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周
(石家莊市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石家莊 050035)
當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截至 2017年7月,全國已有 31 座城市,合計開通運營了 139 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 4 066.39 km。車輛作為軌道交通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響到運營安全,因此對車輛可靠性進行全面評估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車輛到段后,需要通過型式試驗、預驗收等方式來檢驗車輛功能、性能,但尚無一個針對車輛可靠性的評價體系。本文在參考相關標準和以往線路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基于模糊理論構建車輛多指標評價體系,計算得到綜合權重矩陣,形成城軌車輛可靠性評價方法。
車輛驗收、運行過程中,人工發現的故障會由建設單位、運營單位記錄整理形成故障庫,車輛自帶的故障診斷系統也會自動記錄并上傳診斷發現的故障。本文以故障數量為指標來評判車輛可靠性。根據某市城軌 3 號線車輛驗收、運營故障數據庫和故障診斷系統文件,結合專家經驗,將車輛分為轉向架、車門、空調、牽引/輔逆系統、制動系統、網絡控制系統、乘客信息系統 7 個系統來進行分析,每個系統的故障按照嚴重程度又可以分為若干類。
按照 GB/T 21562-2008 標準,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失效種類劃為重大(停車事故)、重要(運行事故)、次要3 種[1];參考文獻[3]中根據引起的后果,將故障進一步細化分為救援故障、清客故障、運行故障 3 類。本文參考上述 2 種分類方法,將故障分為 4 類(表1)。

表1 車輛故障分類
將車輛可靠性狀態記為Y,將7個子系統分別記為A~G,每個系統的故障按等級用1~4來表示。指標A1~G4分別表示系統A~G在故障等級1~4上發生的數量。車輛可靠性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按照模糊理論,需要確定各項指標的評語集和隸屬度函數[2]。車輛可靠性評價的評語集為優、良、差三級,其中“優”表示指標檢測結果合格;“良”表示指標檢測結果處于臨界狀態;“差”表示指標檢測結果不合格。
車輛各系統故障數越少(即 A1~G4 數值越?。砻鬈囕v可靠性越高,所以 A1~G4 全部 28 項指標均為成本型指標。其隸屬函數為[4]:


圖1 車輛可靠性評價體系

按照專家經驗,將優、良、差三級評語的評分 Fk(k = 1,2,3)分別取為 100、75、50,則評價指標i的模糊評分 Hi為:

評分矩陣 H =(H1H2H3… H28)。
在車輛可靠性綜合評價中,分別分析各指標在所屬子系統故障中的發生頻率,以及各子系統故障在整個車輛系統中的發生頻率和影響程度,采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值。
根據層次分析法理論,將定量信息分為目標層、目的層和指標層,然后通過比率分析將設計者主觀定性分析量化,對各指標進行權重計算[4-6]。上文圖1中,Y 即為目標層,A~G 為目的層,A1~G4 為指標層。下面分 2 個層次來計算確定權重矩陣。先確定各指標在子系統中的權重矩陣 M,再計算各指標所在子系統在車輛系統中的權重矩陣 K,從而得到權重矩陣 S = M K。
由于車輛可靠性評價主要針對故障的發生頻率和影響程度 2 個層面,A1~G4 指標本身就是按影響程度在所屬系統內進行的劃分,故各指標在所屬子系統中的權重即為發生頻率權重,可以得到指標i在所屬子系統中的權重為:

式(3)中, ni為指標 i 的實測值;Ni為指標i所在子系統的故障總數。由此確定各指標在子系統中的權重矩陣:

各子系統在車輛系統中的權重從該系統故障的發生頻率 F 和影響程度 D 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根據專家經驗,確定兩個層面的權重分別為 γ1、γ2,γ1+γ2= 1,則子系統 A 在車輛系統中的權重為KA= γ1×FA+ γ2×DA。其中:

式(4)中,NA為故障庫中系統 A 的故障總數;N 為車輛系統的故障總數。下面以某市城軌 3 號線為例,計算空調子系統在車輛系統中的影響程度。對故障庫中的全部 106 項空調故障數據進行分類,得到空調子系統主要故障可分為 9 種(表2)。

表2 空調系統的主要故障
可得故障 1 至故障 9 發生頻率矩陣為:

根據專家經驗,結合項目實際情況,評級為 1~4的故障對車輛系統的影響程度分別量化為 0.127 9、0.346 0、 0.702 1 、0.885 4。
則空調子系統的影響程度矩陣:

則空調子系統的影響程度 D = J×Z = 0.351 1。其他子系統的計算方法類似,可以得到各指標所在子系統在車輛系統中的權重矩陣。
城軌車輛可靠性綜合評價流程如圖2所示。車輛可靠性綜合評價 Q = H S。

圖2 城軌車輛可靠性綜合評價流程圖
取車輛可靠性綜合評價的三等級評語 Q 分別為優100 分、良 75 分、差 50 分。評價結果“優”表示故障數少且故障影響程度低,車輛可靠性高;“良”表示故障數和影響程度可控,車輛可靠性合格,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差”表示車輛可靠性不合格,在提高到合格線之前不宜上線運行。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可靠性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指標,所以對車輛的可靠性評價也需要定期進行,并依據評價結果對車輛進行針對性的維護和保養,使上線車輛的可靠性始終處于可控狀態。不同城市、不同線路車輛的故障產生情況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本文所列的評價方法在后續推廣過程中,對由專家經驗和故障庫得到的各項參數也要進行不斷修正,從而更準確地反映車輛的可靠性狀態。
本文在車輛運營故障庫和專家經驗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模糊理論和層次分析法,對城軌車輛的可靠性狀態進行評價。該評價方法可以進一步完善后推廣,將為試運營評審和運營設備維護、檢修提供依據,同時,為后續線路車輛項目的生產、驗收提供借鑒和參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B/T 21562-2008,軌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維修性和安全性規范及示例[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謝季堅,劉承平. 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 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何玉琴. 地鐵車輛的可靠性驗證測試[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3(3):42-44.
[4]陳衛,楊波,張兆云,等. 計及電動汽車充電站接入的配電網承載能力評估與優化[J]. 電工技術學報,2014,29(8):27-35.
[5]孫寧. 機電設備可靠性、可用性、維修性和安全性應用基礎[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4.
[6]董錫明. 軌道列車可靠性、可用性、維修性和安全性(RAMS)[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