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
高考只是一個人漫長人生中一個小的起點,“高考狀元”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以“高考狀元”身份判定其今后的成就。無休止炒作宣傳“高考狀元”,會打破教育寧靜,讓學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造成教育攀比,讓教育出現功利化,加劇教育資源不均衡分配,加劇社會教育焦慮,不利教育公平,不利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部嚴禁宣傳“高考狀元”,是對多年來“炒狀元”怪狀的一記警鐘,有利于規范教育秩序,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這個規定應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然而,禁止炒作宣傳“高考狀元”,不該只是教育部門的事,而應是全社會的事,相關部門要“細化舉措”,增強執行力,整個社會要正確對待“高考狀元”,共同提出“治本之策”。
總之,嚴禁炒作宣傳“高考狀元”,要“既說又練”,需要“三管齊下”。
首先,關鍵要“懲處聯動”。教育部門要在禁令中明確炒作宣傳“高考狀元”處罰手段,徹底清除利益鏈條。紀檢監察機構和地方政府等牽頭建立“懲處聯動”機制,出臺處罰細則。比如,對參與炒作宣傳“高考狀元”的學校、媒體等責任人進行處罰,對相關主管領導進行責任追究;對泄漏考生成績等違法行為予以“法辦”;對炒作宣傳“高考狀元”商家、企業等,工商等部門介入,或叫停或進行相關處罰。
其次,也該給嚴禁炒作宣傳“高考狀元”劃定一個“正確姿勢”。對于“高考狀元”可以“客觀”宣傳什么,不可以“炒作”什么,教育部門等也該給社會一個“明確答案”,作好“精準引導”,而不是“太過籠統”,一“禁”了之,反而不好“具體操作”,弱化“執行力”。
當然,從長遠來看,社會破除“唯分數論”,消除“升學率政策觀”,給“教育功利化”降溫,招生評價多元,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和高校自主招生等,也是大家談得較多的,并多有“共識”,在此就不多說了。