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要】初中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創新能力強,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做新時代的教書人,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創新教學模式,以便于生動化、趣味化和直觀化物理教學活動,為枯燥無趣的物理教學活動賦予吸引力,驅動初中生改變物理學習的態度,進而愛上物理學習和和樂于學習物理。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路徑
綜合性地對初中物理低水平教學的原因進行剖析,會發現是由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過于僵化,既不能夠產生濃厚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也不能夠激發初中生的物理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初中生不能夠有效地領會和把握物理教材內容。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廣泛應用,新科技不僅給學習者帶來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拓展了學習者的思維,最終促使學習者學習某一個學科更為多元化、廣泛化和探究化,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認知學習狀態。因此,對于科技信息時代的原住民初中生,初中物理教師要考慮到教學的時代性及初中生的生理特性,深入挖掘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創新物理教學模式,賦予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更多的生命力,驅動初中生樂此不疲地探究物理學習和深化物理學習。
一、初中物理創新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從哲學的視角來看,初中物理學科也是一門哲學,它是對天體存在狀態和運動軌跡等正確的反映和認識。一旦初中生認真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就有助于他們以物理學的視域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一目的的實現與否歸根到底在于初中生能否有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同時,初中生所處的生理成長階段決定了他們對新生事物和活動充滿興趣,而對落后的陳舊的事物和活動嗤之以鼻。因此,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以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初中生有效學習物理學科,使物理學科不斷完善初中生的知識結構,最終促使初中生全面地成才成長。
(二)助推初中生形成物理學科思想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其具有生活化、實踐化和可操作化等學科屬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初中物理教師不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向初中生展示物理知識,就不可能培育初中生的物理學科思想,從而不利于初中生掌握物理學習的內在客觀規律,最終不利于初中生以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提升學科素養。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向初中生展示多元化物理學習的路徑,進而潛在地培養初中生的物理學習思想,這樣,初中生物理低水平學習狀態就會得到扭轉。
二、初中物理創新教學模式的路徑
(一)翻轉課堂教學,培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翻轉課堂教學,是現代教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各個學科教師對教學深入反思和探究的結果,它重在糾正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不是學習主體地位的錯誤,重新確立和認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驅動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主動地探究學科學習,最終使學科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同時,初中生是新生一代,從他們成長的過程來看,他們不僅熟知信息科技成果,而且享受著信息科學技術帶來的豐富學習資源,這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選擇性、主動性和能動性上要比以往時代更加強烈。他們富有個性,喜歡自己掌控自己的學習,喜歡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探究學習。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初中生的這一學習需求,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去培育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初中生物理學科教學水平不高的狀態得到有效改觀。
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光的折射”這一教學活動時,首先,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進行翻轉教學。初中物理教師運用PPT工具把“光的折射”這一章節所涉及的折射內涵、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現象結果等一一生動地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去自己翻閱和消化教材內容。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滿足了學生渴望主動掌握自我學習的意愿,有助于學生對《光的折射》充滿學習樂趣。而后,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光的折射”定律這一章節重難點,初中物理教師運用視頻工具把水面叉魚過程進行生動性的演繹。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初中物理教師對錯誤水面叉魚動作和正確水面叉魚動作分別進行展示。通過對錯誤和正確水面叉魚動作視頻進行觀看和比較,學生不僅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而且認識到物理學科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進而對物理學科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
(二)生活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從本質上來講,物理學科就是對現實生活中物理現象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它來源于生活并指導著人們的生活實踐活動。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深挖物理教材內容的生活化特征,采用生活化課堂教學,把抽象化、理論化和總結化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化、具體化和豐富化,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習激情。
例如:在進行物理“汽化和液化”這一教學活動時,首先,初中物理教師不是根據教材對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內涵向學生進行解釋,而是引入生活中濕衣服不知不覺地變干,及人們蒸煮東西的鍋蓋上會有一層水珠的現象,引導學生對這兩個生活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行探究。這一話題設計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之間紛紛進行討論,尋找答案。初中物理教師趁著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之時,適時地拋出汽化和液化原理,激發了學生想全面了解汽化和液化知識點的興趣,再經過初中物理教師的細化性講授和分析,最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汽化和液化學習有效性。而后,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汽化和液化”的應用理解,初中物理教師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前面“汽化和液化”的學習基礎上去搜索日常生活中有關“汽化和液化”的應用例子。初中物理教師的這一教學安排一下子把學生的求勝心和求知欲調動起來,學生們一邊自主地剖析“汽化和液化”的特征,一邊努力地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經過理論與實踐的反復性融合,學生紛紛認識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汽化和液化”物理學原理的充分應用。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創新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三、結語
毋庸置疑,初中物理教師站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視域創新教學模式,是初中物理教學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現實性要求,也是教師緊隨時代步伐提升自身專業綜合素養的職業需求,更是初中生渴望以新的學習思維和方式促進其物理學習的個體性訴求。初中物理教師只有敢于面對教學現狀,敢于面對存在的問題,并以創新教學模式為解決思路,才能夠化解初中生厭學物理和物理學習必要性之間的矛盾,也才能夠充分彰顯初中物理學科的內在學科魅力,激發初中生愿意主動學習物理的興趣,最終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學科的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淺議[J].考試周刊,2016(A1):141.
[2]汪孝春.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習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7(33):75.
[3]李飛.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路探析[J].新課程·下旬,2017(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