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 曹凱



摘 要: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在治療多節段頸椎結核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本研究在醫院內部選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一對其實施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進行治療,對比分析患者手術前后的臨床指標和矢狀面序列參數,同時調查患者術后的JOA評分改善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患者手術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手術后的各項頸椎矢狀面序列參數均顯著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隨訪2年后的的JOA評分改善率為95.00%,并發癥發生率為0,且隨訪2年后所有患者均達到了Ⅱ級以上骨愈合。結論 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可以有效實現對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的治療,治療效果好,并發癥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前路病灶清除;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多節段頸椎結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6.066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6-0183-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Titanium Mesh Allogeneic Bone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PAN Wei1,CAO Kai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 337009,Jiangxi,China;
2.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titanium mesh allograft bone graft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tuberculos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20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ervical tuberculo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treated by anterior focal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titanium mesh allograft and internal fixation.The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sagittal sequence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and the postoperative JOA score improvement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All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 parameters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the surger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after the JOA score improvement rate was 95.00%,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0,and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of all patients reached the stage II bone healing.Conclusion Anterior focus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titanium mesh allograft bone graft internal fixa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ine tuberculosis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the complication is less,the safety is high,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Anterior debridement;Titanium mesh allograft bone graft internal fixation;Multilevel cervical tuberculosis;Effectiveness
隨著近年來脊柱結核(spinal tuberculosis)在臨床中發病率的不斷升高,多節段頸椎結核日益引起了研究學者的高度關注[1]。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手術不僅可以減輕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也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其卻并未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2]。基于此,本研究隨機選取了院內收治的20例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分析,期望以此來為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的有效實施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在醫院內部選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12例,女8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2.87±5.83)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②年齡≥45歲;③符合多節段頸椎結核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不具備手術指證者;②合并其他腫瘤疾病者;③合并嚴重心、腎等重大臟器官疾病者;④無法配合此次治療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術前2周進行常規的抗結核治療,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其三聯用藥或四聯用藥,待患者的食欲、體重等基本情況恢復穩定后方可實施手術,手術方法如下:①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使患者保持仰臥頸部過伸體位;②選取右側胸鎖乳突肌內緣作為切口,橫切5 cm后,使用電刀進行止血;③沿頸部血管鞘和氣管與食管之間進行鈍性分離,使病變椎體以及其上下各一椎體的前端顯露出來;④將頸椎前縱韌帶切開后,徹底清除膿液、肉芽等結核病灶,待可見正常骨質后停止;⑤使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清洗,并對殘留的病椎進行修理,利用撐開器使椎體間隙恢復至椎體前柱高度后,測量骨缺損的大小;⑥選擇適當大小的鈦網,并取自體碎骨塊放置于鈦網后,將鈦網植入椎體;⑦將合適的Z-plate鈦鋼板放置于前側,并使用螺釘將椎體進行固定,縫合各層。患者術后48 h的引流量<30 ml時,方可將引流管拔出,并給予其常規的消炎以及其他對癥治療,針對出現輕度咳嗽的患者采取霧化吸入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對患者手術前后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臨床指標包括紅細胞沉降率(ESR)、視覺模擬評分(VAS)、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創傷評分(TS)、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②對比患者手術前后的矢狀面序列參數:C2~7 Cobb angle、C2~7矢狀面垂直軸(C2~7 SVA)和CG-C7 SVA;③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調查患者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以及24個月的JOA評分改善率以及并發發生率,并利用X線對患者的影像學改變情況進行比較,對比患者手術前和隨訪9個月后的影像學資料。其中,JOA評分改善率=(術后總分-術前總分)/(17-術前總分)×100%,分數≥50%表示改善良好,分數<50%表示改善不佳。
1.4統計學處理 對本次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對其統計的計數資料采用率(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數據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的各項臨床指標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手術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頸椎矢狀面序列參數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手術后的各項頸椎矢狀面序列參數均優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術后的JOA評分改善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通過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患者在手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以及24個月的JOA評分改善率分別為80.00%、85.00%、90.00%、95.00%和100.00%,所有患者在2年的隨訪期間內均未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0。
2.4影像學隨訪結果 根據Bridwell骨融合的評價標準判定:Ⅰ級:骨性融合伴骨小梁重建;Ⅱ級:移植骨完好,未完全融合重建,且無透光交界區;Ⅲ級:移植骨完好,出現透光交界區;Ⅳ級:骨塊未融合,且伴有塌陷和吸收。通過2年的隨訪,發現在20例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達到了Ⅰ級,2例患者達到了Ⅱ級,說明患者均在隨訪期間內達到了Ⅱ級以上骨愈合。圖1和圖2所示為某患者術前X線影像學表現和隨訪12個月后的影像學表現,可見患者的椎間植骨已經達到了Ⅰ級愈合,且內固定位置正常。
3 討論
目前,脊柱結核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疾病類型,其中以生活在37 ℃條件下的人型或牛型分枝桿菌為常見的病原菌。研究表明,頸椎結核約占脊柱結核的4.2%~12%[3]。結核分枝桿菌通常會對椎體和椎間盤帶來損害,從而造成機體出現椎間隙狹窄、脊柱不穩或脊柱后凸等癥狀,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脊椎結核患者多伴有頸部疼痛、僵硬或疲勞等臨床癥狀,發病相對較快,通過采取及時的外科手術治療擴抗結核藥物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4]。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作為治療頸椎結核的主要手術方式,其可以快速實現椎間植骨的快速融合,從而對手術效果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手術后的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手術前(P<0.05),說明患者在實施了手術后,融合的時間相對較快,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至正常數值,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患者手術后的各項頸椎矢狀面序列參數均顯著優于手術前(P<0.05);患者的JOA評分改善率為95.00%,并發癥發生率為0,說明患者經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治療后,JOA評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并未出現其他并發癥,進一步體現出了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前路病灶清除聯合鈦網異體骨植骨內固定可以有效實現對多節段頸椎結核患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宜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汪衛,周永強,王勇平,等.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與后路內固定治療多節段胸腰椎椎體結核的療效對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6,13(3):38-41.
[2]許良,孔鵬,徐展望.頸前路椎體次全切減壓鈦網植骨融合聯合鈦板固定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J].中國骨傷,2016,29(3):211-215.
[3]楊啟遠,馮敬,楊雯棟,等.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結合內固定治療多節段脊柱結核[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4):293-298.
[4]陳非凡,張澤華,李建華,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種異體骨移植病灶區內固定術治療脊柱結核的隨訪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12):1267-1271.
收稿日期:2017-11-15;修回日期:2017-11-24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