的說:“老師,你可以讓三年級的先做,然后發現問題可以讓我們五年級再做1遍,一方面進行了練習,另一方面,在三年級面前做了表率!”“老師,可以采取1天訓練1節,把這一節出現的所有問題都解決,明天就是另外一節,這樣既有新鮮感又不耽誤計劃”……
這么多的妙招接二連三地從學生口中“蹦出來”,我滿懷喜悅地說:“老師從明天開始,按照你們的要求重新制訂計劃,我把你們寶貴的意見都記下來!”
第2天,我在全校師生面前把當時發生的事情講述了一遍,并且把學生給我的《建議書》也公開了,而且當眾表揚了這2名學生。
按照新制訂出的訓練方法,三年級做,四、五年級示范,四年級做,三、五年級示范。一個輪回下來,其實一點也沒少做,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和方法,再加上教師帶著激勵性的語言提示、引導,學生們興趣極高、精神飽滿,效果非常出色。
三、案例評析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其實既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不管自己設想的計劃或者教學手段有多縝密,總歸有不適合學生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走進學生的世界,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想法,盡量用學生們喜愛的方式教。這封建議書如果不拆扔之一邊,我就不知道學生們是怎么想的。如果我拆開信了不去問,不走進他們的世界,我還是不知道他們怎么想的,更不知道我用的這個訓練方法適不適合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喜歡不喜歡這樣練。那么到最后,肯定還是自己教了累,學生練了累,達到的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
當我拿到這封“建議書”的時候,我沒有因為要維護教師威信而訓斥她們,在談話的時候也沒有用很強勢的語言逼問她們,更沒有用很官方的態度去敷衍她們,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他們真正想要什么。
當學生把你當作朋友了,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你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尊重你,你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
四、案例反思
1.尊重學生的意見
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現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想得到尊重的愿望比較強烈,而事實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確實是任何一名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為體育教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誘導才能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教師一味地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尊重學生,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如果處理這封建議書,教師用嚴厲的語言批評和訓斥,學生雖然敬畏教師,但是只是表面,心里對教師并不服氣,以后有許多心里話也不會跟教師傾訴和交流,就會慢慢地撲滅學生心中想走近教師的“火苗”,扼殺了學生對教師傾訴的勇氣,也就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學生寬容的愛和接納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萌芽階段: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卻保留著信賴成人的習慣;有明顯的成人感,卻還處在學生的身份;有著閉鎖的內心世界,卻又渴望得到人們的理解;渴求友誼,又不會擇友,常常為哥們兒義氣所左右;好說好動、精力充沛,卻又因為對問題的認識較膚淺、片面,常常違反規則,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教師對學生的寬容和接納,以及耐心的引導和教育,則是幫助學生順利走出這個危險時期的重要因素。在處理這件事情中,教師沒有訓斥學生,也沒有用嚴厲的語言和目光跟學生交流,而是對他們的建議寬容地接納,并且以朋友的身份介入他們中間,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學生面對面地闡述與交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提出更加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更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3.走進學生的世界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然而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和教學成效,就需要與學生經常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原本學生對教師懷有距離感,但是教師走進了學生的世界,虛心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從而改換了練習方式,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自此之后,他們有什么話題都跟教師交流,教師便成了他們的“大姐姐”,提高了教學效果。
學生的話是真誠的,學生對教師的建議也是真心的,作為教師,要用這份真誠和真心去對待、關愛每一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