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芳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手術室護理部,江蘇 蘇州 215004)
隨著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如何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實施良好的護理已成為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有研究表明,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路徑護理,可確保其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手術的效果,促進其身體的康復[1-2]。為了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在蘇州市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的39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手術室路徑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蘇州市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的78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將這7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21歲,年齡最大的患者77歲,平均年齡為(48.86±6.46)歲;其中進行結腸癌切除術的患者有10例,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有13例,進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有12例,進行其他腹部手術的患者有4例。在B組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22歲,年齡最大的患者78歲,平均年齡為(48.95±6.53)歲;其中進行結腸癌切除術的患者有11例,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有12例,進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有11例,進行其他腹部手術的患者有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腹腔鏡手術。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2)對患者進行生活指導。3)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4)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5)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6)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手術室路徑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組建路徑護理小組。⑴小組成員包括:手術室護士長、責任醫師和手術室護士。⑵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進行腹腔鏡手術的相關護理標準,為其制定規范化的臨床護理路徑表。2)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⑴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①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②告知患者在術前的12小時禁食,在術前的4小時禁水。③對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的患者,可在進行手術前1天的晚上遵醫囑讓其服用鎮靜藥,以提高其睡眠質量。④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情況。⑵對手術醫師進行術中護理配合。①準備好相關的消毒用物。②仔細檢查腹腔鏡器械及配件,確定這些器械及配件的性能完好。③協助手術醫師調整患者的臥位。④配合麻醉師對患者進行麻醉。⑤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鋪巾。⑥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為其做好預防手術并發癥的工作。⑶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①在手術結束后,護送患者回到病房,幫助其取平臥位。告知患者家屬,在術后的6小時后,將患者的臥姿調整為半臥位,以免壓傷其皮膚。②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詢問其是否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③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④觀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通暢,并觀察其引流液的性質和顏色。⑤在確認患者無異常情況后,與病房護理人員進行交接。⑥協助患者辦理出院事宜,告知其出院后應注意的事項。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的滿意率。1)術后并發癥包括:腹痛腹脹、情緒煩躁、皮膚壓傷、惡心嘔吐等。2)使用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經過治護,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n(%)]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性手術療法。該術式具有創口小、出血量少等特點,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中[3-4]。臨床路徑護理是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對其進行全面護理的一種護理方法[5-6]。相關的研究表明,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手術室路徑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手術的效果,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7-8]。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手術室路徑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