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青
(太倉市中醫醫院,江蘇太倉 215400)
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因其難治愈性及高死亡率,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產生細胞毒作用的同時,發生消化道副反應也比較常見,有80%以上的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呃逆、食欲不振、腹瀉等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信心,使患者依從性變差,甚至不能完成整個化療療程,影響治療效果。如何更好地控制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副反應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1]。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腫瘤化療性嘔吐3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的60例惡性腫瘤患者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 性18例,女 性12例;年 齡35~75歲,平均年齡(54.6±12.5)歲;病程1~3個月,平均病程(2.18±1.30)個月;肺癌9例,鼻咽癌2例,卵巢癌5例,惡性淋巴瘤4例,胃癌4例,結直腸癌6例。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3.2±13.5)歲;病程2~4個月,平均病程(3.40±1.10)個月;肺癌8例,鼻咽癌3例,卵巢癌4例,惡性淋巴瘤3例,胃癌6例,結直腸癌6例。所有病例均經CT、彩超、病理組織學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且排除腦轉移、胃腸道梗阻及腫瘤本身或嚴重并發癥等原因引起的非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位的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文獻[2]相關標準,以腫瘤患者化療前無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而化療后隨即出現上述癥狀者,診斷為腫瘤化療性嘔吐。
2組均給予西醫常規化療,其中肺癌采用GP或DP方案,鼻咽癌、卵巢癌采用TP方案,惡性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胃癌和結、直腸癌采用XELOX或TOX方案。對照組于化療第1天開始前0.5h給予鹽酸阿扎司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00782-200401)10mg緩慢靜脈滴注,每日1次,至化療結束后再用2d停藥。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云南省普洱市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所生產)進行貼敷治療。方法:在化療開始前0.5h,用溫水清潔穴位相應部位皮膚,揭掉穴位貼保護膜后貼敷在內關、中脘、足三里穴位上,24h更換1次,每個化療周期貼3次。2組均以21d為1個周期,2個周期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貼敷期間患者有皮膚過敏現象者停用。
3.1 觀察指標 胃腸道反應輕重程度[3]。0級:患者無惡心、嘔吐等癥狀;Ⅰ級:患者有輕度惡心、想吐的癥狀,但不影響正常生活;Ⅱ級:患者有中度惡心、嘔吐等癥狀,1~2次/d,影響正常生活;Ⅲ級:患者有重度惡心、嘔吐等癥狀,需臥床休息,頑固性嘔吐在3次/d以上,且基本不能進食。
3.2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內科腫瘤學》[3]相關標準。顯效:患者胃腸道反應輕重程度為0級;有效:患者胃腸道反應輕重程度為Ⅰ、Ⅱ級;無效:患者胃腸道反應輕重程度為Ⅲ級。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治療組、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5 不良反應 2組患者均未出現皮膚過敏現象。
研究指出,化療藥引起嘔吐的受體分布在延腦極后區,在腸嗜鉻細胞附近的迷走神經末端也發現了這些受體。傳入神經把這些信號傳到腦干,進行催吐反射處理,把傳出信號傳遞到不同的器官和組織,誘導嘔吐[4]。化療藥可以通過外周和中樞途徑2條通路引起嘔吐反射。外周途徑一般是在給予化療藥24h之內發生嘔吐,是一種急性嘔吐(0~24h)。抗腫瘤藥誘導腸嗜鉻細胞釋放血清素,激活迷走神經的5-HT3受體,信號傳遞到大腦。中樞神經途徑主要位于大腦,一般在化療24h之后發生嘔吐,是一種延遲性化療誘導的嘔吐(25~120h)。5-HT3受體拮抗劑是目前使用的預防嘔吐的主要藥物之一,但其用于化療性嘔吐的有效率僅為65%左右。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惡性腫瘤化療性嘔吐的療效成為重要課題。
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古老外治方法,它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經絡學說,選用適當的藥物貼敷于腧穴之上,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5]。本研究選穴內關、中脘、足三里。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心悸、胸悶、胸痛、胃痛、嘔吐、呃逆等病癥;中脘穴屬任脈,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吞酸等病癥;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等病癥[6]。可見,三穴均對胃腸道病癥如胃痛、嘔吐、呃逆等有較好治療作用,且位于不同的經脈上,符合配穴原則,聯合運用可明顯增強療效。所用穴位貼結合了現代先進科技,能發射出8~14μm的生物波,作用于人體穴位時,通過“吸收”“透射”“反射”“滲透”等過程,產生“生物共振”效應,經過經絡傳導對相應疾病發揮作用,與傳統藥物穴位貼相比,具有吸收好、滲透快、皮膚過敏反應少等優點。
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穴位貼貼敷內關、中脘、足三里穴,配合西藥5-HT3受體拮抗劑治療惡性腫瘤化療性嘔吐,療效明顯優于單獨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且操作簡便易行,無明顯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