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媛媛,郭健全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200093)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對外直接投資在各國經濟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凸顯。中國不僅是吸納外國直接投資的大國,而且已經逐漸成為對外投資的大國[1]。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國際關系,加強對東盟地區的投資合作。隨著中國和東盟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逐步提高[2~4]。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并在2015年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46.04億美元,同比增長87%,創下歷史最高,占中國對外投資流量總額的10%。又根據2015年《東盟統計年鑒》顯示,中國已成為東盟的第四大投資國。
盡管近年來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額逐年攀升,但是投資總占比較低[5]。2015年《東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4—2014年,中國對東盟投資總量僅占全球對東盟投資的4.5%,而歐盟、日本、美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存量合計占比達到43.4%。可以看出,在對東盟投資的總占比上,中國與歐盟、日本和美國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許多發達國家的品牌企業在東盟市場上已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并在當地樹立了一定的品牌信譽和客戶忠誠度,投資和運營上也積累了相應的經驗,這對在東盟投資的后來者的中國企業來說,構成了不小的威脅[6]。
2015年中國國家貿易促進會公布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和意向調查報告》顯示,東盟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首選區域,而這些對東盟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如何有效提升其國際競爭力,使其在東盟市場上站穩腳跟,是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利用德爾菲法,對在東盟地區進行投資的中國企業進行了國際競爭力研究分析。本文建立了企業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評價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最后從企業和政府層面提出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政策及建議。
1.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世界經濟論壇在1985年出版的《關于競爭力的報告》中指出,企業國際競爭力是企業目前和未來在各自的環境中比它們國內和國外競爭對手更有吸引力的價格和質量來進行設計、生產并銷售貨物以及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機會[7];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其名著《國家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企業國際競爭力是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以全球戰略的姿態進行競爭的能力,企業國際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8]。而筆者認為,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企業在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下,與國外企業或者投資目的地當地企業的競爭中不斷發展的能力。
2.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評價一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需要從四個層次逐一分析,分別是“做大”“做強”“做優”“世界一流”[9],這四個層次分別對應四個因素:規模因素、效率因素、成長因素、國際化因素[10]。結合德爾菲咨詢法,對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進行權重賦值,具體權重(如下頁表1所示)。

表1 企業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及權重
1.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國際競爭力測算。根據我國企業對東盟的投資情況,本文選取了對東盟投資制造業、采礦業和服務業的21家國內外企業,來研究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本文采用數據“歸一化”的方法,對每個企業的三級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出每項指標數據,然后用線性加權法計算各個專項指數和綜合指數,最后測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1家企業國際競爭力指數排名
由表2可知,對東南亞投資的國際企業綜合指數普遍高于國內企業,尤其是服務業方面,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差距較大。
2.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通過21家企業國際競爭力指數排名可以看出,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與國際企業相差較大。下面通過分行業,對不同行業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1)制造業。按產品分,制造業主要有家電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訊設備制造業。就這三個分類,對在東盟投資的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進行國際對標分析結果如下:首先,對于不同產品的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對比中呈現出不同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優勢和劣勢。在家電制造業,中國的部分企業在企業規模和企業效率方面已經趕上甚至超過國際標桿企業,但是由于企業較低的研發投入占比和落后的國際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其次,在汽車制造業,中國汽車制造業借助國內市場的膨脹,迅速跨大規模,企業成長方面的競爭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自身技術和品牌影響力的缺乏,“走出去”困難,國際化程度非常低,嚴重制約了中國企業制造業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再次,在通訊設備制造業,國內領先的通訊設備制造業企業的成長指數和國際化指數已經與國際標桿企業相當,特別是研發投入比例已高于國際企業,但是企業規模和效率與國際標桿企業相差甚遠,導致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及國外企業。(2)采礦業。在對東盟投資采礦業的中國企業依托國內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國際競爭力得到提升,通過加大投入技術研發,企業發展迅猛,成長指數高于國際企業。但是,由于中國企業營業支出較大,銷售利潤率遠低于國外企業,且國際擴張緩慢,國際化水平還遠遠落后與國際標桿企業,導致中國在東盟投資采礦業的企業國際競爭力低于國外企業。(3)服務業。在服務業方面,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最高的分別是韓國SK網絡集團和馬來西亞的力拓集團,中國企業相對落后。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落后,主要體現在企業規模、企業效率和企業國際化水平方面遠不及國際標桿企業。
