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云峰
摘要: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博物館、紀念館具有社會教育的職能,承載著記錄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艱巨任務。通過加強公眾對博物館、紀念館的關注與重視,增強公眾歷史文化底蘊,有效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水平。博物館、紀念館通過陳列的歷史實物,展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智慧的結晶,博物館、紀念館要通過不同的宣傳形式增加講解的趣味,使歷史文化深入人心,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并能從思想、道德上對參觀者有所啟示,有力推動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的開展。
關鍵詞: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
1、開展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意義
博物館、紀念館的設立是為了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歷史文物的陳列,展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可以通過實物很直觀的對人們進行社會教育,有力推動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是人類文明進步賦予博物館、紀念館必須承擔的社會教育職能。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精神文明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博物館、紀念館是承載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只有將博物館、紀念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充分發揮,讓人們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歷程,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社會進步不斷貢獻自己力量的拼搏精神。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博物館、紀念館建設,有效發揮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的職能。博物館、紀念館自身也需要不斷發展,最原始的博物館、紀念館只是以收藏歷史文物為主,到后來慢慢對公眾開放,再到現在通過教育形式傳播歷史文明,開展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也是博物館、紀念館自身發展的需求。博物館、紀念館需要不斷的關注社會發展,緊跟時代進步,將社會教育職能發揮到最大,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保存。因此開展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是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一步。
2、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的內容特點
2.1普及歷史知識
很多博物館、紀念館陳列的都是最具時代特點的歷史文物,參觀者可以通過保存完整的歷史文物了解當時歷史的現狀,人們生活水平的狀況以及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的聰明才智。我們可以通過博物館、紀念館對歷史文物的詳細講解,更好的了解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通過講解和實物可以很直觀的去了解當時的歷史狀況,對普及歷史知識是相當有利的。
2.2傳播民族文化
博物館、紀念館收藏了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歷史文物,這些文物都凝聚的是歷史人物的智慧,凝聚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國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人們智慧的結晶,對我們當代人在思想、道德觀上都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2.3推廣全民公眾教育
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可以有力的推動精神文明的建設,由于博物館、紀念館是面對全體公眾開放的,每個人都有參觀的權利,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公眾提供了接受公共教育的便利條件。博物館、紀念館陳列的物品包含很多方面,內容極為豐富,各個歷史時期的內容都涵蓋在內,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大平臺,有力推動了全民社會文明的發展。
3、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的開展
3.1完善基礎設施,作公益休閑用
博物館、紀念館中保存和陳列較多的歷史原物和歷史資料,主要向人們展示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典型性事件,因而是以實物記錄的方式對人們進行歷史文化教育。博物館、紀念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教育場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們在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學習中能夠獲取知識、豐富精神文明世界。要突出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就要在實踐中擴大博物館、紀念館文化教育服務范圍、全面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將博物館、紀念館作為社會公眾的休閑場所,能夠使博物館、紀念館形象更加公益化和公共化,在工作方式和服務模式上更具人性化特征。對于博物館、紀念館公益休閑概念的定位可以對其發展進程進行改革,增設內部公共休閑設施、提升館內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在全館定期免費開放或全天免費開放中使博物館、紀念館文化教育服務職能更加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3.2校館聯合,作教育場所用
博物館、紀念館的建立和開放體現了地區或國家歷史發展中取得的成就或經驗,具有重要的歷史教育意義,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要發揮好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就要擴大其公眾認知度和認可度。博物館、紀念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場所可以與地方學校加強聯系,將其作為學生學習實踐的第二課堂,使學生的文化學習更為生動和深刻,也使學校的教育活動與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活動形成有效互補。從博物館、紀念館自身來說,可以不斷增加教育資源,在展品解說中更加詳細,便于學生的參觀、學習;而在展品陳列上可以按照時間等序列順序,以單元排列形式與學生的課本學習對應,完善知識體系;博物館、紀念館還可以組織多種不同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以征文比賽或藝術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參與觀后感談論。從學校角度來說,則應是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多種校外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開闊學習視野、豐富知識面,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完美融合。
3.3創新服務模式,加強互動交流
現代博物館、紀念館發展中需要在工作方法與服務模式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強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文化教育宣傳,通過博物館、紀念館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提升其公眾吸引力。博物館、紀念館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應用多種不同的網絡平臺,與社會公眾形成交流、討論,了解其基本文化需求,使館內陳列內容更加貼近人們實際生活,滿足人們文化學習需求。而在展品解說過程中則應改變以往傳統的純文字、圖片式解說,應用先進的放映設備,為人們進行視頻、圖像展示,使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服務更加現代化和科技化,其中觸摸式電腦顯示屏應用能夠為人們的參觀路線、參觀內容作出人性化、智能化的詳細指導,其他多媒體設備和影視錄像、動畫等應用能夠豐富博物館、紀念館資源庫,進一步強化教育服務職能。
結語:
博物館、紀念館在歷史實物資源的收集和保管中以全新的形式向人們展示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從而在社會教育中增強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博物館、紀念館開展不同的宣傳教育活動是為了增加人們對博物館、紀念館工作內容的了解,從而促使人們更加自主、自愿的參與到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活動中來,奠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開展過程中需要從大眾文化需求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和服務原則,創新方法、加強宣傳,并通過多種不同網絡平臺的應用,促進與社會公眾的交流互動,提高博物館、紀念館社會教育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馮樂祥.創新發展免費開放下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門檻”消失后的實踐和探索[J].大眾文藝,2012,14:207+224.
[2]許玉華.淺談講解隊伍建設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J].才智,2011,22:310-311.
[3]陳巧文.淺談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如何發揮社會教育職能-以廈門市博物館為例[J].大眾文藝,2015,17:57-58.
[4]楊彩艷,王璐璐.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開展途徑淺析[J].鄂爾多斯文化,2013,Z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