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汪梟梟
以“放管服”為核心的商事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貴州的對外開放軟環境得到極大幅度改善,投資環境也進一步優化,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從2012年6月突破100萬戶,到2017年11月突破250萬戶,貴州省市場主體增長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市場主體迅速增長,得益于貴州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最終顯現出“乘法”效應。
5月2日上午舉行的全省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副省長盧雍政介紹,2018年是貴州產業大招商突破和營商環境集中整治年,將重點開展“產業大招商”和“營商環境大優化”兩大行動。
當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時期,拼資源、拼政策、拼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聚焦商事制度改革,從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入手,進一步改善經濟開放的軟環境。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最近幾年的一個‘老話題’,但是年年都有‘新舉措’。”貴州省工商局副局長丁琨介紹,自2017年9月1日以來,在“五證合一”“兩證合一”基礎上,貴州將13項涉企證照事項進一步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全面實施“十八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創設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省范圍營造便利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和公開透明平等競爭的營商環境。
今年2月,出臺《貴州省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提出從政策法規落實情況、政務窗口服務質量等問題入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把貴州建設成“門檻低于周邊、服務高于周邊”的營商環境新高地。
為了助推貴州開放軟環境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丁琨表示,貴州省工商局將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在全省更大范圍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結合我省實際,在貴安新區等5個國家級新區、開發區、高新區試點100項涉企事項“證照分離”改革。
“15分鐘就辦完,簡直太快了!”在貴安新區高峰鎮政務服務大廳門口,為了開餛飩店來辦理個體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王永哲不停地感嘆:“我之前問過朋友,他們都說辦理這樣的手續至少需要3天呢!”

自2017年“五證合一”“兩證合一”以來,貴州將13項涉企證照事項進一步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全面實施“十八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創設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圖為五家企業在福泉市政務中心工商窗口申領到營業執照。(蒲銳 / 攝)
實際上這只是貴州在簡政放權推進以“放管服”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的一個縮影,高峰鎮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陳澤松告訴記者:“現在不管辦什么證件,只要手續齊全,基本15分鐘左右就可以辦好。”
在簡政放權、探索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貴安新區一直是貴州的“急先鋒”。貴安新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正式運行一周年來,共在線受理投資項目申請578項,總投資額約3205億元。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推行打破了部門之間的藩籬,實現網上共享和下載,進一步方便了企業項目備案,提高了辦事效率。
簡政放權是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的第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才能將制度改革的成果落到實處。丁琨介紹,自2016年以來,全省啟動實施了多項改革舉措提升服務水平:全省范圍集中使用“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積極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在全省范圍內向社會開放企業名稱數據庫,并將貴陽市工商局、貴安新區行政審批局作為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試點單位,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對全省范圍符合注銷登記條件的企業,推行簡易注銷程序,確保市場主體退出便利化;依托“云上貴州”系統平臺,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在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中增加了“多證合一”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企業基本登記信息和相關信息在各部門間的交換傳遞和共享應用,著力提升信息共享水平、打通信息孤島等等。
目前,省工商局已全面建設完成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系統,擬試點推進無紙化全程電子化登記。
改革實施以來,社會公眾普遍反映,當前的改革,縮減了企業開辦時間,新型的“信息跑路”代替傳統的“群眾跑腿”,實行“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部門流轉、一檔管理”的登記模式,有效解決了之前企業面臨的多次跑部門、材料重復交、辦理時間長等問題,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以“放管服”為核心,貴州堅定不移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簡政放權、創新服務方式,讓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盤活了市場經濟的源頭活水,釋放了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不僅各類市場主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也促進了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構建。
貴州強則貴商強,貴商興則貴州興。貴州的后發趕超,離不開廣大貴商的支持。除了在體制機制和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還需要一支敢于創新、善于服務的工作隊伍。
今年2月份,由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委托廈門大學中國營商環境研究中心完成的貴州省2017年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遵義市匯川區以69.87分排名全省首位。在“浙商(投融資)”大會上,匯川區被評為“2017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其成功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親商、重商、安商、富商”。
為了強化對外來投資者的服務,匯川區專門籌建了“投資者之家”,以此為平臺,著力開展“四個服務”,即代辦服務、親情服務、政策服務、法律服務,通過建立健全各部門聯合辦公、項目并聯審批、聯系走訪企業、外來投資者座談會等工作制度,傾聽企業呼聲、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
良好的政商關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反過來經濟發展也是改善政商關系的重要源泉。
“盡管總體上來看偏遠小地方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較低,但在全國范圍內看,貴州在改善政商關系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政商關系評價課題組負責人聶輝華認為,貴州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通過建立電子政務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和政務透明度,減少了冗余程序和腐敗環節,減少了尋租空間。
【我眼中的開放】

貴安新區碧桂園公司高級開發主管
周季
我們二期項目的審批報建正好趕上貴安新區大力推行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審批報建流程很快,時限大幅度縮減,整個二期項目審批報建流程還不到40天。之前一期項目和其他地區項目報建時,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就拿申請項目備案來說,貴安新區實行網報網批,申報當天就成功備案。
回想之前一期項目備案時,不光要事先征求規劃、國土、環保等多家主管部門意見,還要到銀行出具資本金證明,耗時耗力,每個地方耽擱三五天,只是申請項目備案這個環節就要花掉一個多月。而今,僅僅1天時間,坐在辦公室就完成了備案,實在是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