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逐年獲得提升和改善,對于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逐年增加,這讓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較高要求,食品安全的理念也從無公害食品逐漸發展為純綠色食品,從而促進了生態農業的發展。而植保技術作為直接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技術因素,獲得了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們較為廣泛以及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發展了較多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應,本文從生態農業的角度出發,就生態農業的內涵分析了植保新技術在性誘劑、殺蟲燈以及黃板方面的應用,并指出了植保新技術與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以期獲得較為長久的生態經濟效益。
關鍵詞:植保新技術;生態農業;新技術運用;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X17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18
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也是我國最古老的產業,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雖然目前我國農業的份額降低了,但是仍然處于我國經濟地位的中心地位,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性環節,保障了我國經濟基礎和社會穩定,推動了我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發展。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日益提高,當今現代農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對于農業產品的需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生態農業,人們對于農作物的要求也逐漸由數量向質量和綠色程度轉變,促進了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這也促進了生態農業體系下的植保新技術。目前,國內以“三誘技術”為新技術的主導方向,推行新型植物保護方法,不斷增強植保技術和生態農業的聯系,提高我國綠色農業輸出,逐漸發展相應的生態產業,從而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1 生態農業的內涵
根據相關資料可知,基于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的要求,生態農業的發展能夠推動農業經濟帶的逐漸延長以及規律性的拓寬。生態農業就是在農業生產中要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遵循生態經濟學、生態學的發展規律,以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管理思路來集中管理農業工作流程,進而提高農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經濟效益。
良好運用植保新技術能夠推動生態農業最大程度的發展,應用生態學以及經濟學的原理,獲得較高的經濟、生態以及社會效益。植保新技術的表現有:先進有效的植保新技術能夠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先進有效的植保新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因病蟲災害所帶來的各類生態農業的損失;先進有效的植保新技術能夠有效節省發展生態農業的成本;先進有效的植保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發展生態農業的效率;先進有效的植保新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發展生態農業帶來的部分污染和傷害。
因此,發展生態農業中植保新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對于植保新技術的發展十分重要,滿足各種因素相互對應的要求,適應綠色、環保、無公害等發展方向,能夠充分發揮我國豐富的土地資源,提升生態農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使其能夠逐漸向綠色生態的方向發展和靠攏。
2 植保新技術的運用
2.1 性誘劑方面
一般來說,昆蟲性信息素是一種性外激素,能夠誘導異性昆蟲。生態農業中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合成昆蟲性信息素,將其當作引誘劑使用,這也是現在十分重要的植保新技術。依據目前生態農業實踐中的運用,性誘劑主要依托優質橡膠使用,通過相關工藝的處理讓性誘劑分布更加均勻,防止其揮發過快,利用性誘劑成功誘惑雄蛾,通過性誘劑的使用能夠避免殺蟲劑的大量使用,貫徹了綠色環保的生態農業理念。一般使用塑料袋或者玻璃瓶避光保存誘芯,最佳保存方式是置于冰箱中,使用時再取出。誘芯種類有許多種,持效期也是不同,大約3個月左右。使用誘芯防治病蟲害,或者具體檢測害蟲,必須每代更換1次誘芯。這是生態農業發展中新植保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能夠較為便捷環保的解決糧食作物的蟲害。
2.2 殺蟲燈方面
頻振式殺蟲燈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殺蟲燈,主要利用光、波、色、味4種誘劑物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這種方式不會污染環境,而且不會傷害人類和牲畜,但能夠明顯誘殺40余種害蟲,現在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十分廣泛,有實驗表明頻振式殺蟲燈能夠顯著降低蔬菜田棉鈴蟲的落卵和害蟲的數量。試驗數據表明,掛燈區比于無燈區蟲卵數量顯著減少77%左右,害蟲的數量減少了81%。因此,試驗說明頻振式殺蟲燈能夠顯著滅殺蔬菜棉鈴蟲,顯著減少害蟲對農產品造成的損失,同時殺蟲燈可以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保證害蟲數量的減少,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此外,頻振式殺蟲燈能夠有效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次數和數量,降低了化學藥劑危害環境以及農產品的情況和程度,推動農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有效保障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
2.3 黃板的應用
農業生產中,害蟲一般都有著趨色的特性,作為其中最主要的一種顏色,黃色能夠吸引較多的害蟲。在生態農業中,可以合理運用黃板進行害蟲的誘殺工作,能夠獲得很好的防治效果。黃曲條跳甲害蟲作為主要的葉菜類蔬菜種植中一種主要害蟲,防治難度比較大。傳統農業生產中,想要有效進行這種害蟲的防治,必須使用毒性較大的農藥進行病蟲害的查殺,同時還需多次使用才能有一定的效果。因此,生態農業中,可以通過黃板的合理使用誘殺害蟲,尤其是黃曲條跳甲害蟲,這種方法不僅不會污染環境,還能夠保證生態農業的順利發展,能夠有效降低蟲口密度,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蟲害防治的成本,防止由殺蟲劑、農藥等產生的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
3 植保新技術與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
3.1 植保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植保新技術的作用較為廣泛,是一種十分有潛力的新型農業技術,能夠推動綠色產品的發展,防止環境的污染。因此,生態農業需要實施、推廣這種技術并不斷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生態農業的首要問題就是綠色生產,同時應該使用農業發展理念支撐相應的植物保護技術。植保新技術需要基于農業發展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保障新技術使用的時間內效率最高,不斷發掘出新技術的潛力與使用價值,這種技術能夠保證經濟與生態之間的協調發展。農業的發展是一項較為復雜但又具有挖掘性的產業,植保新技術直接與生態農業的發展進度以及應用范圍相關,能夠不斷促進新技術的發展。
3.2 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
作為未來一種十分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生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的適應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不斷提升相關工作者的生態環保理念,并通過不斷的技術更新保障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實現我國農業長久的發展。基于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環境,生態農業需要使用新型的農作物生產與保護技術獲得發展,結合植物保護的新技術、新方法,保護環境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發展生態農業需要從尊重環境的角度出發,以此獲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實現植保新技術的長久發展,解決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問題。
4 結束語
發展生態農業要獲得農民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從而發揮植保新技術的作為,新型植保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顯然具有顯著的優勢,是我國植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較為重要的突破。因此,合理利用植保新技術,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提升農產品的質量,降低病蟲害的數量,合理運用性誘劑、殺蟲燈以及黃板的方法滅殺害蟲,結合植保新技術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發揮生態農業的環境保護功能,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提升農產品的質量,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韓松炎,劉曉野,王旭.淺談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12):74.
[2]韓卓.綜述植保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4):248.
[3]肖富強.生態農業中植保新技術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37(10):20.
[4]王冠宇,宋永科.植保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6,36(24):12.
作者簡介:朱靜風(1969-),男,河南西華縣人,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