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濤,劉尼軍,張華文
子宮肌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1],好發于30~50歲女性。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僅在常規婦科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中偶然發現,因此,易延誤確診時機;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子宮出血、腹部包塊及壓迫癥狀、腹部疼痛、貧血等,但癥狀缺乏特異性,易與子宮腺肌病及腺肌瘤等相混淆,不利于制定治療方案。超聲是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常見的輔助檢查手段,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安全,但誤診和漏診概率較高[2]。近些年MRI技術的成熟應用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效果較好,逐漸得到臨床的認可,尤其是高場強MRI充分體現出高組織分辨率、可多方位成像、檢查視野廣闊、無需膀胱充盈、腸管氣體影響小等優點[3]。本研究通過對54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行兩種不同影像手段檢查,探討高場強MRI診斷子宮肌瘤的影像表現及診斷價值。
1.1 病例資料 54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均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來醫院接受檢查和手術治療,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或惡性腫瘤者。患者年齡 29~58(43.7±4.7)歲。其中 32 例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周期紊亂、腹部疼痛和包塊等癥狀,另外22例經體檢發現異常,需接受進一步檢查。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超聲和高場強MRI檢查。
1.2.1 超聲檢查 選用GE VOLUSON 730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5.0 MHz,檢查前2 h飲水500~1000 ml使膀胱充盈。患者取仰臥位,在恥骨上作縱向、橫向、斜向等多切面掃查。
1.2.2 高場強MRI檢查 選用GE Signa Infini 1.5T超導型磁共振儀和體線圈,患者檢查前禁食6 h,排空尿液以消除膀胱蠕動偽影,明確無節育環。患者取仰臥位,將線圈的中心正對恥骨聯合,下腹部墊以海綿墊,并束緊前后片線圈壓迫小腹以抑制呼吸運動,行常規T1WI橫斷面、T2WI橫斷面和抑脂矢狀面、斜冠狀面掃描,掃描層厚5.0~7.0 mm,掃描間隔 2.0~3.0 mm,視野(TOV)為 18 cm×18 cm,矩陣128×256。掃描時16例提示病灶侵犯范圍較大行增強掃描,按照0.2 mmol/kg注射釓噴酸葡胺注射液,但最大≤0.4 mmol/kg。
1.3 觀察指標 超聲、MRI檢查圖像均由醫院2名資深影像科醫師共同討論,重點觀察患者的子宮形態、信號特征、病灶及相關合并癥等。以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及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常規超聲與高場強MRI的診斷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比較 所有患者均完成超聲、MRI檢查,手術及病理結果顯示,子宮肌瘤49例,占90.74%;5例非子宮肌瘤患者確診為4例子宮腺肌癥和1例子宮內膜息肉。高場強MRI診斷準確度為98.15%(53/54),49例子宮肌瘤均成功檢出,靈敏度為100%(49/49),1例子宮腺肌癥誤診為子宮肌瘤,特異度為80.00%(4/5)。超聲診斷準確度為87.04%(47/54),5例子宮肌瘤未能檢出,靈敏度為89.80%(44/49),2例子宮腺肌癥誤診為假陽性,特異度為60.00%(3/5)。高場強MRI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均明顯高于超聲診斷(P<0.05,表 1)。

表1 常規超聲與高場強MRI診斷結果比較(例)
2.2 子宮肌瘤的高場強MRI影像表現 對49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數目及部位聯合分類法,其中41例為多發,8 例為單發,肌瘤直徑平均(3.8±1.4)cm;檢出肌瘤57個,其中壁間型29個,漿膜下型18個,黏膜下型10個;子宮增大和宮腔變形,T1WI上47例呈等信號或低信號(圖1a、b),2例信號欠均勻,T2WI上45例肌瘤表現為邊緣清晰、等低或不均信號灶,周圍可見高或低信號帶(圖1c、d),壓脂后表現尤為明顯,9例在T2WI上表現為不均混高、低雜信號。16例增強掃描后有13例病變不均勻強化(圖1e、f),3 例均勻強化。

圖1 子宮肌瘤的高場強MRI影像表現
2.3 相關合并癥診斷結果 49例子宮肌瘤患者手術病理結果顯示,7例合并附件囊腫,5例合并骶管囊腫,3例合并子宮內膜癌,合并癥率為30.61%(15/49)。超聲共正確檢出 9 例,占 60.00%(9/15);高場強MRI正確檢出14例,1例左側附件內膜異位囊腫未準確檢出,正確檢出率為93.33%(14/15)。高場強MRI對子宮肌瘤相關合并癥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超聲(P< 0.05)。
