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江 朱亞民 張敏 劉乾
急性闌尾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 以疼痛為典型臨床癥狀, 病情進展速度較快, 若不及時對患者實施有效干預,嚴重者可發生穿孔,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1-3]。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有效方式, 本院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分別實施傳統手術、腹腔鏡微創治療, 以探究腹腔鏡微創治療的有效性,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分為腹腔鏡組和傳統組, 各20例。腹腔鏡組年齡18~70歲, 平均年齡(38.62±10.46)歲;男12例, 女 8例;疾病發作至就診時間2~18 h, 平均時間 (9.24±2.61)h;疾病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0例,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7例, 急性壞疽性闌尾炎3例。傳統組年齡19~69歲, 平均年齡(38.58±10.14)歲;男11例,女9例;疾病發作至就診時間3~19 h, 平均時間(9.19±3.27)h;疾病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1例,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6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組 應用傳統手術治療, 對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處理, 并留置導尿管、胃管, 于患者右下腹麥氏點作一切口,吸凈腹腔積液, 對患者腸系膜及闌尾實施處理, 并對距闌尾近端約0.5 cm處實施切斷處理, 然后處理闌尾殘端(使用荷包縫合的方式), 使用甲硝唑溶液對腹腔實施清洗, 拭干腹腔中殘留的滲液(使用生理鹽水浸泡后的紗布), 對手術切口實施常規縫合, 最后對手術切口實施包扎處理。若發現患者存在化膿、穿孔癥狀時, 應及時對其實施引流處理, 并遵照醫囑對其實施抗菌治療。
1.2.2 腹腔鏡組 應用腹腔鏡微創治療, 協助患者采取頭低腳高位, 對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處理, 于患者臍部上緣作一弧形切口, 然后對患者建立人工氣腹, 將其作為觀察孔,置入腹腔鏡, 以患者右鎖骨中線與臍平面交界處作為主操作孔, 置入10 mm套管針(Trocar), 以患者恥骨上3 cm作為副操作孔, 置入5 mm Trocar。對患者腹腔實施探查, 以確定闌尾炎的患病位置, 分離周圍粘連, 在分離過程中應避免誤傷腸管或血管, 電凝分離切斷闌尾動脈與系膜, 對闌尾根部實施雙重結扎, 最后切斷闌尾, 電灼處理闌尾殘端, 取出闌尾, 縫合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疼痛評分[2]: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疼痛強度進行判定, 分值為0~10分, 評分越接近0分, 即疼痛強度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對比 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均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對比( x-±s)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腹腔鏡組切口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傳統組切口感染3例, 腹腔膿腫1例, 腹腔內出血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傳統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研究證實[4-6], 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 應立即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 不可拖延, 否則易加重病情, 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以往, 臨床使用傳統手術療法(開腹闌尾切除術)對患者實施治療, 雖然該手術的操作更簡單, 且可取得較好的預后效果, 但該手術的創傷大, 患者并發其他病癥的機率較高, 術后恢復時間較長[7-10]。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 腹腔鏡技術亦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目前, 該技術已經廣泛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中。本研究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腹腔鏡微創治療(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研究發現, 腹腔鏡微創治療的操作難度較傳統手術更大, 對手術醫師的要求更高, 但該手術的手術切口小, 在手術過程中, 手術醫師可借助腹腹腔鏡觀察闌尾及其周圍組織情況, 術野較充分, 可明顯減少對腸管和腹壁的損傷,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術中出血量, 降低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同時, 由于該手術切口小, 患者術后恢復的速度較快, 有助于縮短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術后腸粘連現象。
此次研究顯示, 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均優于傳統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相比于傳統手術, 腹腔鏡微創手術的療效更佳, 不僅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 還能有效縮短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且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 降低患者發生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腹腔內出血等并發癥的幾率, 安全性明顯更高。
綜上所述, 腹腔鏡微創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效果較傳統手術更優, 并發癥更少。
[1] 武飚.微創小切口與傳統手術在急性闌尾炎中的臨床應用比較.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1):129-131.
[2] 都敏, 張環, 黃海球, 等.微創治療小兒急性闌尾炎效果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7, 30(3):371-373.
[3] 張軍杰, 姚坤厚, 華龍, 等 .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療效比較.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0):53-54.
[4] 陳權彬, 辜樹勇, 林集榮, 等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及圍術期感染的臨床觀察.臨床醫學, 2017, 37(3):6-8.
[5] 賴小軍, 朱時飛, 徐立金, 等.腹腔鏡與微創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比較.當代醫學, 2017, 23(36):67-69.
[6] 項海, 項秉該, 林振亮, 等 .三孔與單孔腹腔鏡切除術式治療急性闌尾炎合并膽囊結石的療效對比.中國內鏡雜志, 2017,23(1):65-69.
[7] 陳勇, 荀江, 劉新新.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對比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5):8716-8717.
[8] 沈環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對比分析.當代臨床醫刊, 2017, 30(3):3110.
[9] 張國軍.對比分析腹腔鏡和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7):34-35.
[10] 付寶鼎.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比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