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杏 楊鐵兵 李靖
摘 要:針對黃菠蘿在林業用材、風景觀賞、藥用價值等方面的實用功能,了解黃菠蘿的市場前景以及黃菠蘿的人工繁殖和栽培管理技術,為黃菠蘿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提供了可行性的研究。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對黃菠蘿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一定的啟發,促進黃菠蘿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的提升。
關鍵詞:黃菠蘿;人工繁殖;栽培管理;市場前景
中圖分類號:S66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50
黃菠蘿又稱黃柏,別稱:黃檗、元柏、檗木、檗皮,在我國的東北闊葉林地區有少許的分布,是較常用的綠化樹種之一,屬蕓香科黃檗屬落葉喬木。黃菠蘿的用途廣泛,它的花、葉子還有果實經常被用于工業和化妝品領域;在家具、建筑以及軍工等領域中,由于黃菠蘿的木材品質良好,紋理清晰美觀,而且具有極強的抗濕抗腐蝕功能,所以被大量采用;樹皮為菠蘿狀,具有較大的觀賞價值;黃菠蘿的樹皮具有清熱祛濕、瀉火解毒的藥效,經常被入藥,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因此,在進行黃菠蘿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的時候,既要加強對野生黃菠蘿資源的大力保護,同時還需認真研究一套成熟的黃菠蘿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進一步擴大黃菠蘿栽培范圍、面積,從而滿足市場和經濟發展需要。
1 人工栽植黃菠蘿的重要性和前景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大大的得到了提高,也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對黃菠蘿在林業用材、風景觀賞、藥用價值等方面的功能越來越重視。而由于黃菠蘿是藥用木用的植物,且需求量增大,導致黃菠蘿的要價是越來越高。因為野生黃菠蘿是我國的重點保護植物,所以,為了滿足市場對黃菠蘿的巨大需求,人工栽植黃菠蘿可以使得野生黃菠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黃菠蘿的種苗繁育種植也可以為農民提供新的增收渠道,為山區的百姓開辟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2 人工繁殖
黃菠蘿喜光,喜肥,耐低溫,忌澇,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黃菠蘿的幼苗在發芽生長期間的溫度不宜過高,需經常保持水分充足。本文主要從種子采集、種子處理技術、播種時間、播種方法以及分根繁殖技術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人工繁殖情況。
2.1 種子采集
黃菠蘿進行采種的時間在9月的中下旬,需要果實成熟,果皮變黑后方可采摘。種子收集的過程為:等到采摘到的黃菠蘿的果實放置腐爛后,進行碾壓,除皮、枝和殘渣等,接著將得到的果實種子放到陰涼處備干,最后要讓黃菠蘿盡量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和煙火熏染。
2.2 種子處理技術
黃菠蘿的種子需要在低溫層存在2~3個月才可以打斷其具有休眠的特性。對于種子的處理,需要將清洗好的種子和砂子按一定的比例攪拌好,然后在露天的坑內埋著度過冬天。等到第2年春天播種的時候的前20d把種子取出來,和砂子攪拌在放入木箱,放置到暖處發芽,只要種子裂口就可以進行播種。
2.3 黃菠蘿播種時間
黃菠蘿的播種時間大致為清明前后。
2.4 黃菠蘿的播種方法
播種的前段時間需要用40℃溫水把種子浸泡一下,然后處理的時候要使用低溫或者冷凍層積處理,等到可以播種后,在土壤中按照行距種植、覆土、澆水。
2.5 分根繁殖技術
選擇一些優良的成年的黃菠蘿,在冬天黃菠蘿休眠期的時候,留下1cm的樹根,攪拌沙土埋藏。等到冬天過去春天來了,將埋藏的黃菠蘿截成15cm的扦插條,傾斜插入土壤,再進行覆土、澆水,等到第2年就可以進行移植栽培了。
3 苗期管理
3.1 間苗與定苗
播種后,必須得等到黃菠蘿出苗率達到80%以上才可以撤去床面上的覆蓋物。苗木基本出齊后,需要進行去弱苗、去病苗、去過密苗,保留下長勢較好的幼苗。在這之后還需要進行第2次間苗,以保證幼苗之間的疏密程度。一般在苗高7~10cm時,按株距3~4cm間苗,苗高17~20cm時,按株距7~10cm定苗。
3.2 中耕除草
