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戰軍

宋代文學家陸游,在年過古稀時作《枕上作》一詩的頷聯曰:“愁得酒卮如敵國,病須書卷作良醫。”講的是愁煩時雖不能用酒消愁,可生病時則須書卷作良醫。他還曾在另一首詩中,敘述了用詩為老人治療頭風病的過程。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很早就有詩文療法的記載。據說春秋時的魯國,一位名叫閔子騫的人,因名利不遂,憂慮成疾,后來讀孔子書,開了心竅,病就好了。還有人說白居易的詩集是治病良方:“偶然一讀 《香山集》,不但愁消病也無。”最有名的“詩藥”,當屬詩圣杜甫的作品。據記載杜甫有用詩療之法治愈瘧疾、抑郁、氣痛等病的事例。詩文療法在我國歷代皆有傳承。清末名臣李鴻章就說 “體氣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讀之,亦足以養病。”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以詩書抗病療疾的典型實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九場,有個40歲的農村婦女白茹云從百人團中脫穎而出。她是個癌癥患者,參賽時仍帶著化療后鼻子不通、眼睛流淚、耳朵聽不清、嗓子沙啞的后遺癥,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護體。就是她,8歲的弟弟長腦瘤疼痛難忍哭鬧打頭,她唱著背詩,讓弟弟靜下來。6年前她自己不幸患淋巴癌,在住院手術化療的一年多時間里,她反復讀《詩詞鑒賞》,用吟詩抗痛解壓,起到很好的輔助療效。在長期治療中,仍寄興詩詞獲得精神撫慰和抗癌定力,延緩了病情發展,得以帶病延年,還在詩詞賽中取得較高成績。詩詞賽場上,她和年輕人一起挑戰、和高手過招,從容淡定地答對了全部9道題目,獲得高分,一度坐上擂主席位,讓觀眾嘆服。
《內經》有云:“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讀書之雅興尤其適合老人晚年養生,增加生活情趣,調達情志,淡化郁情,清除孤獨感、失落感等負面情緒,讓頭腦變得靈活,處事更加理性,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達到益壽延年目的。陸游本人在動亂之年享85歲高壽,也得益于讀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