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要: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水資源污染也日益的嚴重。其中,河道治理已經成為改善水環境的重要內容之一,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治理河道污染、保護水生態環境已成為現階段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河道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在開展河道治理工作時,需要從全方位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采取保護治理措施,切不可使用單一措施進行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應該根據生態環境要求整治河道。本文章主要是對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措施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河道治理;水環境;保護;措施
前言:
水資源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現在人們日益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現代化建設中也提倡節水意識形態和環保意識形態。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農業養殖、工業生產及城鎮村莊生活等污染,導致河道水環境污染越發嚴重。面對迫在眉睫的河道治理,需要在滿足防洪排澇的基礎上,還要對河道進行治理及美化,維護好生態環境系統的良性生態發展。
1 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所面臨的的問題
水是生物賴以生存的資源,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都離不開水。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100立方米。目前全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缺水,約四分之一的城市嚴重缺水。現在當今社會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細化,人們對水資源更加關注及愛護。
1.1截污、控污上仍有困難
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日益提升,污水排放量也不斷地上升,因此河道污染也日益嚴重,目前我國80%以上的城市河道受到了污染,其中很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道污染,一是我國的排水系統設施還相對的落后,對于截污、引污上的管網等基礎設施還有待提高;二是目前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屬、氮磷等元素,隨著排入進河道,有害物質、營養因子等元素激增,進而對水資源的污染。
1.2單一技術很難徹底治理污染
目前對于河道的治理,各家技術百家齊放,無論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方法,單純的一項技術很難對長期受到污染的河道進行徹底的根治。目前,國內很多地方治理的方法都很單一,缺乏系統性的考慮,加上存在不同地區的污染程度不同,需要針對不同河道量身定制方案,對治理提出較高的要求,進而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果并不十分明顯。
1.3城市規劃前瞻性不足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關城市規劃建設的思想和理論就會有新的突破,進而促進城市發展更上一層,而當前國內治理河道工作主要為以點治點的傳統理念,在規劃上缺乏生態性和整體性,與現代化建設的長久發展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須要有新的、更具前瞻性和引導性的思想和理論呈現。
2 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的措施
2.1控制源頭水體污染物排放
我國河道生態退化的根本因素是長期的污染積累,從源頭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河道治理最根本的路徑。在部分敏感性水體區域,應從國家層面頒布和執行更為嚴格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以減少達標排放的污染總量。針對工業污水,加強市政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盡可能將工業廢水輸送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針對農業污水,將畜禽糞尿在種植業最大化利用,同時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針對生活污水,盡快建設好市政污水及雨水分流管網和規模適宜的污水處理設施。
2.2進行科學合理規劃
科學合理規劃工作是河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前提,河道治理要與當前社會的實際發展相吻合。河道的整治要從本質出發,積極地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特別要變化傳統的單一防洪模式,充分考慮河道治理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掌握好治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在規劃中提高系統性:一是在區域認知上,要從單純的河道擴大到整個水系河網;二是在景觀規劃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避免人為造成的生態分割;三是在雨污分流等基礎管網建設上通盤考慮。
2.3適時清理河道淤泥
河道受到很大的污染時,河道底部的淤泥會對污染物等一些堆積物對水體起到富營養化的作用。即便表面污染得到很好的遏制,然而已經沉積于河底的污染物在化學、物理、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著復雜的變化,向外釋放H2S等臭氣,造成二次污染。河道淤泥在很大的程度上縮小了河道的蓄水量,大大降低河道的防水泄洪的功能,也導致生活和農業用水的減少。清理河道需要把河道里堆積污染物,淤泥以及河道兩岸的樹枝清理,這樣既減少了污染水體的內源,又增加了環境承載力和抗沖擊負荷能力,這對生態重建和生態恢復有很大的意義。
2.4推行水環境生態修復
因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的輸入,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或水萍等單一生物大量爆發,打破原有系統,進而使得河道季節性黑臭現象。因此,需要人為介入,重新幫助河道恢復健康的生態平衡。一般利用生態浮床或浮島技術、水生植物修復技術等對河道治理,吸收水體中過量的營養物質。其次,在河道治理后,要注重由水生植物、底棲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等構成的整個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長期保持平衡,特別注意避免只針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恢復。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重建、恢復水生態系統。
2.5實行河道生態護坡計劃
在生態護坡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吸取教訓,真正做好河道護坡規劃的有效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河道堤身結構以及形式需要嚴格遵循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因地制宜的選擇,結合海綿城市理念,發展新型生態護岸,以充分開發利用新型海綿性材料,提高海綿體質的規模和質量的要求。在護坡計劃上,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切不可隨意變更河道的自然屬性,進而有效合理的保護河道。
2.6重視河道管理,加強環保宣傳
河道治理是一項長期又很艱難的任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重要城市采用了河長制等管理模式,作用比較顯著,可加強推廣。特別是2017年,我國政府提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相信借此會在全國推進河道治理管理體制改革,進而推進河道治理的進程。此外,相關部門應該對民眾進行相關的培訓、給與對應的指導,調動民眾的積極性,提高環保意識,全民進行河道的保護,進而改善河道水環境的污染情況。
3 結論語
綜上所述,目前河道污染現象依舊普遍,且無論在規劃思路還是治理措施上仍有差距,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目前河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建議河道治理應先從污染源防控做起,通過科學有效的規劃及制度體系管理,采用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保護和治理方法,多管齊下,才能使得河道水環境保護得以順利實施,生態環境才能得以健康。
參考文獻
[1]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研究[J]. 房睿.化工管理.2018(02)
[2]淺析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J]. 沈立.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0)
[3]城市黑臭河道富營養化次生災害形成機制及其控制對策思考[J]. 曹承進,陳振樓,黃民生.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4]關于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國內外研究綜述[J]. 冀文彥,胡雅芬,王強.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06).
[5]海綿城市建設中黑臭水體整治的技術探討.[J].賴佑賢,彭瑜,肖孟富.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7(01).
(作者單位:南京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