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原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十分適宜娃娃菜的種植,其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病蟲害較輕,產出的娃娃菜口感極佳、品質又好,使得其成為娃娃菜的主要產區。本文對高原娃娃菜的主要復種模式與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原娃娃菜;主要復種模式;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46
我國農作物簡作套種的種植方式由來已久,利用不同種類農作物間的空間結構,來提升復種的指數,實現1a作物的多熟與增產。本文就對高原娃娃菜的主要復種模式及栽培技術進行分析,為高原娃娃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研究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1 高原娃娃菜的主要復種模式與栽培技術
結合高原娃娃菜的復種現實情況,總結出了娃娃菜的10種復種模式,主要是有娃娃菜復種的甘藍栽培模式、西蘭花栽培模式、花椰菜栽培模式、大白菜栽培模式、綠蘿卜栽培模式、油菜栽培模式、菠菜栽培模式、芹菜栽培模式以及胡蘿卜栽培模式。在不同作物附中過程中涉及到技術是有差別的,對于娃娃菜的復種,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選擇在6月下旬—7月下旬進行娃娃菜的,復種播種。甘藍的復種,是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選擇5月下旬進行育苗,7月中旬進行定植,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抗病、適應性強、耐熱、商品性好的甘藍品種,保證甘藍的產量。西蘭花的復種,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選擇在5月中旬進行西蘭花的育苗,等到娃娃菜收獲之后的7月中旬進行定植,在品種的選擇上選擇適應性較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球面稍凸,不易早開花的高產優質品種;花椰菜的復種,選擇在5月中旬進行育苗,在娃娃菜收獲之后,于7月中旬進行定植,同樣是選擇高產優質的品種,像花寶8號、賽白312、雪珍珠等;大白菜的復種,選擇在娃娃菜收獲之后,7月中旬開始進行播種,選擇使用優質高產、抗病蟲與抗逆性較強、適應性廣與商品性好的品種,像改良早熟2號、京春99等,都是較好的品種;綠蘿卜的復種,選擇在7月上旬至中旬娃娃菜收獲之后進行播種,選擇使用優質高產、抗病蟲與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廣的品種;油菜的復種,選擇在7月中旬進行播種,選擇使用優質高產、抗病與抗逆性較強的品種;菠菜的復種,選擇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的7月下旬進行播種,選擇優質高產、適應性廣以及抗病性強的品種;芹菜的復種,選擇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的5月上旬進行育苗,于7月上旬進行定植。選擇使用優質高產、抗病較強、適應性較廣的芹菜品種;胡蘿卜的復種,主要是在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的7月上旬進行播種,選擇使用優質高產、抗病蟲性強、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以及商品性較好的品種,像改良黑田五寸人參、春紅一號等都是較好的品種。
2 娃娃菜的栽培技術分析
2.1 品種選擇
毫無疑問,在娃娃菜的品種選擇上要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蟲性與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廣、商品性較好、口感好、適宜密植的品種。經過對近些年的試驗示范研究發現,不同地區適宜種植的品種是有差別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環境與天氣情況,選擇適宜的娃娃菜品種,像蘭州市的川水地區就比較適宜種植金皇后、金杯、金冠、富貴等品種,在高寒二陰地區則比較適宜種植小娜、金皇后、金德娃娃菜等品種,在一些高海拔半干旱地區則比較適宜種植金樂樂、春玉黃、金黃美、富貴等品種。具體品種的選擇還是結合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適宜的娃娃菜品種,給娃娃菜的高產帶來充分保證。
2.2 整地施肥
在高原娃娃菜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必要的整地施肥工作,娃娃菜生長過程中需要有機肥、過磷酸鈣、硫酸鉀,還有雞糞、磷酸二銨等,在其實際實施中需要耕翻至少20cm的深度進行施肥。在起壟覆膜工作中,需要保證每個小溝間隔75~80cm,將混合好的肥料施入溝中,之后在兩邊進行培土起壟,保證15~20cm的壟高,45~50cm的壟寬,以及30cm的溝寬。當然具體的壟長與壟寬還是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保壟面平整,壟背弓形即可。
