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吳堅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昆山市中醫醫院消化內科,江蘇昆山215300)
功能性腹痛綜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是一種與胃腸道功能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慢性功能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或頻繁發作的腹痛,病程至少持續半年[1]。本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上亦缺乏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案,目前推薦應用的藥物主要有抗抑郁藥、抗焦慮藥、鎮痛藥、抗驚厥藥、抗過敏藥、促胃動力藥等。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FAPS患者往往弱化或否認心理因素的作用,對長期服藥較為排斥,且癥狀難以完全恢復。因此,需要尋找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治療方法。柴胡疏肝散是治療肝郁氣滯證的經典古方,吳堅芳主任中醫師以此為基礎方加郁金及紫蘇梗組成加味柴胡疏肝散,以增強原方行氣和血、解郁止痛之功,臨床治療FAPS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病例為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門診及病房確診為肝郁氣滯型FAPS的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54.47±12.77)歲;病程6個月~22年,平均病程(6.33±5.69)年。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54.17±10.62)歲;病程6個月~20年,平均病程(6.14±5.52)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Ⅲ功能性腹痛綜合征診斷標準[2],必須包括以下所有條件:(1)持續或近乎持續的疼痛;(2)與生理行為(即進食、排便或月經)無關或偶爾有關;(3)日?;顒幽芰Σ糠謫适В唬?)疼痛不是偽裝的;(5)排除其他可表現出腹痛癥狀的功能性胃腸病。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3]中肝郁氣滯型腹痛的診斷標準。主癥:腹痛連及兩脅,脹滿竄痛,痛引少腹,情志不遂時發病或加劇,噯氣或矢氣則舒。次癥:納食不香,善太息,噯氣時作,失眠多夢。舌脈: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羅馬Ⅲ功能性腹痛綜合征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年齡在18~75歲之間,性別不限;能接受定期復診并配合醫生治療者(符合GCP規定)。
1.4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者;伴有呼吸、心血管、血液等系統嚴重原發疾病者;精神病患者,惡性腫瘤、閉角性青光眼患者;近期(4周內)曾口服相關藥物,如抗焦慮藥、抗抑郁藥、質子泵抑制劑、黏膜保護劑等的患者;易過敏體質或不能耐受本研究所使用藥物者。
2.1 對照組 黛力新(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10.5mg,每片含0.5mg氟哌噻噸+10mg美利曲辛),每日服用1粒。
2.2 治療組 口服黛力新,用量同對照組。予中藥湯劑加味柴胡疏肝散煎服。藥物組成:柴胡10g,白芍15g,川芎10g,枳殼10g,陳皮6g,甘草9g,香附10g,郁金10g,紫蘇梗10g。每日1劑,常規煎煮,分早晚2次溫服。隨癥加減:若氣滯較甚,兩脅脹痛較重者加川楝子15g、厚樸10g行氣消脹;口干舌燥伴有熱象者,予丹參15g、山梔子10g清熱涼血;氣滯日久,血行澀滯,瘀血內生伴刺痛者,加桃仁9g活血化瘀。
2組療程均為4周。
3.1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疼痛、中醫證候及抑郁、焦慮評分。
3.1.1 疼痛評分 采用NRS疼痛數字評分[4],用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相應的數值則為其疼痛評分。
3.1.2 中醫癥候評分 主要癥狀有腹痛及兩脅脹痛,積分根據無癥狀、癥狀不明顯、癥狀明顯、癥狀嚴重分別積0、3、6、9分;次要癥狀有食欲減退、噯氣及失眠多夢,積分根據無癥狀、癥狀不明顯、癥狀明顯、癥狀嚴重分別積0、1、2、3分[5]。
3.1.3 抑郁、焦慮評分 根據Zung氏焦慮、抑郁評分表(SAS、SDS評分)評估患者情志狀態。SAS焦慮評分:總分低于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抑郁評分:總分低于53分為正常,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6]。
3.2 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尼莫地平計算公式。治愈:中醫癥候積分減少≥95%;顯效:70%≤中醫癥候積分減少<95%;有效:30%≤中醫癥候積分減少<70%;無效:中醫癥候積分減少<30%。[7]
