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德承(副主任中藥師)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飲用自制藥酒引起中毒事件,是因為當事人泡制藥酒時放入生川烏等毒性藥物而引發烏頭堿中毒,出現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意識喪失等危重癥狀,經全力搶救才轉危為安。類似這樣事件曾多次發生。這些慘痛教訓告誡人們:自制藥酒慎飲用。
藥酒的應用在我國源遠流長,歷代許多醫藥典籍中都載有滋補營養、祛病療疾的藥酒方。現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媒,有穿透性,用酒泡制藥材,有利于提高藥物有效成分浸出,還能防腐,增強藥物的穩定性。藥酒具有適應范圍廣、吸收迅速、見效快、療效高、便于服用、樂于接受、容易保存等特點,深受人們的青睞。
但是,我國《藥典》所載的藥酒泡制有嚴格的工藝流程,所用的白酒應為含醇量60%的食用白酒,按處方加入生藥、食糖或蜂蜜,經過加熱、壓榨、過濾、靜置等多個環節精制而成,并有一定的服用適應證和禁忌,是不可用來當酒而隨意飲用的。而近年來,很多人根據一些民間流傳的單方、驗方在家庭自泡藥酒,不少餐廳、飯店也自泡各種藥酒高價出售。這些自泡藥酒,所用處方很多缺乏科學依據,泡制也不規范,服用這樣的藥酒會留下很多安全隱患。例如,很多人自泡滋補藥酒,他們不辨自身體質的寒熱虛實,不辨藥性的四氣五味,不明了中藥的配伍禁忌,一股腦地將蛤蚧、鹿茸、冬蟲夏草、枸杞、靈芝、人參等浸入白酒中泡制,來了客人敬上一杯,以炫耀健康時尚。殊不知,若進補不當,不需要進補而盲目進補,會出現反作用。還有的泡制藥酒治療風濕,加入生川烏、生草烏等毒性藥品,把藥酒制成了“毒酒”,如文章開頭所言。川烏和草烏都是大辛大熱之品,所含的烏頭堿都有劇毒,一般服用10~30克即可中毒,嚴重者出現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這兩味藥經炮制后烏頭堿的毒性可減少80%,但不可生用。
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餐館,藥酒不是隨便就可泡制的,家庭自制藥酒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辨明個人體質的寒熱虛實,有針對性地組方遣藥,并正確使用地道藥材,才能保證飲用安全有效。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當服用某些西藥,如中樞神經抑制藥、精神安定劑、抗過敏藥物、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凝血藥、降血糖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降壓藥、利尿藥、抗病毒、磺胺類藥物等,不宜飲用酒和藥酒;患有肝炎、肝硬化、胃潰瘍、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痛風、肺結核、癲癇、糖尿病、嚴重心腦血管病、酒精過敏及各種皮膚病患者均不宜飲用藥酒;婦女在妊娠期、哺乳期也不適合飲用藥酒;凡遇有感冒、發熱、嘔吐、腹瀉等病癥時,同樣也不要飲用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