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尹德俊
荔波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的重要指示,著力“七強化、七落實”,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強調要“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些重要論述,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彰顯了我們黨努力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
荔波是貴州省扶貧攻堅重點示范縣,大部分貧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打好脫貧攻堅戰,特別是實施好易地扶貧搬遷成為荔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
為此,荔波積極按照縣“十三五”規劃中計劃搬遷15181人,共實施12個安置點,分三年完成(2016年—2018年)的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的重要指示,著力“七強化、七落實”,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長、分管領導任指揮長的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項目資金保障工作組、建設和技術服務工作組、就業工作組、跟蹤審計工作組、綜合服務協調工作組、督查工作組、產業服務工作組、拆舊復綠工作組、宣傳動員工作組10個工作組,形成易地扶貧搬遷“1+10”工作機制。
各組分別由一名副縣級領導牽頭,一名部門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工作組分別制定相應工作方案,形成完整的任務鏈和責任鏈,合力推進工作。
強化規劃引領,落實惠民項目。
在規劃選址上,立足荔波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小城鎮建設聚集功能等,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址在同區域優先,有產業帶動、景區拉動、服務聚集等支撐;同時將安置點按照3A級以上景區景點打造,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鄉村客棧等旅游產業。特別是縣城搬遷安置點,在規劃布局上注重商業業態的規劃和建設,形成購物一條街、飲食一條街、農貿超市、特色小吃一條街4個商業業態,周邊配套建設建材城、汽車城,滿足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與就業需求。
在設計上,更加注重人房精準對接,縣城安置點住房按套內建筑面積人均20平方米設計,提供面積為40、60、80、100、120平方米的五種戶型,滿足不同人數家庭需求。
在成本控制上,嚴格按照2017年6月13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禁止建設高層電梯房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緊急通知》的要求,禁止建設高層電梯房,安置點住房主體造價控制在每平方米1500元范圍內,裝修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范圍內,所有安置點住房均在毛坯房基礎上進行墻面粉刷、門窗安裝等簡單裝修,讓搬遷戶能拎包入住。
在資金管理上,嚴格執行《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封閉運行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明確荔波金融投資公司作為縣級承接資金平臺,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專用賬戶,易地扶貧搬遷資金根據工程建設進度撥付,實現了從省扶投公司資金賬戶到縣級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專用賬戶,再到搬遷項目承建單位企業法人賬戶或搬遷戶“銀行一卡通”儲蓄卡的兩步流程三級賬戶封閉式運行,確保專款專用。
強化超前謀劃,落實項目統籌。
著力做好項目規劃,將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與2017年度安置點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并根據施工管理要求,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
目前,2017年度安置點項目正在統籌推進住房裝修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部分安置點已完工待分房,力爭在6月底實現入住;2018年安置點項目可望在今年10月建成,讓群眾早日搬進新家。
強化政策保障,落實后扶政策。根據實地調研聽取民意,制定了《荔波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將50多項后續扶持措施分解到30多個責任單位,確保落實到位。特別是在解決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和就業等搬遷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上,各相關責任單位各司其職,扶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全縣已流轉搬遷群眾土地1383畝,兌現遷出地生態補償資金95萬元;3548人參加養老保險,其中599位60周歲及以上老人享受到城鄉養老保險待遇;發放了3873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臨時生活補助金617萬元。此外,分別在全縣7個鄉鎮12個安置點設立了“移民就業服務站”,配備了專職聯絡員和電腦等辦公設備,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組織就業創業摸底。
強化督查力度,落實工作成效。
在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下設督查工作組,制定了《荔波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督查方案》,常態化開展專項督查和暗訪工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同時,指揮部各工作組堅持周調度旬督查,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提升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強化氛圍營造,落實宣傳實效。
自2017年12月以來,縣易地扶貧指揮部先后多次召開會議,對政策宣傳和搬遷對象識別進行安排部署。通過在電視、微信等平臺宣傳項目規劃、搬遷政策,駐村干部入戶宣傳、組織搬遷對象到安置點參觀等舉措,提高群眾對搬遷工作的知曉率、認同感。了解群眾意愿,動員群眾搬遷,并開展信息再核實工作。
此外,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情況,積極開展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及緩沖區部分靠近核心區的村寨搬遷工作,目前核心區大部分群眾已接受補償安置方案同意搬遷,并已落實房屋測繪公司,準備組織開展房屋測繪工作。
強化項目推進,落實清零掃尾。
對照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要求,認真梳理未完成的工作和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制定整改方案,逐一加以化解,加快推進搬遷安置點項目的縣級驗收收尾。
同時,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工程質量驗收和竣工驗收。由縣審計局牽頭,委托9家中介造價咨詢公司50多名審計專家對搬遷安置點建設項目進行結算審計,目前已出審計報告的項目共計13個。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把藍圖變為現實,就是要奮力決戰脫貧攻堅,實現荔波縣3.49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這既是考驗,也是荔波縣委、縣政府對全縣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荔波將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拿下易地扶貧搬遷這塊脫貧攻堅中“最硬的骨頭”,牢牢把握“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繡花”功夫做深做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尹德俊(左三)了解荔波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及安置房項目進展情況。(荔波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