在育苗的過程中,前兩年都需要在夏、秋兩季進行2~3次除草過程。在育苗的2a后,可以依據幼苗的長勢情況增加或者減少除草次數,并且在夏季還要進行翻松土壤。在生長期間,為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可以將除草、澆水、松土三者結合起來進行工作。
3.3 追肥
育苗期,結合間苗中耕除草應追肥2~3次,每次每667m2施入畜糞水2000~3000kg,夏季在封行前也可追施1次。定植后,于每年入冬前施1次農家肥,每株溝施10~15kg。
3.4 排水與灌溉
黃菠蘿在播種后出苗期間及定植半月以內的這段時期,不僅需要進行多次灌溉,保持濕度;而且隨著苗木生長,還可以在保持住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適當的減少灌溉水的用量。夏季多降水,積水較多時應及時排除,以防爛根;秋季溫度低,多大風,要逐漸減少用水直至停止用水,這樣保護了苗木的根部,有利于苗木安全過冬。
3.5 病蟲害防治
5—8月易發生蟲害,尤其是蚜蟲和鳳蝶幼蟲。防治方法:利用天敵,即寄生蜂抑制鳳蝶發生;在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Bt乳劑300倍液噴施。
5—6月易發生病害,主要是銹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敵銹鈉400倍液或25%粉銹寧700倍液噴霧。
3.6 斷根處理
黃菠蘿為肉質根系,主根發達,為提高栽培成活率,適宜在育苗的第2年或第3年進行斷根處理,最好是在育苗的第2年或第3年直接進行倒栽,倒栽的過程就是最佳的斷根處理過程。通過斷根處理使得黃菠蘿苗木的毛細根得到較好的發育生長,從而提高栽培成活率。
4 栽培管理
4.1 造林地的選擇
黃菠蘿是闊葉樹種,是陽性樹種。一般多種植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強的平原、山區。黃菠蘿樹種的造林地一般多選擇在山區的中下部。因為此地區營養物質豐富、水分充足、土壤多呈微酸性或者中性,適合黃菠蘿生長。
4.2 造林地的處理
種植前1a,在入冬土壤上凍前將選好的造林地進行翻地處理,翻地深度大約為25~30cm即可,翻地完成的同時也要將土壤中的石頭、垃圾等雜物去除。翻地和清理完成以后,在造林地施入含有豐富腐熟和過磷酸鈣的肥料。施肥完成后,附上大約10cm的土壤,再進行植株栽培。
4.3 栽種的時間
黃菠蘿的栽種時間有2種:春天栽種,稱為春栽;在秋季上凍前栽種,稱為秋栽。
4.4 栽種的方法
栽種時要將幼苗的根部連帶土壤一起挖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幼苗根部被破壞。栽種時要嚴格遵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1穴1株進行栽種。在土壤缺水的情況下,要適當地進行澆水灌溉。
4.5 幼苗的撫育和管理
黃菠蘿幼苗的撫育管理期限大約為3~4a。每年夏秋兩季要進行除草、修剪枝條、澆水灌溉、除蟲等作業。入冬以前進行施肥。在此期間,也可根據幼苗長勢進行間苗或補苗。
5 結束語
在多年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的研究實踐中,取得了黃菠蘿成熟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技術,在面向大眾化的人工種植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對于擴大黃菠蘿的栽培范圍、面積,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寶良,孫希.黃菠蘿的人工繁殖與栽培管理[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7,20(04):36-37.
[2]阿孜古麗·胡加買提,關雪蓮.野生紫花地丁人工繁殖技術及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02):33-34.
[3]胡海偉.寬甸縣野生刺嫩芽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02):1-2,5.
[4]李薇.野菜種子苗木人工繁殖及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02):6-7.
[5]王曉慧,任英,姜程曦,等.蕨菜繁殖方式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6(08):10-13.
[6]方利娟,蘇仕林,李榮峰.蕨菜的人工繁殖技術初報[J].農技服務,2010,27(0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