2.3 播種期的選擇
在上茬娃娃菜的播種中,因地區環境不同,播種時間也是有差別的,像川水地區的娃娃菜播種時間就在4月中旬,高寒陰地區的娃娃菜播種實踐是在5月中旬,高海拔半干旱地區的娃娃菜播種時間則是在5月下旬。等到上茬娃娃菜收獲之后,附中作物也要進行及時播種。在壟面覆膜穴播方式的應用中,要保證膜面兩側有25~28cm的行間距,株距要保證有20cm,開直徑6cm左右的播種穴,每穴中點播2~3粒種子,在播種之后還要進行蓋濕潤細土。
2.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是早春的補苗工作,定苗之后實施少量的速效性氮肥,有條件的地區要在幼苗期進行輕澆勤灌,確保土地濕潤性;在結球期進行多澆勤灌,保證土壤濕潤,提高娃娃菜的產量。一般來說,作物處在結球期是需肥最多的時候,始結球期每667m2需要施復合肥25kg,或者是尿素10~13kg,碳酸鉀10kg。在施肥后進行灌水,在作物結球期與后期都不需要再進行追肥。一些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作物的幼苗期進行輕澆勤灌,保持濕潤;等到蓮痤前期進行適當控水,保持的5~7d的蹲苗,蹲苗之后再繼續進行追肥灌溉透水,避免出現干旱的問題。作物的結球期是需要水量最多的時期,要多澆勤澆,澆水要注意早晚冷涼溫度下進行緩慢灌水,避免水漫壟上,做到壟上不積水,根系不缺水。在蓮痤期結束到結球中期,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以此來保證娃娃菜的豐產,而在娃娃菜采收之前的5~7d就要停止澆水。娃娃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會比較容易出現缺鈣的問題,一旦缺鈣的問題出現,娃娃菜就會表現出心葉向外葉發展,葉緣出現白化壞死干縮,逐漸形成紙狀,病株多不能包心而壞死,特別是土壤缺水的時候,更加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植物的生長期中噴施2~3次的0.2%~0.3%的氯化鈣或者死硝酸鈣溶液。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實現對高原娃娃菜的田間管理工作。
2.5 病蟲害防治
對于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蚜蟲、菜青蟲的蟲害與針對軟腐病、霜霉病的病害進行防治。針對蚜蟲的防治,可以利用田間掛銀灰膜條實現避蚜,利用黃板進行誘蚜,選擇使用1000~2000倍的3%啶蟲脒乳油,或者是800~1200倍的1%印楝素劑,通過多種溶液的利用,實現蚜蟲的有效防治。對于菜青蟲來說,要選擇使用幼蟲2齡前用500~1000倍的蘇云金桿菌,或者是25%的1000倍滅幼脲3號懸浮劑,或者是多使用殺菌素、啶蟲脒、氟啶脲、印楝素等藥劑進行交替噴霧,實現菜青蟲的有效防治。
對于軟腐病、霜霉病的防治來說,軟腐病多出現在娃娃菜生長的接球器與結莢期,病菌多是從娃娃菜的傷口侵入的,在娃娃菜外部葉片或者是葉球基部出現的水浸斑,若是病害比較嚴重,娃娃菜全株都會腐爛,會有膿狀粘液滲出,散發出惡臭味。在軟腐病發病初期,及時進行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800倍液的實施,或者是20%的葉枯唑可濕性粉劑的400~500倍液,每間隔7~10d進行1次噴灑,連續噴2~3次。霜霉病可以在發病初期,使用72%的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的600~800倍液,按照每7~10d噴1次的方式,連續噴2~3次。對病蟲害的防治,采取防治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方式,可以在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的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是10%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按照每7~10d噴灑1次的方式,連續噴灑2~3次,這樣就能病害的有效防治。
3 總結
對于高原娃娃菜的主要復種模式與栽培技術的分析,其實際應用還是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做好因地制宜,選擇恰當的復種模式與栽培技術,給高原娃娃菜的高產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愛兵,賀建華,宋家全,李健.高原夏菜娃娃菜主要復種模式及栽培技術[J].甘肅科技縱橫,2017,46(07):32-34.
[2]苗增建,朱莉華.青藏高原露地娃娃菜—芹菜復種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3(09):51-52.
作者簡介:張加麗(1981-),女,甘肅酒泉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設施蔬菜栽培種植技術,高原夏菜栽培種植技術,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