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慧
【摘 要】法國古典主義悲劇代表作家讓·拉辛在戲劇上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每一位女性形象都有細致分析,這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對他筆下女性形象以及他本人對性別意識的研討。[1]女性如何在理性和感性的沖突中保持自主的觀念,如何保證性別觀念上的平等地位。眾多的學者在這一領域產生了很多的著作和文章,但是拉辛悲劇中的女性形象和對這些形象的評價還需要進一步去琢磨,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從而了解拉辛悲劇中存在的性別意識,并且升華到對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如何改變的討論。
【關鍵詞】女性形象;地位平等;性別意識;天性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23-02
17世紀最偉大的法國劇作家讓·拉辛一共創作了12部悲劇。這些作品主要創作于封建王朝走向衰退的時期,此時王權、宗教專制,窮兵黷武,階級和平被破壞,起義運動不斷發生。因此,拉辛的悲劇作品主要以披露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和自身對封建專制的不滿為主。他用劇中人物的性別意識強調理性的重要性,利用難以克制的情感與欲望,表現個人情感和理智的沖突,最后導致悲劇的結局。拉辛寫人物時非常注重對情感的完美揭示,對上層女性的心理描寫極其細膩。同時,將劇情展開在矛盾沖突最尖銳的時刻,讓劇情更加緊密、生動,給我們展現出一個生動的情景。
一、拉辛悲劇存在的性別意識的產生
所謂“性別意識”就是人類對兩性社會中真實存在的關系、地位、價值、權利、責任、使命的認知和評價,這能夠內化為個人的性格、態度,或者是行為的一部分。拉辛通過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從內心深處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寄托著自己獨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別意識作為拉辛“三觀”表述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滲透于作品中。拉辛悲劇的中心是女性,重心是性別之間、女性與世界之間的關系。拉辛的性別意識主要體現在他對女性的社會(家庭)地位及所創造的價值和所享受的權利等方面的認知和評價。通過對作品主角的塑造,以及對女性形象的描述,充分表達了拉辛的性別意識。
對作品主角的塑造足見拉辛對女性的喜愛,這種愛是超越性別的大愛。女性進入其創作視野且在作品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因為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女性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社會對女性的高度評價讓拉辛重新認識到女性的才智。拉辛對女性自然親近和喜愛,得益于歐里庇得斯的影響,這也使得拉辛同情女性、愛護女性的情感在作品中得到彰顯。拉辛對女性的喜愛和尊敬,使其在作品中走向了揭示女性生存環境、承認女性社會地位和存在價值的新境界。可以說,在拉辛心目中,只有女性才有資歷、能力、權利成為作品的主人公。
在拉辛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數量繁多,類型豐富,有愛欲型,有政治型,還有思想型。拉辛通過這些形象,表達了對女性主體意識的認知和尊重,并對女性的主體行為提出了嘉許。
在愛情方面,拉辛從生理和心理層面多角度分析了女性對愛情的渴望和訴求,尊重她們對愛情的渴望和選擇,并肯定了愛情的價值存在,承認情欲存在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理解女性渴求愛慕的過激行為,充分肯定了女性愛欲的真實存在,否定將欲望視作女性本質邪惡的元素。在政治方面,拉辛分析了女性參政議政的心理行為和方式方法,彰顯出她們在政治上不乏卓越能力,用女性執政取得的碩果,有效維護了女性的權利,同時,證實了女性在理性思考方面比男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思想認識方面,拉辛著重描寫了女性的智慧和果敢。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女性都有著相對清晰的判斷和認知。客觀事物的存在能夠使女性對人和事都有恰當的理解和精準的定位。通過多種有效的描述和描寫,拉辛實現了對女性客觀的評價和深刻的理解。