通過與國外企業進行對比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與國際領先企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進入東盟市場面臨很大的挑戰,對東盟的投資也有一定的風險和難度。下面根據國內企業在東盟投資的現狀,從企業層面和政府層面提出中國企業應如何提升在東盟投資的國際競爭力。
1.企業層面。(1)制造業。首先,在家電制造業,國內企業較少的研發投入和較低的國際化程度,削弱了自身在東盟市場上的國際競爭力。因此,中國家電企業需要:其一,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水平;其二,發動價格優勢,貼近當地消費者的購買力;其三,海外擴張,提升國際化水平。其次,在汽車制造業,近年來,雖然國內企業發展速度迅猛,但是企業運營效率和國際化程度方面,與國際標桿企業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國汽車制造業需要:一是加大廣告宣傳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利用價格優勢,提升技術水平,擴大市場占有率;三是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四是加大電動車研發投入,開辟東盟電動車新市場。最后,在通訊設備制造業,國內企業的規模較小,在國際市場缺乏運營經驗,企業的運營效率與國際標桿企業存在差距。因此,中國通訊設備制造業企業需要:一要研發生產本土化產品,實施精準營銷戰略,擴大企業市場占有率;二要培養企業創新能力,突破傳統的模仿創新路徑;三要積極發展企業與東盟國家的友好政治關系,有效緩解貿易壁壘。(2)采礦業。中國的采礦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及國際標桿企業,主要體現在較低的企業運營效率和國際化程度。因此,中國的采礦業企業需要:一方面,積極執行“走出去”戰略,側重技術提升,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創新,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3)服務業。中國服務業企業發展迅猛,對東盟國家投資激增,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國際化程度不高,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國際競爭力。因此,中國服務業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提升企業服務技術水平;在東盟市場上提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加強企業間合作,有效調用和整合資源,擴大企業規模;建立有效的境外發展戰略,強化主營業務,提升企業國際化程度。
2.國家層面。(1)根據本國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基本現實,制定相應的研發補貼等促進政策,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通過向企業提供優惠貸款或設立專項基金扶持企業對外投資等手段向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促進企業積極“走出去”,以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2)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完善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對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要著力研究自主創新的制度安排,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政策、法律和制度積極引導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文針對主要三個投資行業,通過建立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與對比同行業國際標桿企業,分析在東盟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現狀,最后提出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第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現狀。與國際標桿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普遍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企業規模較小,國際化程度低,研發力度不足等方面。但不同行業,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呈現不一樣的特征。
第二,有效提升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企業通過擴大規模,加大研發力度,培養創新能力,提供本土化服務等方式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政府通過完善一系列激勵政策,健全國家創新體系,來促進企業“走出去”,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聶名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特征與發展策略思考[J].國際貿易,2017,(4):45-50.
[2]周五七.“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分布與挑戰應對[J].改革,2015,(8):39-47.
[3]Qiaomin,Robert Scollay,Sholeh Maani.Effects in China and ASEAN of the ASEAN-China FTA:The FDI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6,(44):1-19.
[4]田澤,許東梅.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效率與對策[J].經濟縱橫,2016,(5):84-89.
[5]王曼怡,石嘉琳.新常態下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研究[J].國際貿易,2015,(5):44-46.
[6]謝琳燦.我國對東南亞投資的現狀與風險防控[J].宏觀經濟管理,2016,(1):70-73.
[7]楊先明.發展階段與國際直接投資[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65-66.
[8]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5-45.
[9]高玉婷.中央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多維度評價——與世界500強企業進行對比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6,(9):116-126.
[10]趙昌文,等.中國企業國際化及全球競爭力[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