3.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運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予 t 檢驗,采用(±s)表示,非正態分布及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疼痛評分、中醫癥候評分與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見表1。
3.4.2 2組患者中醫癥候療效比較 見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NRS疼痛評分、中醫癥候評分與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 分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NRS疼痛評分、中醫癥候評分與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治療組 30 治療前 6.37±2.236 14.80±4.574 47.73±9.497 58.20±10.949治療后 1.73±2.033**# 4.93±4.799**## 39.30±6.974**# 44.30±9.071**#對照組 30 治療前 6.63±2.236 14.67±4.641 50.00±7.701 56.27±11.359治療后 2.77±1.888** 7.30±4.967** 44.50±6.947** 49.57±9.515**
近年來,功能性腹痛綜合征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而臨床醫師診治該病的思路及流程仍處于經驗性階段。醫師需通過相關實驗室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除外消化道、泌尿以及生殖系統疾病引起疼痛的可能?;颊邔ψ陨淼募膊¢L期處于高度關注狀態,描述疼痛時常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而分散注意力時這種表述則會減弱。FAPS明確的發病原因及機制尚缺乏客觀的科學依據支持,綜合以往報道主要有以下觀點:內臟高敏性、腦-腸互動異常、社會心理因素以及遺傳因素。更新的羅馬Ⅳ標準將FAPS正式更名為中樞介導性腹痛綜合征(centrally mediated abdominal pain syndrome,CAPS),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擺在了FAPS所有致病因素的首要位置[8]。故推薦醫生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前提下,制定綜合的生物心理社會治療計劃,如應用針對中樞神經系統治療的藥物聯合適當的心理干預。中西醫結合治療FAPS具有一定優勢。
部分FAPS患者在發病前曾經歷過重大手術,或家庭變故,或近親罹患腫瘤等心理創傷,同時長期不愈的疼痛也對患者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多出現焦慮或抑郁等情志障礙。早在明代就有疾患與不良情緒之間相互影響的理論,《景岳全書·郁證》曰:“凡五氣之郁,則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惫乓嘤小坝糇C未有不傷肝者”之說。若情志不遂,木失調達,則肝郁血滯,經氣不利,不通則痛,導致腹痛時作,攻竄不定,噯氣頻作,納寐欠安,甚則痛及少腹。本研究應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肝郁氣滯型FAPS,遵“木郁達之”之旨,治以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方中柴胡為君藥,擅長于頑土中疏理郁滯之氣;香附為“血中氣藥”,有疏肝解郁、理氣調中之效,川芎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兩藥合用,同助柴胡疏理肝經之氣機阻滯,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共為臣藥;陳皮、枳殼行氣導滯,白芍養肝血柔肝體,順應肝之特性,與甘草相合,起緩急止痛之功,俱為佐藥;甘草兼作使藥,調和諸藥?!杜R證指南醫案·郁》指出:“初傷氣分,久延血分”,故加活血化瘀,兼能理氣解郁之郁金,以及行氣寬中之紫蘇梗。諸藥合用,疏肝兼顧養肝,理氣兼以止痛,調肝兼行活血。另現代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能夠有效調節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腦-腸軸互動異常,降低內臟植物神經的高敏感性,并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9]。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中醫癥候療效比較 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加味柴胡疏肝散聯合黛力新在減輕疼痛,改善中醫癥狀以及緩解焦慮抑郁情緒等方面均優于單用黛力新。故筆者認為,中醫學的多元化、整體觀的優勢與西醫學的神經調節及心理干預兩者結合,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增強患者的信心及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下一步擬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以為FAPS臨床治療獲取更多的客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