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律師 張兆利

劉大伯的獨生女兒劉茵大學畢業后與李某相識成婚,婚后育有一女琳琳。隨后,劉大伯和老伴兒從老家趕來幫閨女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令人扼腕的是,劉茵罹患白血病不幸離世。女兒去世后,4歲多的琳琳便隨父親生活。由于在劉茵遺產分配問題上產生分歧,他們曾經與女婿李某有過一場訴訟,導致關系失和。這樣一來,劉大伯夫婦失獨的舊傷未愈,又添了不能和外孫女相處的新愁。無奈之下,二老向法院起訴,主張對外孫女的隔代探望權。法院受理后多次召集雙方當事人溝通協調,始終未取得李先生的同意,遂駁回了二原告的訴訟請求。
所謂“隔代探望權”,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某種程度上僅是一個坊間用語。在現實中,因為很多孫輩都是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祖孫之間感情深厚,甚至超過了孩子與其父母的關系。當下由于家庭變故、失獨等而引發的隔代探望糾紛大量出現。那么,與孫輩有著深厚親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隔代探望權”呢?
我國《婚姻法》第38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據此,探望權是法律賦予 “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這一特定對象的法定權利。父母之外的其他親人的探望權雖是人倫常情,但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目前還屬于社會道德調整的范疇。也就是說,老人能否如愿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雙方能否友好協商解決。本案由于雙方芥蒂太深,最終未能解開當事人的心結,故劉大伯探視外孫女的愿望就不能實現。(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