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介紹保護區現狀及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從典型性、脆弱性、生物多樣性3個方面對保護區資源進行了科學的評價,這對我國遼西山地植被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的保護與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生態學價值。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222
1 保護現狀
1.1 管理機構
保護區管理機構是遼寧朝陽樓子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保護區管理處是縣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與縣林業局合署辦公,行政上受縣人民政府領導,業務上受朝陽市林業局指導。
1.2 管理體系
保護區實行管理處—管理站二級管理體系,管理處下設辦公室、科技經營股、保衛科3個內設機構,下設2個管理站(黑山管理站和朝陽洞管理站),2個哨卡(樓子山、龍鳳山)。保護區的管理體系較為健全,能夠基本保證保護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3 管理隊伍
管理處辦公地點設在縣林業局,人員編制16人,管理處人員中,管理人員8名,科研人員6名,后勤人員2名。研究生學歷1名,大學本科有1名,專科12名,中專或高中2名。其中高級工程師1名,工程師15名。
2 自然資源
2.1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共有野生維管植物825種,隸屬于102科,388屬。其中蕨類植物11科15屬31種,裸子植物3科7屬9種,被子植物88科366屬785種。有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3種,分別為紫椴、黃檗和野大豆。
2.2 動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經調查,共記錄到野生脊椎動物195種。其中,分布有獸類6目10科18種,占遼寧省獸類種數的29.0%;鳥類16目45科132種,占遼寧鳥類種數的36.2%;爬行類3目4科7種,占遼寧爬行類種數的25.0%;兩棲類1目2科3種,占遼寧兩棲類種數的23.1%;魚類3目5科35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為中華秋沙鴨、黑鸛、東方白鸛和白鶴;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13種,為大天鵝、黑鳶、禿鷲、白尾鷂、日本松雀鷹、雀鷹、蒼鷹、普通鵟、紅隼、紅腳隼、燕隼、紅角鸮、雕鸮。
3 保護價值評價
3.1 典型性
保護區屬華北植物區系為主,蒙古、長白植物區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具有3個植物區系互相交錯、互相滲透的特點,是遼西植被保存較好的地區,森被覆蓋率達到79.57%。保護區內涵蓋我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區域主要的森林和灌叢類型,兼有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的代表性類型。華北地區與遼西的大多數地區的落葉闊葉林破壞嚴重,而保護區卻至今保留基帶的多種落葉闊葉林及松櫟混交林,為研究和探討華北地區與遼西地區自然生態系統及其演替規律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同時,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遼西低山丘陵灌從、油松和櫟林典型的代表。
3.2 脆弱性
歷史上遼西也曾是森林繁茂的原始林區,由于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特別是近代戰亂、災荒和掠奪性砍伐。近百年前,天然林大面積被破壞,生產力下降,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風沙干旱等多種環境因子的變化頻繁,野生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多種動物滅絕。而樓子山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封山育林、適時建立保護區,有較大面積天然林得以保存下來,特別是以櫟類為主的天然落葉闊葉林,使原本脆弱的環境得到了恢復和改善,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3.3 生物多樣性
由于保護區依托樓子山主峰及周圍其它群峰,保護區內地形連綿起伏,溝壑縱橫,水源豐富,形成多樣的小氣候,為眾多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優越條件。保護區物種組成與類型復雜,物種豐富。經過1a多科考調查結果,區內分布有3個植被型組、4個植被型、27個群系,成分以華北植被區系為主、滲透了蒙古、長白植物區系。保護區共分布有維管束植物102科388屬825種,其中蕨類植物11科15屬31種,種子植物91科373屬794種;野生動物:獸類6目10科18種,鳥類16目45科132種,兩棲類有1目2科3種,爬行類3目4科7種,魚類有3目5科35種;占我國遼西地區植物總數1655種的49.85%。其中野生動物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鳥類種類豐富度高,保護區地處我國候鳥遷徙東線地帶中,為候鳥遷徙創造停歇和棲息環境,這對保護與發展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
4 結語
保護區生物地理單元完整、植被自然分布條件獨特、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對區域整體生態保護價值貢獻突出,保護價值巨大。通過建立保護區保護現存的復雜多樣的環境,對我國遼西山地植被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的保護與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生態學價值。
作者簡介:米秀清(1969-),男,遼寧凌源人,本科,林業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