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芳 王浩 蘇會芝 喬義嶺 楊曉麗 張焱



[摘要]目的 探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養老模式,觀察組患者實施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比較兩組隨訪期間出現的內科相關疾病、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正逐步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醫療養老模式,可有效減少患者的生活及醫療費用,減少并發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養老模式;醫養結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4(c)-0152-03
Effect of pension patter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convales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IANG Xiu-fang1 WANG Hao2 SU Hui-zhi2 QIAO Yi-ling2 YANG Xiao-li2 ZHANG Yan3
1.Department of ENT,Stomatology in Special Care Hospital,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51,China;2.Medical Service Management Office,Stomatology in Special Care Hospital,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51,China;3.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Stomatology in Special Care Hospital,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nsion patter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convalesc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w number table meth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nderwent routine pension patter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lemented with patter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convalesce.The monthly living expenses and medical expen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related diseases,mortality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follow up peri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onthly living expenses and medical expen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1 year follow-up,the rates of death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pension patter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convalesce is gradually new and effective mode medical care for the elderly,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iving and medical expense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Key words]Elderly;Coronary heart disease;Pension pattern;Patter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and convalesce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以及年輕人社會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選擇養老機構度過余生[1],其中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者尚能自行獲得有效的醫療資源,而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其獲得醫療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2]。尤其是合并多種內科疾病者,其生活能力顯著降低,是急需社會關注的弱勢人群[3]。因此,其對社會照護的需求同時顯著升高,但目前社會上的長期照護養老機構十分缺乏[4],尤其是免費有效的醫療養護相結合的模式明顯不足,僅通過健康講座、贈藥、健康檔案建立等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干預[5]。而目前多數的養老機構越來越意識到醫養結合模式的重要性[6]。鑒于養老機構的規模與條件限制,以及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有限等情況,入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醫療干預[7],使患者不得不來回奔波于養老機構與醫院之間,在增加大量的醫療費用的同時也造成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導致不可意料性事件的發生率增加[8]。雖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具有較多優點,但尚處于普及階段[9]。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針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探討患者接受“醫養結合”模式養老服務的重要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組前均通過臨床表現、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冠心病,診斷上符合2013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關于老年冠狀動脈心臟病診斷標準;均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及高血壓;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理疾病者;文化程度為文盲者;流動人口及在本地區居住時間<1年者;家庭收入<3萬元者及五保戶。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73.1±2.1)歲;入住養老機構時間1~25年,平均(4.5±0.2)年;既往實施住院治療者32例,手術治療者11例;醫療費用來源:醫療保險報銷13例,自費2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60~80歲,平均(73.0±2.0)歲;入住養老機構時間1~25年,平均(4.5±0.1)年;既往實施住院治療者31例,手術治療者10例;醫療費用來源:醫療保險報銷13例,自費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養老模式,以入住養老院為主,合并疾病則外出就診。觀察組患者實施醫養結合養老模式。①首先對入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針對合并相關疾病及時進行正確干預,外科疾病建議手術治療,內科疾病做好一、二級預防與康復。②強調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相互結合與協調模式,并將其放在重點突出位置,將服務內容設定為衣食住行、文化娛樂、心理咨詢調整等各方面,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醫療、治療后的康復與護理、出院后的保健與健康管理以及疾病后期的臨終關懷等融于一體。③確保有效的醫護相互結合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順利實施,且將其醫療水平確保在國家一級醫院水平。④采取健康管理、營養指導、生活方式調整等多種健康教育手段,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幫助。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比較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出現的內科相關疾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癥)、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壓瘡、病理性骨折、靜脈血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的比較(元,x±s)
2.2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內科相關疾病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內科相關疾病發生率的比較[n(%)]
2.3兩組患者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壓瘡、病理性骨折、靜脈血栓)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3討論
如何有效地解決老年人群的社會相關保障,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多方面問題,已經變得刻不容緩[10]。國家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注重將其貫穿落實,發展養老產業具有緊迫性,醫療衛生服務部門在養老模式上實施的“醫養結合”方案作為目前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可行性途徑與方式被廣為推崇[11]。但目前臨床上絕大多數醫療與養老機構均采用“醫養分離”照護模式,且醫務人員專業水平差,故老年人群其醫療需求極難得到有效滿足[12]。所以,如何有效實現醫養結合養老合二為一,一舉兩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已經成為衛生及社會保障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打破常規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其落實亦需要廣大老年人群的接受與認可[13]。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單月生活費用及醫療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施“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可以顯著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與生活支出。觀察組患者的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施“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對于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等內科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有重要意義。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對于減低老年養老機構入住患者的死亡率及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作用。
通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施,在養老機構設立正規醫療服務,結合患者所患內科疾病,在養老機構即可獲得及時救治[14],無需反復奔波于養老機構與醫療結構之間,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15]。對于部分無生活自理能力者,避免了醫院復診、外出等就醫過程,進行現場訪視[16],更好地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為更好的獲得救治提供幫助[17]。同時有效開展醫養結合模式養老,更利于患者積極主動的參與,更好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從而為疾病的控制提供幫助,在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方面有重要價值[18]。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正逐步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醫療養老模式,可有效減少患者生活及醫療費用,減少并發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2]李秀明,馮澤永,成秋嫻,等.重慶市主城區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199-1203.
[3]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6,37(1):105-111.
[4]嚴妮.城鎮化進程中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城市社區醫養結合[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22-28.
[5]馬麗麗,陳娜,湯少梁.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養老服務發展政策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6,29(4):40-43.
[6]劉穩,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11):815-817,822.
[7]沈婉婉,鮑勇.上海市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優化模式及對策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863-865,871.
[8]馮丹,馮澤永,王霞,等.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4):25-28.
[9]陳俊峰,王碩.城市“醫養結合”型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以合肥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6,(6):92-97.
[10]劉清發,孫瑞玲.嵌入性視角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35(6):94-97.
[11]孟穎穎.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的難點及解決策略[J].經濟縱橫,2016,(7):98-102.
[12]高小芬,于衛華.醫養結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與分級護理、護理時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 14(3):249-253.
[13]劉詩洋,劉夢,桂玥,等.北京市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3):4034-4038.
[14]鄧諾,蔣亮,盧建華.老年照護醫養結合實證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4):274-278.
[15]倪語初,王長青,陳娜.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6,29(5):1-4.
[16]李秀明,馮澤永,王霞,等.部分二級醫院開展醫養結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1):16-18.
[17]唐志紅,于衛華,饒曉嵐,等.醫養結合-四元聯動整合照護模型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40-43.
[18]高小芬,于衛華.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表對醫養結合老年患者護理級別再分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4):1-4.
(收稿日期:2018-01-09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