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臻,熊麗華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3)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進食的食物被細菌及有毒物質污染導致的一種急性中毒性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急性胃腸炎、腹痛、腹瀉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優質急救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保證護理質量為目標的護理模式。相關的文獻指出,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1]。為了進一步分析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效果,筆者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接診的100例食物中毒患者進行了分組比較研究。
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接診的100例食物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這10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食物中毒的診斷標準。其中,排除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衰竭、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的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分析組和比較組(50例/組)。分析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69歲,平均年齡(45.19±4.19)歲。比較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70歲,平均年齡(46.19±3.05)歲。分析組患者和比較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急救期間,對比較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其進行心理護理、用藥護理等。對分析組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立即對其進行催吐和洗胃,并徹底清除其胃內容物,以阻止其胃腸道吸收毒素。對于已出現驚厥癥狀的患者,遵醫囑應用大劑量的鎮靜劑對其進行治療。對于神志不清的患者,應確保其呼吸道的暢通。2)在對患者進行催吐和洗胃的同時,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采集其血樣送往檢驗科進行檢驗。在其病情得到明確的診斷后,遵醫囑為其靜脈注射特效解毒劑。3)食物中毒患者因存在嘔吐、腹瀉等癥狀,常會導致其發生循環功能紊亂、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失調。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靜脈補液(輸注的液體中包含碳酸氫鈉、葡萄糖、氯化鈉及平衡液等物質)。對于重癥患者,應為其建立2條靜脈通道。對于存在頻繁抽搐癥狀的患者,應遵醫囑對其進行鎮靜、止痙處理,并確保其呼吸道的暢通。必要時可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以防止其發生呼吸困難。4)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于昏迷的患者,應注意觀察其血壓、瞳孔、尿量及皮膚黏膜顏色的變化情況。5)由于催吐及洗胃操作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不適癥狀。在進行上述操作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進行催吐、洗胃的必要性,并對其進行安撫和鼓勵,以便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6)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囑咐其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要吃衛生部門禁止上市的海產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告知患者定期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2]。
1)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記錄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護理差錯事件、投訴事件和護患糾紛的幾率。其中包括護理人員操作儀器設備不當,導致患者受傷或延誤其最佳的治療時機;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不當的護理操作導致其發生呼吸道堵塞、墜床及滑倒等事件;患者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護理人員沒有及時向醫生匯報,導致其錯失最佳的搶救時機[3]。2)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該問卷的總分為50分。評分為46~5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非常滿意。評分為35~45分,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評分低于35分,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不滿意。
選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分析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6.0%(3/50),比較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6.0%(8/50);分析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對比
護理結束后,分析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7例(占54.0%),為滿意的患者有20例(占40.0%),為不滿意的患者有3例(占6.0%)。分析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4.0%(47/50)。比較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11例(占22.0%),為滿意的患者有23例(占46.0%),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6例(占32.0%)。比較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68.0%(34/50)。分析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率的對比
食物中毒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急性胃腸炎、腹痛、腹瀉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優質急救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保證護理質量為目標的護理模式。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4-5]。為了進一步分析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效果,筆者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接診的100例食物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分析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6.0%(3/50)〕低于比較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6.0%(8/50)〕;分析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94.0%(47/50)〕高于比較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68.0%(34/50)〕。
綜上所述,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優質急救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