子宮肌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有報道認為可能是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以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相互復雜作用的結果[4]。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等是子宮肌瘤主要癥狀,但由于癥狀缺乏特異性,且部分患者可能無上述癥狀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是臨床的一大難題。超聲是臨床診斷子宮肌瘤的常用手段,可顯示子宮增大、形態不規則以及肌瘤數目部位分布等,具有操作簡單、安全、費用低廉等優點[5],但也存在較大的誤診漏診可能。有研究指出[6],常規B超對引起子宮內膜受壓變形或先天發育畸形的肌瘤患者存在局限性;國外也有研究指出[7],對于微小病灶(如病灶<2 cm)的檢出率偏低,而且對漿膜下肌瘤與附件腫瘤的鑒別存在一定困難。本研究中,手術病理確診49例子宮肌瘤,常規超聲正確檢出44例,5例漏診,靈敏度僅為89.80%,而且對子宮腺肌癥的鑒別診斷效果難以令人滿意,誤診2例假陽性,特異度有待提高。
MRI檢查具有組織分辨率高、視野開闊、受腸管氣體和患者肥胖影響較小、可多方位成像等優點,在子宮肌瘤臨床診斷及療效評估中受到廣大醫師的認可。本研究采用高場強MRI對54例可疑子宮肌瘤患者行常規T1WI橫斷面、T2WI橫斷面和抑脂矢狀面、斜冠狀面掃描,能全面觀察病灶的數量、形態及部位分布,檢查提示病變范圍擴大或難以確診時行增強掃描,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度[8]。本研究結果顯示,子宮肌瘤MRI表現主要為子宮增大和宮腔變形,以壁間型肌瘤多見,占50.88%;T1WI上以等信號或低信號為主,T2WI上信號變化多樣,以低信號或不均勻信號病灶為主,筆者認為這主要與子宮肌瘤病理類型有關。有研究指出[9],子宮肌瘤的病理改變主要分為普通型、細胞型和退變型,其中以普通型最為常見,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纖維構成,因此,T2WI上多呈均勻低信號病灶特征;細胞型和退變型較為少見,且病理改變原因復雜,病變包括玻璃樣變、囊變、壞死等,因此,多呈不均勻低信號特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場強MRI對49例子宮肌瘤均成功檢出,僅有1例子宮腺肌癥被誤診為假陽性,準確度(98.15%)和靈敏度(100%)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有研究指出[10],MRI觀察子宮肌瘤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HIFU)療效,也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可通過肌瘤體積消融率、信號特征改變以及血供情況準確評估療效。子宮腺肌癥和子宮肌瘤較易混淆,本研究MRI出現1例誤診。腺肌癥主要是異位的內膜、基質向肌層浸潤性生長,逐漸被平滑肌包繞擠壓所導致,MRI檢查可見子宮形態有明顯增大,但無明確清晰邊界,而且T2WI信號呈高、低不均勻混雜信號,因此,可從病灶的邊界、病灶信號方面進行鑒別診斷。
綜上所述,高場強MRI能較好地顯示子宮肌瘤的形態學改變和具有典型T1WI、T2WI信號特征,臨床診斷及相關合并癥檢出效果優于常規超聲。當超聲檢查難以確診時可采用高場強MRI進行進一步檢查,對優化診斷效果和指導臨床診療具有顯著價值。
[1] 沈楊,許茜,徐潔,等.子宮肌瘤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3):189-193.
[2] 單鑫,銀剛,盧繼珍,等.HIFU治療子宮肌瘤中MRI與超聲圖像的融合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5,13(20):135-139.
[3] Kido A,Ascher SM,Hahn W,et al.3 T MRI uterine peristalsis:comparison of symptomatic fibroid patients versus controls[J].Clinical Radiology,2014,69(5):468-472.
[4] Zhang Y,Sun L,Guo Y,et al.Th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treatment on women with uterine fibroids:a meta-analysis[J].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al Survey,2014,69(2):100-108.
[5] 朱曉梅,周鴻,周洋,等.彩超在子宮肌瘤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后療效觀察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70-72.
[6] 韋超,董江寧,方昕,等.DCE-MRI定量參數預測高強度超聲消融術治療癥狀性子宮肌瘤首次體積消融率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4):545-550.
[7] Newcomb PM,Cramer SF,Leppert PC,et al.Myometrial hyperplasia mimic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uterine fibroids:a report of 3 c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2013,32(6):585-591.
[8] 張嶸,梁碧玲,付加平,等.子宮肌瘤的MRI表現與臨床病理相關性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10):954-959.
[9] 姜曼,趙衛,易根發,等.子宮肌瘤MRI特征與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療效[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4):314-319.
[10] 侯靜,劉晟,王維,等.MRI T2WI信號強度與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子宮肌瘤療效關系的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1(5):8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