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娟,易蕾
南寧市中醫醫院中醫婦科,廣西南寧 530000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在臨床上是生殖內分泌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之一。在我國,RSA指女性連續出現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產。而且,臨床醫生認為,當女性連續出現2次流產就需給予重視,避免出現再次流產的風險[1]。研究顯示,女性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出現異常升高是女性出現復發性流產的關鍵因素之一。中醫認為,RSA多因腎虛、氣血虛弱、血熱、血瘀引起沖任損傷,胎元不固所致,其中腎虛血瘀最為常見[2-3]。該研究使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聯合中藥治療2015年10月—2017年5月間該院收治的30例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增高型RSA,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在該院住院保胎治療的復發性流產病例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年齡 22~40 歲,平均年齡(28.1±2.3)歲,既往流產 2 次25例,流產 3次 4例、流產 4次 1例,B超顯示雙側子宮動脈舒張期血流缺失者2例,一側或雙側子宮動脈RI達0.9~1.0者15例,一側或雙側子宮動脈RI達0.8~0.9者 13例。對照組年齡 23~39 歲,平均(27.8±2.6)歲,既往流產 2次 23例,流產 3次 6例、流產 4次 1例,B超顯示雙側子宮動脈舒張期血流缺失者2例,一側或雙側子宮動脈RI達0.9~1.0者13例,一側或雙側子宮動脈RI達0.8~0.9者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且同意。
西醫標準:參照第七版《婦產科學》[4]:2次及以上自然流產,妊娠 28周前出現少量陰道出血,無妊娠物排出,隨后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
中醫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屢孕屢墮或應期而墮,腰酸,頭暈,面色晦暗,舌質淡邊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滑尺脈沉,辨證為腎虛血瘀型。
①2次或以上自然流產者;②至少有一側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0.8,或雙側子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12;③1周內無陰道流血,B超顯示宮內妊娠且無宮腔積液者;④符合腎虛血瘀的辨證分型標準。
①生殖器官解剖異常,內分泌異常,生殖道感染,免疫功能異常;②凝血功能異常;③有陰道出血或B超顯示宮腔積液者;④丈夫精液異常。
對照組:根據入院時血激素水平配合用藥,孕酮偏低者,予黃體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1493)、地屈孕酮片(批準文號:H20130110);中藥予壽胎丸加減補腎健脾、益氣活血養血,藥用:菟絲子30 g,桑寄生 15 g,續斷 15 g,杜仲 10 g,黨參 20 g,黃芪 10 g,白術 10 g,山藥 10 g,黃芩 10 g,雞血藤 15 g,隨證加減,1 劑/d,水煎400 mL,分2次溫服。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靜滴(批準文號 H52020703),1次/d,100 mL/次,15 d為 1療程。
用藥治療1個療程后復查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及胚胎發育情況,同時結合孕周動態監測血β-HCG、P、E2水平,觀察治療效果。
治愈:治療后雙側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均<0.8,雙側子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12,B超檢查胚胎發育良好,血β-HCG、P、E2水平與孕周相符;有效:治療后雙側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雙側子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S/D)比值之和較治療前有所下降,B超檢查胚胎發育良好,血β-HCG、P、E2水平與孕周相符。無效:治療后雙側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及雙側子宮動脈S/D比值之和較治療前好轉或無任何改善,B超檢查胚胎發育不良或停止發育。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 χ2檢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有效率(83.3%)明顯優于對照組(60.0%)(P<0.05)。 見表 1。

表1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子宮動脈左側及右側RI值均較前降低(P<0.05),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阻力RI值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阻力RI值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比較,P<0.05。
?
女性子宮的血供主要由子宮動脈及分支供給[6]。妊娠發生后,高氧、高營養的母血經螺旋動脈疏松至子宮絨毛間隙中,完成與胚胎間的血液物質交換。所以說女性子宮動脈血供是否正常,關系到胚胎能否正常的發育[7]。RSA女性的子宮動脈阻力水平明顯大于正常婦女的水平;此外,流產次數多的RSA患者,子宮動脈阻力水平也相應的越高[8]。復發性流產屬于中醫“滑胎”范疇,或稱“數墮胎”。屢孕屢墮者多腎虛與血瘀并存,腎虛為本,血瘀為標,腎虛血瘀為滑胎基本病機之一。故于腎虛血瘀證型滑胎者,治療上在補腎固本同時,需加用活血化瘀藥物,使瘀血去,新血生,沖任條達,胎元自得氣血濡養而安之。但常規的西醫聯合中藥治療的效果并不顯著,該研究中對照組的療效僅為60.0%,患者子宮動脈血流阻力雖可改善,但效果并不滿意,該結果也提示了常規聯合用藥的效果并不顯著。因此需要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作用[9-10]。在實踐中給予患者加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發現治療效果顯著改善,臨床療效達到了83.3%,患者的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也得到可更明顯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這是因為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活血化瘀,精準治療RSA患者的瘀血狀態,可以有效降低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增加子宮胎盤血液循環,同時配合中藥壽胎丸補腎健脾、益氣養血活血,鼓動氣血運行,使瘀去新生,胎元得養,提高復發性流產患者臨床妊娠率及胎兒活產率,亦體現了中藥標本兼治之優勢。該研究也存在著樣本量少的缺點,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會進一步加大樣本量,統計結果,以期為其臨床應用提供更好的數據。
[1]梁善影,何煥群,趙正云.低分子肝素治療復發性流產孕婦血栓前狀態的療效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1):41-43.
[2]趙寧,喬寵.復發性流產患者生化妊娠病因的多因素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8(2):1-3.
[3]高燕,王萍玲,張志軍.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母胎界面蛻膜組織NK細胞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9(1):128-131.
[4]郭松,張建平.復發性流產患者早期妊娠胚胎丟失的預測[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33(11):1112-1117.
[5]羅云瑤,程冉,許良智.復發性流產與染色體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9(10):7-9,32.
[6]楊學舟,權效珍,邢輝.復發性流產婦女內分泌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8):4330-4332.
[7]曹衛,孫曉博,陳克麗.復發性流產198例病因分析及孕前預防性治療[J].當代醫學,2017,23(23):57-60.
[8]郭春艷.復發性流產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清CC型趨化因子配體2、白介素-10、干擾素-γ水平變化及意義[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8):94-96.
[9]劉丹,李晶晶.復發性流產中免疫因素發生機制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0):17-19.
[10]張春玲,曲文玉,劉麗英,王蔓.復發性流產患者血清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及補腎固沖湯加減干預作用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2):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