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峰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農業和交通業的迅猛發展, 意外災害事故發生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 而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導致的骨缺損甚至骨感染及骨外露就診率的也明顯增加, 成為骨科臨床治療比較棘手的問題之一[1]。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和進步, 其為骨缺損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 帶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術逐步成為治療手足部骨缺損的常用方法[2]。為了解游離髂骨瓣治療手足部骨缺損的價值, 本院從2010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治療的手足部骨缺損患者中抽取75例作為研究對象, 并分別采用游離髂骨瓣和單純髂骨植骨(不帶血管)兩種方案治療,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來本院治療的75例手足部骨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35例)。治療組患者男28例, 女12例;年齡16~55歲, 平均年齡(27.3±10.1)歲。對照組患者男22例, 女13例;年齡17~54歲, 平均年齡(27.5±9.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 治療方案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治療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髂骨植骨(不帶血管)方案治療,具體方法為:完善術前準備及相關影像學檢查, 評估需要移植的自體髂骨長度, 常規術前1 d開始抗感染治療。麻醉方式選取全身麻醉, 從髂骨嵴位置做切口直至骨骼位置骨面,沿著骨面剝離內外側的骨膜, 對出血部位進行電凝止血。根據術前擬移植髂骨的長度和寬度顯露手術切口, 應用紗布在內外兩側做填塞并止血。取適宜的髂骨全板, 應用生理鹽水紗布包裹備用, 手術切口止血完全后逐層縫合。將術側肢體上止血帶, 然后在植骨部位做縱弧形切口, 兩端要適當放寬0.4 cm, 清理手術部位并盡量保護血管和神經, 應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并拭干。將取好的髂骨植入并修復骨缺損, 復位后用克氏針固定, 植骨兩端用松質骨填充, 松止血帶, 確保止血完全后逐層縫合。術后石膏外固定21 d左右并給予3 d抗感染治療。術后引導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
1.2.2 治療組患者則采用游離髂骨瓣治療, 具體方法為:對創面行一期清創, 確保將污染較為嚴重的創面變成相對清潔的創面再行二期手術。①按照骨缺損大小設計髂骨瓣的大小, 有軟組織缺損者設計為髂骨皮瓣。根據骨不連處骨干周徑切取骨膜的長度。②切口自髂嵴起至髂前上棘, 再延伸至腹股溝韌帶股動脈搏動處。切開腹股溝韌帶, 顯露起源于髂外動脈的旋髂深動脈及其伴行靜脈, 分離至髂前上棘內側,結扎并切斷旋髂深動脈至腹壁肌肉的分支, 保留走行在髂骨內側的旋髂深動脈深支。③按骨缺損大小用骨鑿鑿下全厚髂骨, 保留髂前上棘, 并保留內側骨膜。向下分離, 按所需長度取下骨膜并保留0.5 cm厚的髂肌肌袖, 以免影響髂骨瓣及髂骨骨膜瓣的血運, 術中勿使髂骨與骨膜分離。④觀察血運良好后, 將旋髂深動脈自起始部結扎并切斷。肝素沖洗游離的皮瓣和血管蒂動脈, 確保蒂動脈通暢后從皮下或開放隧道至皮損區血管受區, 顯微鏡下旋髂深動靜分別與受區動靜脈吻合, 將皮瓣和四周創緣進行縫合。術后給予抗感染、抗凝等處理。術后石膏外固定21 d左右, 分期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總主動活動度評價法(TAM)評價標準評定兩組患者患側肢體活動功能, 分為優、良、中、差[3]。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優良率為48.57%, 治療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優良率為72.5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1,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肢體活動功能比較[n(%), %]
手足部嚴重的創傷不僅會造成皮膚缺損, 嚴重時還會導致骨關節、肌腱以及手足部等組織缺失, 治療較為困難, 一直是顯微創傷科研究的重點[4]。治療的目的不僅要盡可能的恢復手足部正常的外形和結構, 還要盡量的恢復手足部的正常功能, 而大量研究證實, 對手足部骨缺損實施游離髂骨瓣修復, 可以大大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提高植骨愈合率, 為早期拔除內固定及功能鍛煉創造條件[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優良率為48.57%, 治療組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優良率為72.5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1,P<0.05)。由此說明游離髂骨瓣治療手足部缺損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其優點主要包括:①旋髂深血管位置恒定, 行程較為穩定, 供血范圍廣, 術中方便尋找和切取。②旋髂深血管管徑較粗, 起始外徑在2.9 mm左右, 和性別無關, 而切取部外徑在2.0 mm左右[6]。③旋髂深血管蒂長, 最長切取8 cm, 在受區血管病變或缺損時可以靈活應用[7]。④髂骨的成骨性能好, 經過吻合血管移植后可以讓骨瓣直接存活, 無需爬行替代, 同事還有骨誘導作用, 對骨愈合促進作用強[8]。⑤髂骨瓣為單獨的供血系統, 骨瓣切取后, 主干血管的許多分支被結扎阻斷[9]。再通后, 使骨瓣處于一種超灌注狀態, 骨瓣內的血流速度加快, 代謝旺盛, 能吸收滲出液, 抗感染能力強,為骨缺損提供了良好的內環境[10]。⑥供區隱蔽, 位置表淺,可切取髂骨量大, 切取后對供區影響小。
總之, 手足部骨缺損患者采用游離髂骨瓣方案治療, 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手足部功能恢復, 提高療效, 值得臨床推廣。
[1] 高斌.鋼板內固定法治療手足短骨骨折的臨床研究.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 22(3):335-336.
[2] 胡立冬.可吸收螺釘與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的療效觀察.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 9(4):100-101.
[3] 何偉.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的療效觀察.中國處方藥, 2016, 14(6):128-129.
[4] 曾利 , 杜一鑫 , 鄭鋒.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34 例治療效果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7):136-137.
[5] 汪海洋.可吸收螺釘與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當代醫學, 2017, 23(1):124-125.
[6] 吳小宇, 歐陽群, 李梅.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 20 例臨床觀察.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 2(14):85.
[7] 聶亞林.用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手足部骨折的療效對比.當代醫藥論叢, 2014, 3(8):147-148.
[8] 任占虎.手足部骨折應用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治療的效果對照評定.醫藥前沿, 2017, 7(9):340-341.
[9] 黃東, 謝龍, 黃永軍, 等.游離腓骨皮瓣與髂骨皮瓣在骨缺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4(6):586-588.
[10] 殷愛東, 張少朋, 石志剛, 等.探討游離腓骨皮瓣與髂骨皮瓣在骨缺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傷殘醫學, 2017, 25(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