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舉萍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北京 102300)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胃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為飲食不當、幽門螺桿菌感染及胃酸分泌過多等[1]。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胃潰瘍的主要手段。泮托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具有良好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2]。為了探討用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胃潰瘍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于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50例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的結果均為陽性。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奧美組和泮托組(25例/組)。泮托組患者中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其年齡為18~68歲,平均年齡(42.75±9.12)歲;其病程為3~14年,平均病程(10.61±2.13)年。奧美組患者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9例;其年齡為19~65歲,平均年齡(41.28±8.97)歲;其病程為2~15年,平均病程 (10.52±2.33)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死顾氐挠梅ㄊ牵好看畏?.5 g,每天服2次。阿莫西林的用法是:每次服1 g,每天服2次。在此基礎上,為奧美組患者使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奧美拉唑的用法是:初始劑量為每次服20 mg,每天服2次。之后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為其調整用藥量。為泮托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泮托拉唑的用法是:初始劑量為每次服20 mg,每天服2次。之后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為其調整用藥量。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
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胃黏膜水腫的情況完全消退。2)顯效:治療后,患者胃潰瘍病灶的面積減小>80%。3)有效:治療后,患者胃潰瘍病灶的面積減小50%~80%。4)無效:治療后,患者胃潰瘍病灶的面積減?。?0%。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均使用統計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泮托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者有12例(占48.00%),為顯效的患者有7例(占28.00%),為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20.00%),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4.00%)。泮托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0%(24/25)。奧美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者有4例(占16.00%),為顯效的患者有8例(占32.00%),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24.00%),為無效的患者有7例(占28.00%)。奧美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00%(18/25)。與奧美組患者相比,泮托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n(%)]
治療后,泮托組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高于奧美組患者(P<0.05)。治療后半年內,泮托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奧美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病情復發率的比較[%(n)]
在用藥期間,泮托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腹脹腹痛,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00%;奧美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腹脹腹痛,有2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6.00%;泮托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奧美組患者(P<0.05)。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胃潰瘍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泮托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此藥可在微酸和中性環境中保持較為穩定的性質,且組織選擇性較強,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治療靶點的精準性,避免損傷患者的肝腎功能[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泮托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奧美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奧美組患者(P<0.05);治療后,泮托組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高于奧美組患者(P<0.05);治療后半年內,泮托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奧美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