拉辛悲劇,被認為是古典主義創作的典范,他的劇作主要以女性人物為表現中心點,開創了細致描繪女性心理劇作的先河。[2]因為他對女性人物內心淋漓盡致地描繪,讓評論家們對他從戲劇中表現的性別意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拉辛的作品,主要是從切身經歷出發,從當時女性地位和認知方面,將實際情況和自己的作品進行融合,因為拉辛本身是由外祖母和姑母養大的,所以對這方面的感觸更加濃厚,與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一同融入作品之中,形成了拉辛悲劇的性別意識。
二、怎樣理解拉辛悲劇存在的性別意識
拉辛悲劇中,主要角色是女性,具有強烈的女性氣質,這種氣質會成為一定的缺陷,然后和女性獨特的情感色彩相結合,表現出女性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劇情的簡單需要(利用女性吸引觀眾是戲劇常用的手法),而是為了對男性命運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戲劇普遍都會表現出男性的情感問題,利用男性的感性會因為女性的出現戰勝理性,加上錯誤的引導和相關人物的操縱,產生悲劇結局,然后這種結果會由女性承擔,得出了紅顏禍水的結論。
在悲劇《安德洛瑪克》中,國王毗呂斯擊敗了敵國主將,并想占有其已淪為俘虜的妻子安德洛瑪克,他用安德洛瑪克兒子的性命去威脅,逼迫這個可憐的女人就范。為了保護兒子,安德洛瑪克不得不答應國王的求婚。此時國王毗呂斯的未婚妻得知他另有新歡,嫉恨交加,便讓一個正在追求自己的人去殺死國王,可是當她看到愛人死后痛不欲生,最后自刎殉情。整個悲劇在混亂中收場。劇中所有人受著欲望的支配,他們無法克服欲望,結果不僅毀了榮譽,也斷送了國家的利益和身家性命。
拉辛悲劇著重突出了女性的影響力,并批判了出現問題都歸咎于女性的想法。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結構來看,拉辛的悲劇將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壓制和限制展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拉辛的悲劇中,女性角色無法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強烈反抗,甚至在封建社會的殘酷壓迫下顯得精神混亂,但是,拉辛真實描繪出了女性生存方面的尷尬境況。[3]
三、拉辛悲劇存在的性別意識具有的現實意義
拉辛悲劇存在的性別意識告訴我們,首先要知道不論是什么性別,都有各自的性別特點,都會有各自的性別特色,不會因為階級不同、地位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等有不同的對待方式,需要用平等的觀念去看待性別。其次是男性要能保持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需要了解如何正確承擔自身的責任,對待問題要拋開傳統的性別觀念,一視同仁。
女性自古以來就是弱勢群體的代表,但是要保持自身的理性,在感性上要有果斷的想法,要有自主的觀念,對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要學會反抗,做事要持之以恒,考慮問題要簡單明了,千萬不能感情用事。
拉辛用12部悲劇告訴我們擁有正確的性別意識的重要性,用悲劇對封建社會提出強烈控訴,警示我們要保持正確的性別意識,悲劇發生時,不能只是圍觀、同情和感慨,要實實在在作出努力,對于自身的性格缺陷要及時彌補,對不同性別學會換位思考。
四、結語
拉辛悲劇的性別意識不僅是當時社會的需要,也是我們現代社會的需求。封建社會的背景和嚴苛的社會環境,讓拉辛只能夠在其作品里表現出女性感情用事、優柔寡斷的悲劇,而我們有能力,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改變或者已經改變了社會風氣,讓每個人保持平等的性別觀念。拉辛用悲劇的形式展現當時的社會[4],同時提醒男性要擁有正確的性別意識,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女性要擁有自主意識,要敢于反抗所謂的命運,樹立人人平等的性別觀念。這也是我們如今所倡導的。舊時代早已過去,希望我們可以對拉辛悲劇的性別意識有著正確的了解,并應用到生活當中,讓拉辛悲劇只是故事。
參考文獻:
[1]袁效輝.拉辛悲劇中的性別意識[D].河南大學,2006.
[2]鄭克魯.古典主義悲劇思想藝術的新高度——拉辛悲劇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
[3]劉潔.欲望后的毀滅——論拉辛戲劇的悲劇性色彩[J].黃河之聲,2012.
[4]王天保.呂西安·戈德曼“悲劇世界觀”視閾中的拉辛[J].外國文學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