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清
北京豐臺醫院神經內科,北京 100070
腦卒中患者雖然在住院期間得到系統完善的康復指導,但住院期間其身體機能較差,并不能完全記住相應的康復指導內容,而相關研究顯示在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并提供康復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其他相關指標,因此該研究推斷為腦卒中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連續護理計劃,在出院后給予適當的康復指導,有助于改善患者不健康生活行為,對于控制疾病復發危險因素及復發率具有一定的幫助[1-2]。為此,該研究制定為期6個月的出院后延續護理干預計劃,以探究對腦卒中復發危險因素及復發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該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163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1996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MRI或CT檢查確診為腦卒中;②發病前無四肢障礙疾病,能生活自理;③經常規神經內科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且神志清楚,無語言障礙,無后遺癥;④年齡18~75歲;⑤愿意接受隨訪。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病史;②住院時間<1周;③合并消化、泌尿系統、循環等系統嚴重疾病者;④因各類原因而無法完成干預或數據收集的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81例,干預組82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45 例,平均年齡(55.40±8.72)歲,已婚 74 例,未婚 7 例。干預組中,男 34例,女48例,平均年齡(52.16±12.26)歲,已婚76例,未婚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以及有無醫療保險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由專職護士在患者出院前1 d進行出院指導,內容包括定期監測血壓、堅持按照醫囑服藥、發現不良反應需及時就醫、堅持康復訓練,合理飲食,勞逸結合,努力控制各項腦卒中復發危險因素。在患者出院時發放相關護理及腦卒中康復指導手冊,鼓勵患者出院后積極向主治醫生及責任護士咨詢相關康復問題。
1.2.2 干預組 干預組患者除接受上述出院指導外,另有出院后延續性護理。①組建腦卒中出院后延續護理干預團隊,團隊成員包括1名康復師、1名精神科醫生、2名神經內科醫生、2名具有8以上護理經驗的護士及研究者本人。神經內科醫生負責各項理化指標分析;護士負責電話隨訪及患者微信群管理;康復師制定康復計劃并進行指導;研究者本人負責各項數據收集和整理工作。②出院前1 d對患者進行出院前護理評估,分析患者在心理及生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③為患者建立健康信息檔案,收集干預組各項基本資料以及復發危險因素指標。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和相關資料安排電話隨訪,隨訪時間為每周三下午14:00-16:00進行。先讓患者提問并回答相關問題,然后詢問患者康復情況并給予必要的康復指導,每位患者隨訪時間為10 min左右。對于隨訪中不能及時答復患者的問題,由干預團隊共同商討并得出回答方案。⑤出院6個月內,每周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按照醫囑服藥狀況、患者對腦卒中復發危險因素了解情況以及康復訓練狀況,聽取患者各項訴求和體驗,給予心理支持。督促患者每月回院復查1次;在微信群中解答電話隨訪中無法及時答復的內容。
①記錄兩組患者出院前和干預6個月后血壓、空腹血糖、血脂(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情況,分析兩組患者各項指標達標率。②記錄分析兩組患者腦卒中復發病例數。
用Excel 2007錄入數據,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患者的血壓、空腹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控制達標率均與對照組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復發率危險因素控制達標率比較分析[n(%)]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復發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復入院率比較分析[n(%)]
延續性護理的目標在于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繼續護理干預,確保患者能在不同健康場所得到相應的照護并改善患者預后[3]。該研究所制定個體化出院后延續性護理方案中除通過電話隨訪外,微信隨訪方式不會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可在同一時間為多例患者提供隨訪服務,提高了隨訪的效率,解答電話隨訪無法及時解答的問題,還為患者提供復診預約服務,這種隨訪方式滿足了患者想隨時獲得腦卒中康復相關知識指導的需求,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延續性護理信息和護患關系的連續性。
臨床研究顯示,當前市面上還未有能完全阻斷腦卒中復發的藥物,因此只能通過后期自我管理以及康復指導等方式來加強對復發危險因素的干預,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內容并調整生活習慣及方式來預防腦卒中的復發[4-5]。該研究結合腦卒中患者的相關資料而制定個性化的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計劃并實施,結果顯示干預組血壓、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控制達標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劉暢等人的研究結論相一致[6],這表明該研究所指定的出院后延續護理干預方案可有效控制腦卒中復發危險因素。
臨床研究顯示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對于預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7-8]。該研究所制定的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對患者進行全程健康教育指導,并根據每個患者的反饋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腦卒中健康知識宣教,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確保患者能夠科學理解健康與良好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同時協助患者了解有關腦卒中的復發危險因素,指導患者按照醫囑服藥并定期回院復查。該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復發率為1.22%,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席衛娟等人研究結論相一致[9],說明延續性護理干預通過護理團隊的高效運轉降低腦卒中患者復發的危險因素,同時協助患者努力完成相應的康復訓練計劃,這在遏制疾病復發與發展、改善預后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表明該研究所制定的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達到了預期目標。
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復發危險因素,降低復發率,有助于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該干預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王珊珊,張振香,張艷.社區腦卒中患者連續康復護理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2):936-939.
[2]王洪娜.連續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天津護理,2016,24(2):144-146.
[3]吳金香,王元姣.家庭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居家康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18):1698-1700.
[4]蒙彩英,王艷麗.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7,38(4):651-653.
[5]周金,鐘代曲,沈盈盈.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4):74-75.
[6]劉暢,任俊翠,袁修銀.腦卒中患者延續性康復護理及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1):57-59.
[7]丁蓉霞,戴琳峰.“醫院-社區-家庭”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遵醫依從性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7):65-67.
[8]區潔崧,左杏梅,馮婉芬,等.以醫院為基礎社區相結合的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1-3.
[9]席衛娟,段亞梅,王愛平,等.院外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病人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29):3760-3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